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安医学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众多医家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形成了各种学派.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明代汪机开创的"固本培元"派.汪机首创"营卫-气论",融汇李朱之学,提出了"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固本培元"治法是新安医学的特色治法,主张固先、后天之本,培元阴、元阳两种元气,是传统医学对治未病的重要观点。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治未病颇具特色,汪机倡"营卫一气""参芪双补",重气血阴阳并补;徐春甫重"脾胃元气",倡"摄养于无疾之先";孙一奎创"动气命门",擅温补下元,脾肾同治;吴崑提"针药保元",强调针药互补,调和气血;罗周彦立"元阴元阳",细分元气,从元气辨治疾病。新安医家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对丰富治未病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皖南新安(徽州)地区,山清水秀,名贤辈出,也诞生了中华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学。有史料记载的新安医家有800余人,留下著作800余部,为丰富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其中,新安医家对灸法的论述和实践也彰显出独特的学术魅力。本篇拟通过总结新安医学著作中关于灸法的内容,探讨新安医家对灸法的应用和学术思想,以促进灸法的传承和发展。新安医籍关于灸法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发源于古徽州新安江畔的新安医学,始于两宋,传于元,明、清之际百家争鸣;清末民初,卓尔可观;建国之后,尤为繁盛;传承千年至于今。名家辈出,传承有序,张扩、张杲祖孙授受;汪机、孙文垣师徒相承。著述丰硕,影响至今,《医说》、《医述》源流有考;《玄珠》、《吴注》阐经之奥。开固本培元之先流,传丹溪心法之附余。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其区域优势明显,流派色彩浓厚,学术成就突出,医家辈出,著述宏丰,学术创新,影响深远。新安医家对痹证的治疗,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既博采众长,又各具特色。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安医家汪机学术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新安医学流派的先驱者,明代四大医家之一,<祁门县志>载"治病多奇中","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  相似文献   

6.
正医家介绍徐春甫,明代徽州府人,新安医学代表性医家。少攻儒学,因体弱而弃儒学医,师从邑里名医、太医院医官汪宦,嗜读医书,志友天下,医术精进。壮年寓居京师,设"保元堂"居药应诊,活人无计,求治者盈门。时  相似文献   

7.
"泛新安医学"概念为笔者2005年在黄山市与"新安医学研究所"同道交流时首次提出.指"新安医学"在地域上向徽州周边地区和更远地域扩展,在学术上向周边地区和更远范围辐射,以致形成以"新安"为中心的泛新安医学学术圈.笔者从以下3个方面对"新安医学"泛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十大新安医家"汪机、徐春甫、孙一奎、吴崑、汪昂、叶桂、程钟龄、吴谦、郑宏纲、程文囿,均经历不凡、著述丰盛、理论与实践成就突出、学术创新活跃,文章从成长历程、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和著作等方面,对他们的医学成就和贡献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汪机学术思想与脾胃病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新安医学进入兴盛时期,名医迭出,医籍宏富,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祁门人汪机毕生研究医学,撰《石山医案》等医书13部76卷.他精于望诊、切脉,"治病多奇中","活人数万计",被誉为明代四大医家之一.汪机师崇金元丹溪、东垣之学,但在学术上尊古而不泥古,在实践中辨证论治,提出了以"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治疗思想,这使自明以来出现的新安医药范畴的"培元派"后来发展为"固本培元派".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说起安徽省医药资源,目前人们总习惯用"南新安,北华佗"来作一个总体概况。据李济仁教授编著《新安名医考》一书,清末以前志书和史籍上有记载或有医学专著的新安医家共668人,有461部医学著作。目前在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努力下,新安医学已成为一代"显学",各种研究著作和成果不断出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现象。当然,围绕"华佗"这一研究对象,学界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并形成了《华佗研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商在中国商业界拥有巨大势力,谢肇淛的《五杂俎》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随着徽商的强盛,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的徽州文化也异军突起,显示辉煌的业绩。如徽州经学、徽州画派、徽派篆刻等。笔者在研究新安医学时发现徽商与新安医家融合的资料,从这些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12.
李济仁  任何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232-1233
正新安医学是发源于皖南新安江流域、具有显著的徽州文化特征的综合性中医学术流派,对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安徽文教卫生领域乃至祖国传统医药事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00余年历史,800余位医家,800余部医籍,丰盛精深的宝藏吸引和感召着众多的有志之士,其中新安后裔更是传承和弘扬新安医学的中坚。近几年,由新安王氏医学传承人王键教授领衔编撰的《新安医  相似文献   

