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明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深入开展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小梁连接性降低,骨皮质变薄,骨胳脆性增加,容易引起骨折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分两型:I型,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年龄多在51~65岁;II型,发病年龄一般在65岁以上,男女比例为1: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卫生...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降钙素储备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进一步探讨降钙素(CT)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的作用,用钙负荷-降钙素兴奋试验观察21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CT储备功能的改变(血清CT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并与48名健康女性(其中绝经后妇女20名)及7例骨量减少妇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未发生骨质疏松的健康绝经后妇女与绝经前妇女比较,血CT的基础值、峰值、升高幅度及曲线下面积均无明显差别;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妇女以上4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妇女,较骨量减少组妇女的血CT峰值、升高幅度亦有降低。而骨量减少组妇女与同年龄健康绝经后妇女比较,血CT的基础值和曲线下面积有所下降,但血CT峰值及升高幅度无差异。本研究未观察到绝经对CT储备功能有明显影响;骨质疏松病人的CT储备功能有降低,且降低程度与骨量丢失的程度有关,提示与骨质疏松本身似有内在联系,这种CT水平的降低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中药治疗高举先,张瑜晋,田柏秀(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多病因的疾病。按病因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Ⅰ型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病因为住激素不足;原发性Ⅱ...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骨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一、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Morgan报道,妇女每10年平均骨量丢失10%,男性每10年骨量丢失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48万5千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在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陈少华 《山东医药》1996,36(12):38-38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陈少华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老年人骨质疏松主要是原发性的,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①Ⅰ型: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见于女性;年龄为55~70岁。骨疏松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发生与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180例,根据骨质疏松与骨折情况分为对照组82例,骨质疏松症8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10例,所有入选者都进行股骨颈密度的测量,并且进行血清骨保护蛋白(OPG)和k B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检测。结果:骨质疏松伴骨折组的股骨颈骨密度、T分数、Z分数都明显低于其他2组,而骨质疏松症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的血清OPG与RANKL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的变量包括OPG和RANKL(P0.05)。结论:绝经后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比较高,血清骨代谢指标OPG与RANKL检测在临床上可选择性用于预测绝经后妇女的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可分为三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为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由绝经后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发,年龄通常界定在50~70岁。雌激素的缺乏被认为是PMOP的主要原因,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仍未达成共识,本文结合近些年研究雌激素对PMOP发病机  相似文献   

11.
WHO推荐骨密度(BMD)与骨峰值的均值比较减少2.5以上标准差(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减少1~2个SD诊断为骨量减少。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的缺乏而致骨吸收过程加强,特别是绝经后3~5年骨量丢失较多,所以绝经后骨量减少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很重要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以激素替代疗法(HRT)为背景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骨重建生化标志物的变动。  相似文献   

12.
薛延  董洁英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706-707
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上的意义薛延董洁英郭春英张海文贾维维何玉香孙华毅王军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性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本组对2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  相似文献   

13.
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简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以骨量减少和正常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我国人口基数大,并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正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全身骨量显著减少以至发生自发性骨折或轻微损伤时即发生骨折的情况。如仅有骨量减少而无骨折发生则称为骨质减少或贫骨(osteopenia)。随着骨密度测量和骨活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国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和研究现状作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根据病机不同又可以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是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转换加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功能不全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OP早期无特异性症状,诊治率一般较低,病人常因“全身疼痛”甚至“骨质疏松性骨折”就诊时才得以初步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是POP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高。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OP的防治工作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类.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没有早期警告的无症状病,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所致。据流行病学统计,约有1/3绝经后妇女患此症,它所引起的骨折是中老年妇女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因此,骨质疏松症的处理策略不仅是对症治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讨论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一、概述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多见于50-60岁的绝经后女性,这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致骨量丢失过多、过快,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或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因此,绝经后女性一定要注意防范骨量的过多丢失,具体从以下三点着手。摄入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绝经后女性最好每日喝300-500毫升牛奶,可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下降30%-41%;每周膳食中有瘦肉、鱼、蛋和豆制品,也可使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下降13%  相似文献   

20.
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症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14日~20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医药、卫生,新闻工作者约3800人出席了会议.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症中1/3为绝经后妇女,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由于世界人口的老化,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增长趋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常见疾病之一.经大会讨论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出以下意见.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骨折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