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中耳渗液之分类众说纷云,著者有鉴于斯,综述了中耳渗液分类的各种见解。命名中耳渗出性病变有多种名称,如:卡他性耳炎、粘连性耳炎、分泌性耳炎、浆液性耳炎、分泌卡他性耳炎及胶耳等。对不同类型中耳渗出性病变的诊断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态学: 如鼓膜位置及外观、中耳渗液存在与否、咽鼓管是否通畅及听力检查等,多数患者根据以上所见可得出正确诊断,但仍不能避免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渗出性中耳炎和急性中耳炎的渗液的溶酶体酶进行了活性定量研究。对象为渗出性中耳炎病程在一月以内、未接受抗生素治疗和鼓膜切开术者23例27耳及急性中耳炎应用抗生素一周后急性炎症消退仍有中耳渗出液者5例6耳。在鼓膜麻醉后切开鼓膜,用 Juhn-Tym 吸引装置或寺山氏吸引管吸取渗液,以渗出液的粘稠度分为浆液性、浆液粘液性和胶性三组,并取患者的各自血清作为对照。测定项目包括蛋白量及溶酶体酶的磷酸化酶、细胞自溶酶 D、硫酸脂酶的活性等。结果如下:(1)在中耳渗出液中,任何一  相似文献   

3.
以前的研究已经显示中耳渗液中过多的颗粒蛋白酶(granuloprotease)可以因对抗蛋白酶抑制剂而损伤中耳粘膜,此与不可逆的粘膜变化有关。本研究从34名成人患者(男21,女13)中收集到浆液性中耳渗出液(MEE)标本38份,从7名健康志愿者(男6,女1)获得血浆,,均分别作了组织蛋白酶B,H和类胰蛋白酶水解活性的测量和α_1-抗胰蛋白酶和α_(?)-  相似文献   

4.
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病理学特征的中耳渗液是滞留于中耳腔的炎性液体之一。血浆渗漏到炎性液体中的血管舒缩素前体,通过Ⅻa因子和其它蛋白酶的作用很快变成血管舒缩素。来源于高分子量、随后形成血管舒缩素的缓激肽是一种比组织胺更为有力的化学介质,它可提高炎性组织的血管通透性,导致大量血浆渗漏。本文作者通过荧光法对27名成年人的30份中耳渗液标本进行了检测,来观察中耳渗液中血管舒缩素前体含量,以估价中耳渗液的血浆渗漏程度。所取样本均在无菌条件下经鼓膜抽吸,其中25份浆液性渗液,5份粘液样渗液。结果如下:浆液性渗液组血管舒缩素前体含量显著高于粘液样渗液组,这是由于后者中的血管舒缩素激肽系统已大部被消耗掉。而在浆液性渗液中,有9  相似文献   

5.
急性中耳炎患儿在12周的急性期过后,转成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者占5~10%;大约1/3的中耳渗出液细菌培养阳性。为了探讨细菌对渗出性中耳炎的影响,对21例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渗出液中的溶菌酶、乳酸胆铁质(反映渗出液中多核白细胞活性)、补体C_3和C_(5a)、以及多核白细胞趋化因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中耳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双球菌及表面葡萄球菌。慢性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渗出液中的细菌或来自激活补体的白细胞趋化因子驱使白细胞进入中耳;白细胞脱颗粒,释放出溶菌酶,溶菌酶损伤中耳组织,中耳上皮细胞分泌增加,上皮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中耳出现渗出液。21份渗出液标本测定结果表明,多核白细胞趋化因子的平均含量(0.81±0.25cm)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理生理学早已是耳科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有些文章已表明某些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过敏性鼻炎相似,是由于中耳粘膜胆碱分泌机制的紊乱,故希望阻断副交感分泌活动的供给以减少腺体活动及阻止顽固的渗出。作者为了观察鼓室神经切除术对中耳浆液粘液性腺泡的作用,用猫作实验。因正常猫的咽鼓管鼓口附近的中鼓室粘膜含有浆液粘液腺,故选6只猫,暴露中耳腔,从圆窗龛前方开始小心剥离鼓岬粘骨膜,明确鼓室神经并切  相似文献   