13.
正新安医学作为地域性综合性学术流派,内部分支学术流派林立,固本培元派就是其中学术阵容强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一支。在明初中期的16世纪,从汪机的人参、白术、黄芪和营卫、温补脾胃阳气,到其再传弟子孙一奎以温补下元为重,或合干姜、附子固先后天之本、培脾肾元气并举并治,以汪机众多的弟子门生们为主体的新安固本培元治法学派蔚然形成;此后明清众多的新安名医,包括当时闻名遐迩的歙西槐塘-冯塘程系、歙西余系、歙西澄溏吴系、休宁汪系等新安世医家族链医家,均连续不断地加入这一阵容,并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温补培元之治,逐渐形成了以固本培元为学术主张,温养气血、培补脾肾元气为治法,临床善用人参、白术、黄芪或合干姜、附子  相似文献   

14.
新安(徽州)位于安徽最南面,包括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以及江西婺源县.这一地带,西晋时为新安郡,以祁门县西有新安山而得名.新安为商贾之乡,又为"东南邹鲁",素称"文献之邦,礼仪之邦".新安为"朱子阙里、儒风独茂",传统的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这一方文化之土,儒家倡导"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宋元以降,徽州的教育事业兴盛,徽商的繁荣及刻版业的发达,给新安医学发展带来绝好的机遇,成就了大批新安医学名家.[1]  相似文献   

15.
新安医家对中风的诊疗卓有见解,其中运用气血理论诊疗中风也颇具特色。汪机主张气虚不能生血;孙一奎倡导"养血祛风、顺气化痰";程钟龄主"气、血、痰、郁"论治;汪昂认为"真气先虚,外邪乘之";吴崑提出"把握气机,去瘀生新"。诸家理论虽有不同,却又重视气血,对中风的临床诊疗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汪机以降,新安地区形成了一派喜用甘温之味,在治疗上以"温补培元"见长的医家群体。徐春甫作为汪机的再传弟子,承其固本培元思想;私淑李东垣,推崇其健脾保元的脾胃观;以温补"脾胃元气"为大法,将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预防、传变、复发各个方面,衍生为"未病培元""已病保元""愈后复元"3个层面,对于临床的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本刊第20卷第5期发表"泛新安医学初探"后,引起一些同道兴趣,并鼓励笔者就此课题作进一步探讨.现试从以下3个方面对新安医学泛化再作探索. 精英效应使新安医学泛化 博大精深的"新安医学"在千余年间施惠徽州和周边地域,活人愈多,声誉愈隆,名播大江南北;传承愈久,名家辈出,彰显精英效应.叶桂,这位走出新安的医学大家是公认的"温病学"鼻祖.近现代中医学界、医史学界通常认定叶天士是江苏吴县人氏.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了新安医学学术链的概念,以此来阐述其学术特点;认为学术链是归纳新安医家学术思想的主线,而家族链实际上就是一支特珠的学术链;并例举出了石山链、太医链、程氏心法链、游学求师链、崇伤寒链、崇丹溪链、秘方链等7条新安医学学术链,从主要学术特点及代表医家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观点鲜明,符合新安医学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9.
在儒风独茂、文教发达的徽州,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徽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大量儒士涉足医学领域,使得新安医家无论在医德修养,还是在临床思维与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浸染了浓郁的儒文化特质。他们不仅深研医理,校注医经,阐发新论,且努力践行儒家的"仁"、"孝"思想,承继家学,知医孝亲,济世救生,以德待患,以儒家风范名震医林。  相似文献   

20.
正徽州是一片盛产文明的土地,素来被文人雅士誉为"程朱阙里""理学故乡""儒教圣地"。新安医学正是这一文化土壤的不朽产物,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歙县槐塘人[1],明代著名新安医家。程氏深悟儒学,性好岐黄,并受其兄程琎的影响,遂矢志学医[2],精研脉理,尤长于内、妇、儿科。《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程氏临证,重视通治方,着眼脏腑相关,尤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