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MVD和VEGF,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200倍视野内MVD计数范围为21 ̄89,平均为43.13±15.40,中位数为42;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28/47例);②MVD计数和VEGF表达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复发转移者较无病生存者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与月经状况、组织分级和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③VEGF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VD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MVD,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④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MVD(>42)和低MVD(≤42)、VEGF表达阴性和阳性两组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VD和VEGF与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复发转移状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另一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肝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VEGF及Ⅷ因子的表达。结果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原发性肝癌中MVD为(30·76±11·56),其中VEGF表达阳性者MVD为(46·37±15·85),VEGF表达阴性者MVD为(18·97±8·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和有无门脉癌栓明显相关(P<0·01),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分化程度、AFP水平、HBsAg阳性无关(P>0·05)。结论VEGF能促进肿瘤中微血管的形成,与原发性肝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昌  刘强  李锐  康苏娅 《江苏医药》2002,28(7):489-49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 ,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 5 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MVD、VEGF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MVD(2 0 73± 10 16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 (8 5 3± 2 33)和正常肠粘膜组织 (3 5 0± 0 82 ) (P <0 0 1) ,结直肠腺瘤亦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 (P <0 0 5 ) ;MVD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 ,而与其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2 )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 6 5 4% (34/ 5 2例 )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粘膜组织 ,后者分别为 30 % (3/ 10例 )、12 5 % (1/ 8例 ) ,P <0 0 1;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犯 (P <0 0 5 )、浆膜浸润、远外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1) ,但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随肿瘤Duke分期进展 ,VEGF表达逐渐升高 ,DukeD、C期明显高于A、B期 (P <0 0 1,P <0 0 5 )。 (3)相关分析表明 ,MVD与VEGF呈正相关 (γ =0 5 34,P <0 0 5 )。结论 MVD、VE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VEGF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胃癌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及MVD作了检测,结果表明:1.正常胃组织中VEGF表达全部阴性。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2.5%,VEGF的表达与细胞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1例食管鳞癌组织进行PCNA、VEGF和MVD检测.结果 PCNA在癌组织中强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和MVD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分化程度(P<0.01)有关.PCNA、VEGF与MVD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PCNA、VEGF及MVD与食管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PCNA、VEGF及MVD有助于综合评价食管鳞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MVD)和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6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微血管密度。结果(1)癌组织VEGF和Flk-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2%和61.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乳腺癌MVD均值为(30.49±16.51)个/200倍视野,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3)乳腺癌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P<0.0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P<0.0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受体阳性组MVD均值(54.93±13.86)高于阴性组(41.28±11.69),其表达与MVD有关(P<0.01)。结论乳腺癌的VEGF和Flk-1表达阳性率与MVD大于良性乳腺疾病。VEGF和Flk-1与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VEGF和Flk-1不是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惟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新生血管与临床 ,病理的关系及其对复发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7例肝癌病理标本CD34、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微血管密度 (MVD)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分别为 4 0 .5 35± 13.4 4 6 (13~ 72 )个 /视野和 13.2 95± 7.2 38(4~ 33)个 /视野 (P=0 .0 0 1) ,肝癌组织中 MVD和肿瘤大小、有无包膜、TNM分期及肿瘤数目有关 (P=0 .0 0 1、0 .0 2 4、0 .0 0 3和 0 .0 16 ) ,但与其它病理因素无统计学区别。在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有三种形态 :毛细血管型 (n=32 )、血窦型 (n=2 1)和混合型 (n=4 ) ,其中毛细血管型多见于低分化肝癌中 (P=0 .0 2 7)。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分别为 5 7.9%和 31.6 % ,P=0 .0 0 8) ,在肝癌中和微血管密度水平关系密切。结论 VEGF过度表达和 MVD异常是反映 HCC浸润生长及转移的有效指标 ,MVD对判断肝癌的预后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flt-1)表达水平在复发性自然流产( RSA)中的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本院就诊的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38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及绒毛组织中VEFG及sflt-1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血清VEFG及sflt-1水平分别为(2248.8±1456.8),(11656.8±2421.6) ng? L-1,显著高于对照组(945.8±601.2),(3012.5±1891.2) ng? L-1(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VEGF(73.7%vs 45.0%)及sflt-1(94.7%vs 70.0%),试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者血清及绒毛中VEGF与sflt-1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干预的效果。方法 :2 4只早期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A (空白对照组 ) ,B (阿卡波糖 2mg·kg- 1) ,C(阿卡波糖 2mg·kg- 1+非那雄胺 0 .1mg·kg- 1) ,D(阿卡波糖 2mg·kg- 1+非那雄胺 0 .2mg·kg- 1) 4组 ,服药 30d后处死取出视网膜做检查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A ,B 2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阳性率高达 10 0 % (12 / 12眼 ) ,C组降至 8% (1/12 ) ,D组为 0。微血管密度各组间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非那雄胺能有效地阻止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72例宫颈癌、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VD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患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宫颈浸润癌明显高于原位癌(P<0.01),浸润癌Ⅰ期与Ⅱ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MVD随着病理分级增高呈递增趋势,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Ⅲ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增高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生存期<5年者MVD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者(P<0.05);MVD与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VEGF在宫颈原位癌呈低表达,原位癌强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P<0.05);VEGF表达强弱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VEGF表达增强。VEGF表达阳性组的宫颈癌标本中MVD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P<0.05),且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微血管密度随之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VEGF与宫颈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MVD和VEGF表达与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补肾健脾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珍  李矗 《安徽医药》2010,14(9):1016-101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颗粒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给予肾上腺素和冰处理后,可造成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值增加。