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采用高功率微波(HPM)辐照青紫蓝兔,长期动态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探讨HPM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6种功率密度的HPM辐照35只青紫蓝兔,并于照射后30,90,180和360d应用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和电镜观察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的病理变化。结果:眼部各组织对HPM辐射损伤以晶状体最为敏感,角膜次之,视网膜轻微。辐照后30d,晶状体上皮细胞以变性为主。照后90~360d,晶状体囊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晶状体后皮质水肿、空泡形成,白内障发生。损伤具有剂量-效应相关性。结论:HPM可导致晶状体后皮质混浊、白内障发生,辐射功率与病理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弱激光对大鼠视网膜辐射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弱激光(He-Ne激光)对大鼠视网膜的辐射损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激光辐射后6h、12h、1d、3d、7d、14d和28d组。分别于各时间点,通过眼底镜、组织病理技术、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和视网膜电图测定,分析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激光辐射后视网膜出现弥漫性损伤,视乳头下方损伤明显,感光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辐射后视网膜各层可见TUNEL阳性细胞,尤以内核层多见;辐射后14d,凋亡细胞开始减少。辐射后各时间点都有NMDAR的表达;随时间推移,NMDAR的表达逐渐增强,至14d时回落。视网膜电流图b波幅值降低说明视网膜功能下降。结论:单次持续He-Ne激光(平均功率密度:30mW/cm^2,照射时间:15min)辐射后,可导致视网膜的损伤,谷氨酸受体的高表达可能是致视网膜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颅脑撞击伤并发眼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颅脑撞击伤时眼组织的损伤,为早期救治的时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建立以额顶为着力部位的家兔重度颅脑撞击伤后眼部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致伤家兔17只,分4个时相活杀后,对视神经、视网膜及色素膜作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7只兔伤后经解剖证实均为重度颅脑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裂伤为主.17只兔均出现眼部损伤.大体观察:球后段视神经鞘膜下积血,眼底镜下部分兔眼表现为视网膜水肿、出血.光镜观察:伤后6小时内表现为球后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出血,脉络膜血管普遍扩张,视神经纤维层水肿,6小时后均出现后极部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蛋白样渗出,视细胞外节变性和消失.结论:颅脑撞击伤后眼组织损害是间接损伤,早期表现为局部循环障碍,晚期出现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受电磁脉冲 (EMP)照射恒河猴 ,探讨猴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的病理变化 ,研究EMP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场强为 6× 1 0 4V/m的EMP照射恒河猴 ,采用Feulgen、AgNOR、PI染色方法 ,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眼辐射损伤进行检测。结果 EMP照射后 30天死亡猴晶状体上皮细胞的AgNOR和DNA含量下降 ,照射后 1 36、2 6 5和 36 5天 ,AgNOR和DNA含量升高。眼组织对EMP损伤敏感程度依次为 :晶状体 >角膜 >视网膜。晶状体后囊水肿 ,空泡和液泡形成 ,白内障发生。结论 高场强EMP可引起视觉系统的损伤 ,晶状体对EMP损伤最为敏感 ,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1.318 μm近红外激光视网膜损伤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mm和2mm,于照后1h和24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J和0·33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高场强电磁脉冲 (EMP)辐射青紫兰兔 ,长期动态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 ,探讨EMP对视觉系统的影响。方法  6× 10 4V/m场强的EMP重复照射 14只兔 5次和 30次 ,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和电镜观察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变化。结果 晶状体对EMP辐射损伤最为敏感 ,角膜次之 ,视网膜轻微。照射后 90~ 36 0天 ,晶状体囊膜增厚 ,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 ,晶状体后皮质水肿 ,空泡、液泡形成 ,白内障发生。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 ,其病理改变呈持续性发展。结论 高场强EMP可导致兔晶状体后皮质混浊、白内障发生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其病理改变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功能学的角度研究激光照射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灰兔6只共12只眼,按照激光进入眼底的功率密度分为正常组,阈值下组和阈值上组,每组4只兔眼。应用波长578.2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1周用视觉电生理仪采集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判定激光对视网膜功能学的损害。结果暗视ERG中,阈值上组和阈值下组的Ab(uv)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暗适应最大电反应中,阈值上组与正常组的Ab(uv)差异显著,阈值下组与正常组的La(ms)差异显著。结论低于损伤阈值剂量的激光照射视网膜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1.319μm近红外激光致兔角膜全层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角膜损伤后长期修复的过程及结果。方法 实验对象新西兰白兔10只,采用波长1.319μm近红外激光损伤兔左眼角膜(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只兔眼1个照射光斑,光斑直径3 mm,照射时间0.7 s,能量密度140 J/cm2。利用裂隙灯显微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技术手段,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至6个月内多个时间点进行角膜损伤修复观察。结果 波长1.319μm激光在本实验照射条件下的兔角膜损伤为全层性损伤。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形成的白色损伤斑先增大后缩小,损伤后6个月基本消失,同时角膜先肿胀增厚后迅速消退;OCT观察及定量测量可见损伤斑中心角膜全层厚度最大可达正常角膜厚度的2倍,增厚区域直径最大可达照射光斑直径的2.6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激光损伤后坏死上皮和内皮细胞快速脱落,新生上皮和内皮细胞随后覆盖损伤区,基质细胞损伤后数小时核染色质脱失,后期修复过程出现大量浸润细胞。结论 波长1.319μm激光在能量密度140 J...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60Co γ射线照射对豚鼠前庭功能和形态的影响,为飞行人员头颈肿瘤患者在放疗后飞行结论的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剂量为30 Gy 的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豚鼠右侧听泡区,在照射前和照射后不同时期,用眼震电图(ENG)记录前庭旋转摆动试验诱发出的水平性眼震(前庭摆动性眼震)来观察辐射对前庭功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辐射对前庭器官形态的影响。 结果 ①前庭摆动性眼震以左、右向眼震数表示,豚鼠左、右向眼震初始值分别为38.7±14.62 和38.9±14.74。②照射后豚鼠左、右向眼震数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③右侧听泡受照射后豚鼠双侧前庭形态均有改变,在照射后一段时间内,前庭形态损伤呈进行性加重。 结论 一次较大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豚鼠一侧听泡,可引起豚鼠双侧前庭功能和形态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后眼组织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后眼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对其致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弹道模型,致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在致伤后24小时,观察眼组织的病理结构改变。结果 ⑴大体观察发现除犬伤道有不同程度损伤外,外眼、内眼均有损伤。⑵病理发现,角膜水肿,葡萄膜和视网膜血管扩张充血,甚至出现视网膜脱离。电镜下观察,视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葡萄膜血管管壁部分疏松  相似文献   