7.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细菌感染被认为是引起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多发因素。渗出液中之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上的脂多糖衍生物;水解蛋白酶(胶原酵素、组织蛋白酶B、溶菌酶)主要由白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作者收集104例中耳渗出液,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将之分成4组:即粘液组、浆液组、成人组、急性组。在4℃下,3000rpm离心10分钟,取其浮漂物进行综合性基质定量分析。内毒素:成人组分离出的占47.8%、粘液组76.8%、急性组100%、浆液组55.6%;内毒素水平与水解蛋白酶活性依次为:成人组<浆液性<粘液组<急性组(P<0.01,P<0.01,P<0.05)。说明二者是重要致病因素。儿童分泌液中内毒素阳性的水解蛋白酶水平高于其内毒素阴性  相似文献   

8.
Ehrlich(1877)发现肥大细胞存在于各种动物不同器官的结缔组织内,其胞质的颗粒中含有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近来在人中耳渗液及实验动物引起的中耳炎性渗液中均发现含量较高的组织胺,从而推测肥大细胞在中耳炎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作者在本文中对正常人鼓室粘骨膜及急、慢性中耳炎时中耳活检标本的肥大细胞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病理标本取自70个病人(男39,如1人),共83份。其中急性炎症26,慢性炎症57,两组肥大细胞计数的对比采用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1 408例取自尸检的颞骨进行病理学研究。对其中发现中耳或/和乳突有渗液或慢性病变的229例颞骨就以下问题作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①渗液的性质(浆液性、脓性或粘液性);②上皮的类型;③慢性病理组织的类型及程度(肉芽组织、胆固醇肉芽肿、胆脂瘤),④鼓窦入口是否堵塞及堵塞的性质;⑤是否面神经有炎性细胞浸润;⑥是否鼓膜有穿孔或内陷。229例颞骨中,渗液或病变局限在中耳的有9例,局限在乳突的有7例,中耳和乳突均有渗液或/和病变组织的213例。中耳内常见的柱状和杯状细胞在229例乳突腔内均未能见  相似文献   

10.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补体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原因尚不甚清楚。近年来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观察了30例1~11岁(平均4.5±2.6岁)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儿童的血清和中耳渗出液中的C3裂解产物和C3裂解活性,其方法为:30例(36耳)患儿均在全麻下采血和抽吸中耳渗出液,标本加等量生理盐水,其中10例血清和中耳渗出液中加入0.01M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于6小时内放于-70℃冻存。两周内第一次解冻,进行补体成份、C 3转化和C3d含量测定;两个月  相似文献   

11.
中耳渗液咸以咽鼓管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病因,而对它与上呼吸道其他部位感染的关系重视不够,为此,作者们通过大量病例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回顾性分析:1975~1976年有上呼吸道疾病的0~10岁患儿1,252例,其中有中耳渗液者467例,占37%,以4~10岁发病率最高。在上颌窦炎的471例中有中耳渗出者153例;腺样体肥大596例中有中耳渗出者157例(包括28例上述三种疾患同时存在者),另有157例存在中耳渗出  相似文献   

12.
中耳渗液的免疫反应新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所知,在咽鼓管功能正常条件下,正常中耳粘膜中缺乏引起免疫反应的成份,诸如: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甚至中性白细胞。中耳炎发生免疫反应必有一个生理学上和细菌学上的异常过程。咽鼓管的阻塞造成了中耳负压,随之产生渗液,但在无菌条件下,这种渗液是浆液性的,中耳粘膜的杯状细胞和腺  相似文献   

13.
中耳渗液中生物活性化合物(酶及其抑制剂、炎症介质、补体成份、纤溶和激肽系统)的研究已受到明显重视,这类化合物来自血液的有形成份(尤其是白细胞)、受损伤的组织以及微生物,可影响和促进中耳组织破坏及其它并发症的发展,使中耳炎由急性转为慢性。作者对82例中耳炎患者(急性浆液性4例,  相似文献   