实验开始连续灌胃给予补肾健脾颗粒小、中、大剂量(3.13,6.25,12.5 g生药/kg)7 d,于第7天按上述方法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停食后次晨给药1 h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补肾健脾颗粒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值。结论补肾健脾颗粒可降低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粘稠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女性绒毛、蜕膜中Survivin、VEGF及Stat3的测定,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病因和母-胎界面滋养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VEGF及Stat3含量。结果 RSA患者绒毛组织中Survivin、VEGF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绒毛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8,P<0.05);RSA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绒毛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与Stat3的表达不存在相关关系(r=-0.006,P>0.05);RSA组与正常对照组蜕膜中Survivin、VEGF和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过程中VEGF通过上调Survivin,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和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参与胚胎着床、胎盘生长和浸润;而Stat3与其无关,RSA胚胎凋亡时Survivin的上调可能不通过JAK-STAT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绒毛膜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RSA的早期识别和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RSA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45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对所有患者绒毛膜和蜕膜组织中SOCS-3和LI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绒毛膜和蜕膜组织中的LIF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SOCS-3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较之于正常妊娠患者,RSA患者绒毛膜和蜕膜组织中SOCS-3和LIF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反映出其宫体内妊娠状态时Th1/Th2的免疫耐受失衡、LIF的免疫保护作用减弱,进而引发的免疫损伤可能是导致RSA发病的原因之一.SOCS-3和LIF水平有望作为RSA患者识别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腔黏连患者COX-2、VEGF及MVD表达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宫腔粘连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女性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测定受检者COX-2、VEGF及MVD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患者COX-2阳性率、VEGF、MVD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宫腔粘连患者MVD阳性率、VEG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EGF在宫颈粘连不同程度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COX-2、VEGF及MVD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COX-2、VEGF均呈现高表达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康糖浆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复发性流产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片,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孕康糖浆,20 m L/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和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0.85%和74.47%,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74%和93.6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诱骗受体3(Dc R3)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均明显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康糖浆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有效提高妊娠率和改善机体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及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宫颈鳞癌直接手术组(对照组)和30例NACT组化疗前、后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和组织中MVD表达变化,分析新辅助化疗是否影响其变化。结果①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总有效率(CR PR)为80%;②NACT组在化疗前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和组织MVD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NACT后宫颈鳞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组织MVD的表达在NACT前有明显降低(P<0.05);④MVD的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在临床有效组NACT后较NACT前出现显著下降(P<0.01),而临床无效组NACT前、后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T后MVD的表达及血清VEGF均明显下降,且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呈负相关。说明宫颈癌组织MVD的表达及血清VEGF可以成为NACT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封闭抗体的影响及其在再次妊娠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90例封闭抗体阴性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排除其他流产因素,其中340例同意主动免疫治疗为免疫治疗组,50例未同意主动免疫治疗为对照组。结果随访期间总妊娠率为93.1%(363/390)。主动免疫治疗一疗程后封闭抗体转阳性85.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封闭抗体阴性组及对照组(P〈0.05)。封闭抗体阳性组流产率明显低于BA阴性组及对照组(P〈0.05)。封闭抗体阴性组与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URSA患者封闭抗体阳性率及再次妊娠成功率,对URSA患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及绒毛组织细胞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叶喜阳  徐宏里  黄文青 《河北医药》2004,26(11):854-856
目的 对比观察反复自然流产组 (RSA)与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及绒毛组织中NOS活性、P5 3蛋白及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 ,为RSA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 3例RSA患者及 3 0例正常妊娠人工流产者血清NO含量、血清及绒毛组织中NOS活性检测 ,均采用比色法进行 ;血清VEGF含量检测采用ELISA方法 ;绒毛组织中P5 3蛋白及bcl 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RSA组血清NO含量较正常妊娠人工流产组升高 ( P <0 .0 5 ) ;血清NOS活性较对照组升高 ( P <0 .0 1) ;绒毛组织中NOS活性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1) ;血清VEGF含量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1) ;绒毛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 ,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1) ;绒毛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 ,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结论 RSA组患者血清中NO含量、NOS活性及VEGF含量和绒毛组织中NOS活性、P5 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 ,bcl 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低 ,均可导致胎盘细胞凋亡增强 ,可能与RS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补充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亚群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URSA组,另选取30例正常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URSA组予以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两组均进行γ干扰素(IFN-γ)(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h2细胞因子)的检测,观察URSA组妊娠情况,比较两组Th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妊娠后不同时期Th1/Th2的变化,分析地屈孕酮对不同流产次数患者再次妊娠成功后Th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30例URSA患者妊娠28例,其中2例生化妊娠,3例妊娠40+d胚胎停育清宫,23例妊娠成功已转入产科定期产前检查。URSA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26.37±3.13)pg/ml高于对照组的(17.01±3.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2型细胞因子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2次患者与流产>2次患者之间,IFN-γ活性出现升高趋势,Th1/Th2比值明显向Th1偏移。妊娠40 d及妊娠3个月,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活性低于妊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活性高于妊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Th2模式向后者偏移,Th1/Th2比值为4.37 vs 2.37。至孕3个月,偏移越趋于明显,5例妊娠失败患者外周血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与妊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地屈孕酮治疗后,流产2次的URSA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16.03±5.11)pg/ml低于流产>2次的(21.48±1.8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2次的URSA患者呈现出更为明显的Th2偏移现象。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可以使Th1/Th2平衡向Th2偏移,对免疫调节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