11.
某型榴弹静爆对生物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爆炸性武器对生物致伤的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早期救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某型榴弹实弹静爆致伤动物,测试破片速度、冲击波超压等致伤特征。结果爆炸性武器爆炸后主要是以破片和冲击波超压两种效应致伤生物。结论该型榴弹对生物所致的伤情严重而复杂,半数以上的动物于伤后6小时死亡,且破片伤往往复合冲击伤。破片伤和冲击伤的发生率分别为69.44%和50%。  相似文献   

12.
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in gymnasti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prospective one-ye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injury incidence and the injury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gymnasts and to identify possible risk factors. A total of 115 gymnasts with a median age of 16 (8-25) were followed through a whole season of median 48 weeks (ranges 40–51). The overall injury incidence was 85 per 100 gymnasts per season, ranging from 27 in subelite males to 157 in subelite females. This high incidence is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use of a sensitive injury definition, the high exposure time, and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highly competitive gymnasts in the population. Considering the exposure time, however, the incidence is lower than in most other sports, 1.6 per 1000 h of gymnastic activity. Subelite female gymnasts were more commonly injured than other artistic gymnasts, in particular in relation to balance beam exercises and inadequate spotting. Injuries were predominantly localized to the lower extremities (64%) for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gymnasts. A siwcantly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male artistic gymnasts, nevertheless, sustained upper extremity injurie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apparatus performance. Most injuries were of mild or moderate severity, the recovery time was, however, considerable (median 30 days, ranges 1–365), and the injuries sustained during competition had a median recovery period of 180 days (7-270). Twenty-two per cent of the injuries resulted in a recovery period of more than 6 months. Re-evaluation of the criteria of the score system for dismount as well as an increased use of spotters during practice and high-risk events are possible measures to prevent serious injuries.  相似文献   

13.
14.
破片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破片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狗 36只 ,依据破片和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分别复制轻度冲击伤、中度冲击伤、肢体高速破片伤 ,高速破片与轻度和中度冲击伤复合的复合伤 ,低速破片与中度冲击伤复合的复合伤。冲击组用BST 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 ,用 0 .4 8g三角形破片致肢体破片伤 ,用BST I生物激波管致伤后立即行破片致伤制作复合伤。观察伤后 2 4小时形态学和肺体指数改变。结果高速破片对中度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 ,加重效应主要发生在肺脏 ,伤情可加重一个等级 ;高速破片对轻度冲击伤和低速破片对中度冲击伤未见加重效应。结论 肢体高速破片对中度肺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 ,这对爆炸伤伤员的液体复苏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物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犬水下冲击伤后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水肿,光镜下可见肺出血、淤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可见少量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胀。结论:严重的肺出血、水肿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肠道损伤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6.
腹部撞击伤时压力的传播及肝脏损伤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撞击载荷对动物下腹部撞击致伤,测量了动物腹内压力衣腹主动脉、肝门静脉、肝动脉等血管内血流压力的变化,观察了肝脏等脏器损伤的病理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和肝门静脉内血流压力的增加最为显著,肝脏因血流压力的剧增所致的损伤以点片状出血性损伤为主,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和讨论了腹部撞击伤时压力在不同介质内的传播对肝脏间接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颌面部火器伤后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75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36例颅颌面部火器伤病例的病历资料。本组病例入院时GCS 5~ 12分。闭合伤 3例 ,穿透伤 33例。结果 本组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 0例 ,好转 7例 ,自动出院 2例 ,死亡 7例。死因分别为原发伤过重、颅内感染、失血性休克。结论 对颅颌面部火器伤诊治应重视病史及生命体征变化 ,处理原则先急后缓 ,保守治疗应严格筛选。合并面神经损伤不宜早期缝合 ,延期微创手术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5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姜曙  鞠延  贺民  毛伯镛 《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0):589-59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 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 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  相似文献   

19.
爆炸性武器已大量应用于现代战争以及恐怖袭击,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而体表软组织往往首先波及。与一般火器伤相比,爆炸伤在致伤机制、致伤特点和救治原则上均有所不同。本文从战场背景下的四肢软组织爆炸伤的特点及其缺损的早期修复方面着眼,简要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犬高速破片伤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狗21只,依据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的物理参数,分别复制中度冲击伤、肢体高速破片伤、中度冲击伤复合高速破片伤,观察伤后肺动脉压、致伤后24小时肺形态学、肺含水率和肺体指数,同时测定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含量。结果致伤后,犬肺动脉压升高,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高速破片可加重中度冲击伤,其效应主要发生在肺脏,伤情可加重1个等级。结论肢体高速破片伤对中度肺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其机制与致伤后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