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1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2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3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评估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vle implantion,TAVI)治疗主动脉瓣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到2019年12月行TAVI手术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60.5%),女34例(2%),年龄(74.6±6.9)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predicted risk of mortality,STS)评分为(11.2±4.3)分。术后30 d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TAVI的手术效果及TAVI术后患者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0例(87.5%)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其中有38例(44.1%)为二叶式主动脉瓣,19例(22.1%)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3例(3.5%)因生物瓣衰败导致主动脉瓣重度反流。TAVI经股动脉路径75例(87.2%),经颈动脉路径6例(7%),经心尖路径5例(5.8%);86例(100%)手术成功,9例(10.3%)术中需植入第2枚支架瓣膜。术后主动脉瓣轻中度瓣周漏5例(6.2%),中度瓣周漏3例(3.7%)。术后30 d死亡1例(1.3%),脑卒中1例(1.3%),急性心包填塞3例(3.4%),7例(8.0%)患者术后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本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结论对于有外科手术禁忌症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的二叶式及三叶式重度AS患者,TAVI手术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而对于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患者,经心尖途径放置特殊瓣膜的TAVI治疗可能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0-2018-09我院收治的82例高龄(年龄70岁)钙化性主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组(TAVI组,12例)、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组(SAVR组,37例)、药物治疗组(保守组,33例),比较3组术后心功能分级、主动脉瓣功能的改善及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结果:①TAVI组、SAVR组术后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低于TAVI组、SAVR组,Ⅲ级所占比例高于TAVI组、SAVR组,Ⅳ级所占比例高于SA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保守组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但TAVI组与SAV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AVI组再住院率低于SAVR组(P0.05),保守组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均高于TAVI组(P0.05),其再住院率高于TAVI组与SAVR组(P0.05);④保守组病死率高于TAVI组、SAVR组(P0.05)。结论:TAVI、SAVR治疗高龄钙化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疗效相近,均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但TAVI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1984年Lababidi首先报道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仅有不足100例PBAV报道。根据国内有限经验,PBAV例数不多主要是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包括猝死(5%)、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诊瓣膜置换术(1%)、左室穿孔(2%)、脑血管事件(1%)、栓塞(1%)、急诊临时起搏(5%)、需要复律的室性心律失常(3%)等手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此外再狭窄发生率也高达1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暂时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过渡性PBAV的20例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2 ±8)岁.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疗效,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PBAV,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术前的(0.55±0.09) m2增大至(0.77±0.15)m2,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术前的(49.5±15.0) mmHg(1 mmHg =0.133 kPa)降至术后的(31.7±12.0) mm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31.7±9.0)%增加至术后的(39.0±11.0)% (P =0.018),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55.1±18.0)mmHg降至术后的(38.7±11.0)mmHg(P =0.025),主动脉瓣反流分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术后发生低血压4例,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术后24 h和30 d分别死亡1例和3例患者.术后30 d内,5例患者实施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实施TAVR,5例等待TAVR.结论 对于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过渡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正>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现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对预后的影响(作者:Panagiotis Tzamalis)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是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高危患者的首选术式。TAVI后发生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病率高于常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和房室传导阻滞,并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目前的资料显示:根据植入瓣膜的类型不同,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术发展迅猛。对于外科手术风险很高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术已成为一种替代治疗。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应用于TAVI领域,如非传统的支架输送途径、新材料的带瓣膜支架、局部麻醉下的TAVI术、经导管"瓣中瓣"技术等等。本文将TAVI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主动脉瓣狭窄(AS)是最常见的可致左室后负荷增加、左室重构和心肌纤维化的瓣膜病[1],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出现AS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2]。过去十年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已成为老年症状性AS患者可靠和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3]。本文对1例重度AS患者TAVI后左室逆向重构病例进行汇报。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已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间由于并发症的限制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本文就PBAV技术近年在胎儿、小儿(包括新生儿)、青少年、年轻成人和高龄老年患者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并发症预防等应用情况作一综述,并展望了该项技术在儿童和高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可用于主动脉瓣严重狭窄需换瓣但传统开胸手术风险太大而难以实施的患者,第一个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TAVI临床试验PARTNER研究已经完成.该研究显示,与药物治疗相比,经股动脉或经心尖途径植入Edwards-Sapien人工主动脉瓣膜,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1年死亡率、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