14.
中耳和乳突在胚胎发育中来自第一咽囊,它们的上皮与呼吸道粘膜有关。正常人中耳粘膜含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基底细胞而无粘液细胞。作者观察慢性浆液性中耳炎患儿两例中耳和乳突粘骨膜病理变化。患儿分别为4岁和7岁。长期患该病并经数年常规治疗,包括增殖体刮除、鼓膜切开及反复置中耳通气管等。临床检查见鼓膜内陷、有瘢痕,鼓室积液明显。乳突摄片呈硬化型。乳突根治术中见鼓室贮积琥珀色粘液。切开鼓膜,以细小匙钳取中耳组织,及刮匙取乳突腔内增厚的粘骨膜。精细制备中耳和乳突粘膜标本。光镜下见粘膜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柱状,有的有纤毛;常见单核细胞浸润,偶见成片浆细胞;可见泡沫状粘液细胞;偶有息肉或嗜伊红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用油红染色(O R O)脂肪结果为阴性。中耳粘膜在电镜下较显著的变化是上皮细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持久的病理改变 ,如鼓膜萎缩鼓室硬化 ,粘连性中耳炎及鼓膜穿孔 ,这是因为研究不同的中耳渗出性质不一而产生了不同病变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的中耳渗出对鼓膜固有层结构的影响。研究选用的大鼠 ,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无特异性病原菌组(SPF) ,阻塞咽鼓管口产生中耳无菌性渗出 ;第二组为上呼吸道感染组 (URI) ,阻管后 ,中耳有感染性渗出。在进行咽鼓管阻塞手术前 ,通过耳镜观察 ,所有鼠的中耳均正常。结果 :在 10 1例 SPF耳中 ,10耳因阻塞失败被排除。 4 1耳出现清晰的黄色血清样液体 ,被定义为“浆液性耳”。 9耳经过 2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明确听力、鼓室功能测试能否区分三种有渗出液的中耳炎(粘液性、化脓性、浆液性中耳炎)及临床表现明显而无渗出液的中耳炎。作者对129例12岁以下、中耳渗出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儿进行了研究。对其处置包括鼓膜穿刺和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前一周内测试患儿的纯音听力和鼓室功能曲线。气骨导纯音阈取250~4000赫的平均值,以气导阈、骨导阈及气骨导差对四  相似文献   

17.
眩晕在儿童不常见,但近年有所增多。有提出咽鼓管功能障碍、有或无中耳渗液,是儿童前庭机能障碍或眩晕的常见原因。本文研究中耳渗液对前庭的影响。一组患中耳渗液一年以上、无中耳感染的儿童100例,年龄4~7岁,平均6.3岁。由父母填表提供患儿平衡失调症状,均作神经学检查及鼓膜、纯音测听、鼓室图、眼震电图(ENG)等检查,与50名正常儿童及25名鼓膜切开放管后干耳的儿童相比较。结果:3例因中耳急性感染除外,余97例纯音测听语言听阈为20~45dB,平均28.9dB;鼓室图均为B型或C型;均为双侧性,仅2例双耳轻重不等;ENG显示35例(36%)有自发性水平性眼震,22例(22.7%)有位置性眼震,12例(12.4%)以上两眼震均有,ENG总异常率为69例(71%)。自发性眼震均单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是否由咽鼓管阻塞引起抑或直接来自中耳的急性感染。为此,作者观察伴有鼓膜内陷及中耳渗液的急性中耳炎92例。发现咽鼓管均通畅,提示中耳渗液与咽鼓管阻塞无关。咽鼓管导管通气时见鼓膜紧张部全面膨起,提示有鼓室峡闭塞。多数病例经鼓膜切开排液1次即治愈,表明该部位系因分泌物贮留而闭塞,故病变为可逆。作者们发现鼓室负压形成并非均因咽鼓管阻塞,咽鼓管通畅者咽下动作时鼻咽腔负压可影响鼓室导致鼓室负压形成。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中耳渗液内即难检出细菌。渗液一开始即可呈浆液性或为胶耳(glue  相似文献   

19.
作者企图通过289份中耳渗出液生化及组织学的研究,提出渗出性中耳炎病理生理的设想。测定项目有:微量粘度测定、涂片Wrights染色、总蛋白量、葡萄糖、酸性磷酸酶、鹼性磷酸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肌酸磷酸同功酶。结果:1.组织学显示为炎性细胞的渗出。2.大部分标本的粘度都很大,以致即使没有咽鼓管阻塞也难以被排出。3.渗出液内含酶量丰富。这些酶同样产生于排出管道阻塞所引起的其他疾病。4.渗出液纵然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由中耳粘膜渗出。通过上述结果,得出这样的病理生理设想:咽炎→咽鼓管咽口水肿→中耳内正常产生的分泌液排出受阻→分泌液积留→中耳内分泌液引起的化学性炎性反应→咽鼓管鼓室口水肿→临床上显示的渗出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0.
在有渗出液的中耳炎时,中耳腔积有血清性、粘液性、脓性或混合性的液体。为了阐明有渗出液中耳炎的发病因素、机理及估计预后,已有许多作者研究了各种渗出液的性质。本文欲明确血管性渗漏及比较各种实验性中耳炎模型中渗出液的成分,以阐明可能的生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