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他巴唑是最普遍用于治疗甲状腺毒症的抗甲状腺药物,开始治疗的常规剂量为30~60mg/d,分3~4次服用。然而,作者研究每日用1次他巴唑15mg治疗Graves病的临床和免疫学效果。材料和方法54例(男44,女10)初诊未经治疗的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服他巴唑10mg,每日3次;B组25例,服他巴唑15mg每日1次。治疗前两组血清游离T_3(FT_3)分别为32.7±12.1和30.6±10.8pmol/L,血清游离T_4(FT_4)分别为92.6±30.9和101.7±28.3pmol/L,两组无差异。结果治疗后8周内,两组患者几乎80%甲状腺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吡嗪酰胺(PZA)顿服及分服,血、脑脊液药物高峰浓度。结果:5例健康人和10例肺结核病人顿服后,血高峰浓度分别为43.46mg/L和43.14mg/L;分服为24.89mg/L和23.28mg/L。10例结脑病人脑脊液顿服及分服高峰浓度为42.94mg/L和23.57mg)L。顿服组药物高峰浓度超过PZA对大多数菌株的MIC水平(30mg/L),而分服均未达到。认为PZA应以顿服为宜。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7,(1)
目的根据甲亢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剂量的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Graves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MMI组(58例)和PTU组(52例);两组患者再根据血清FT3和FT4水平分轻、中、重三个亚组,即MMI 1组、MMI 2组、MMI 3组和PTU 1组、PTU 2组、PTU 3组。MMI 1组、MMI 2组、MMI 3组患者每日初始治疗剂量分别为15 mg、20 mg、30 mg;PTU 1组、PTU 2组和PTU 3组患者每日初始治疗剂量分别为150 mg、200 mg、300 mg。定期评估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结果 MMI组患者治疗后FT3(8周)和FT4(8周、12周)水平显著低于PTU组(P0.05);治疗后12周,MMI组血清FT3、FT4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比率(67.2%)显著高于PTU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MMI 3组患者血清FT3、FT4下降幅度显著大于MMI 1组和MMI 2组(P0.05);PTU 1组、PTU 2组和PTU 3组患者血清FT3、FT4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I和PTU各亚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U组患者出现轻度药物性肝损伤3例(5.8%),MMI组患者出现6例(10.3%),PTU组和MMI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治疗甲亢疗效优于PTU。选择小、中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轻、中症甲亢患者与大剂量治疗重症甲亢患者的疗效差异不大,基于病情选择合适剂量的MMI和PTU治疗甲亢患者对其肝功能均无严重影响,根据患者治疗前甲状腺功能状态采用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对患者具有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五岳抗甲丸辅助治疗Graves病(以下简称G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58例初诊G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均口服他巴唑5~15 mg或丙基硫氧嘧啶50~150 mg,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五岳抗甲丸3~5 g,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变化,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甲状腺体积均明显缩小,血清IGF-I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甲状腺体积与血清IGF-I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 五岳抗甲丸治疗GD效果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血清IGF-I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服药方法的降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服药方法分为分服组与顿服组,各30例。顿服组给予80 mg/d代文、30 mg拜新同服用,服用时间为早7:00;分服组患者早、晚7:00各给予80 mg代文或者30 mg拜新同服用。治疗之前与治疗28天后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选取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分服组患者治疗28天后24 h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24 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变化均优于顿服组患者;分服组患者治疗28天后夜间平均动脉压、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平滑指数、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变化均优于顿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分次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早间顿服,降压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硝硫氰胺系广谱抗蠕虫药。为了评价该药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疗效,我们选择了45例4~31岁粪检华支睾吸虫卵阳性的患者,其中24例以硝硫氰胶试治,21例以血防-846治疗作对比。硝硫氰胺剂量每日用2.5mg/kg,于睡前顿服,血防-846每日用100mg/kg,早、晚两次分服,两组疗程均为4天。洽后粪检虫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服丙硫氧嘧啶150mg/d~300mg/d,倍他乐克12.5mg/d~50mg/d。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人每次3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率。结果治疗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在马拉维3个美洲钩虫流行区的儿童感染者中观察了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驱钩作用。实验分4个组:第一组106例6~19岁的患儿,分成4小组,25例服用安慰剂,30例顿服左旋咪唑80mg,其余51例服用阿苯达唑,其中25例顿服200mg,26例顿服400mg,第二组34例8~17岁的患儿,19例服甲苯达唑,每日200mg二次分服,连服3天,15例顿服阿苯达唑400mg,第三组27例8~18岁感染者顿服阿苯达唑400mg,第四组30例1~2岁的患儿顿服阿苯达唑200mg。各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7和21天分别用改良加藤法作虫卵计数。  相似文献   

9.
刘杰军  王继濂  王敏 《山东医药》2005,45(25):54-54
他巴唑(MMI)是我国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下称甲亢)首选药物,传统服用方法是依据MMI的血清半衰期每日分次服用,临床效果可靠,但服用比较繁琐;1980年Bouma等提出每日顿服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仍有不少副作用。为此,我们采用MMI每周4次顿服,疗效满意,且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复方甲巯咪唑软膏经皮给药治疗甲亢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10例格雷夫氏甲亢患者应用复方甲巯咪唑氢化可的松软膏(CATO)甲状腺表面皮肤局部透皮吸收治疗作为术前用药,测定其甲状腺组织和血清甲巯咪唑(MMI)及氢化可的松(HC)浓度.与5例同等剂量的MMI和HC口服治疗的格雷夫氏甲亢患者相比,透皮给药患者甲状腺内浓度明显增高,血液内浓度明显降低.59例格雷夫氏甲亢患者应用CATO局部治疗后甲状腺吸碘率明显下降,而口服MMI的59例无明显下降.认为CATO局部治疗可提高甲状腺内和减少血液内MMI及HC浓度,并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测定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的噬菌体展示肽基因序列,研究合成多肽抗原的血吸虫病诊断价值.方法扩增目的噬菌体,制备和纯化噬菌体DNA,对目的噬菌体中外源性肽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演绎氨基酸序列分析.根据血清反应强度和演绎氨基酸序列选择2个噬菌体的展示肽段进行人工多肽合成.以合成的多肽为抗原,建立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愈后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该合成抗原的血吸虫病疗效考核价值.结果测定了14个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6个噬茵体的外源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余8个噬菌体展示肽的基因序列不相同.分析演绎氨基酸序列,发现1个噬菌体展示肽中的3个连续的氨基酸(GVK)残基与血吸虫23 kDa分子氨基酸残基相同.合成多肽抗原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92.3%和91.1%,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7.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为95.5%.检测治愈后0.5年的同一病人血清,阴转率为55.3%,治愈后1年的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的阴转率为63.2%.结论 9个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的噬菌体展示表位的基因序列被确定,并证明了合成多肽抗原有较好的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胆系疾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胃轻瘫(DGP)等非胆系疾病Oddi括约肌(SO)功能变化,通过内镜采用灌注式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15例胆系疾病患者、13例非胆系疾病患者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显示,胆系疾病组的胆总管压力、SO基础压及蠕动波振幅明显高于非胆系疾病组(6.86±0.63kPa与1.27±0.10kPa,P<0.01;7.31±0.95kPa与1.87±0.16kPa,P<0.01;32.00±1.2kPa与24.14±1.5kPa,P<0.05);同时,非胆系疾病组的十二指肠压、SO蠕动频率及间期较胆系疾病组明显降低、减慢及延长(1.42±0.26kPa与0.30±0.10kPa,P<0.01;3.6±1.2次/分与2.2±0.4次/分,P<0.05;7.4±1.2秒与11.0±1.8秒,P<0.05)。结果显示,无论是胆系疾病还是FD及DGP等非胆系疾病均有SO功能紊乱,但表现形式相反,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Measurable evolution occurs in laboratory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under strong natural selection. The rate of adapta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opulations with genet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by radia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nonirradia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