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伤口处理的风险管理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来我院门诊处理伤口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伤口处理;观察组患者制定风险管理目标,评估其伤口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管理。观察2组患者治愈时间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疗效、服务态度、对医护人员等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处理伤口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采取其相应的对策,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 伤口换药是外科门诊换药室护士的主要工作,需要技术熟练,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伤口情况复杂多样,换药也非一成不变,仔细分析伤口情况,正确处理,以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现就几种难愈伤口原因分析如下: 一、某种疾病的并发症: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为皮肤化脓感染,如糖尿病、再障、白血病等。此种皮肤化脓感染此起彼伏,经久不愈,仅换药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必须寻找病因,对因治疗,配合换药,才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门诊输液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认真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伤口处理的概念也从原来的伤口清创缝合和换药扩大为各类急性、慢性伤口和造口的处理,各类造口及造口旁并发症的处理,失禁预防和护理,各种留置管道的维护与处理等[2].如何在门诊处理过程中降低伤口处理风险,确保优质服务值得研究.笔者对慢性伤口门诊的处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护理进行为期2年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也是纠纷与事故产生最多的操作。护士是直接执行者,怎样规避风险进行安全输液以及对输液过程中的风险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是提高输液安全性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加强护士培训、严格加强各项制度与完善沟通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护士的抗风险能力,降低了小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系数;结论通过对小儿门诊输液室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清创患者采用不同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门诊清创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清创缝合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照组隔2天换一次药,实验组第1天、第2天每天换药一次,之后每隔3 d换药一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7.51±1.25)d,明显短于对照组(8.46±1.42)天的愈合时间(t=3.406,P=0.000);实验组患者伤口Ⅰ期愈合率为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52.17%的Ⅰ期愈合率(χ2=4.665,P=0.031)。结论针对门诊换药,间隔2 d换药可促进伤口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方法 抽取2008年6月~2011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输液并产生差错或者纠纷的患者200例,总结分析护理风险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护理风险中以护理人员因素为主,占61.50%,其中沟通技能因素占26.50%,法律意识因素占20.00%;患者因素仅占7.00%.结论 护理人员是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应不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686例手术伤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按其年龄分为3组,Ⅰ组5岁~19岁,Ⅱ组20岁~50岁,Ⅲ组51岁~81岁.分别对不同年龄组伤口愈合及不同部位的伤口愈合比较.结果:年龄组Ⅰ~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部位手术组间比较,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各组内无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术伤口愈合随年龄的增大,达到甲级愈合率越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伤口甲级愈合高于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 6 86例手术伤口愈合过程的观察 ,按其年龄分为 3组 , 组 5岁~ 19岁 , 组 2 0岁~ 5 0岁 , 组 5 1岁~ 81岁。分别对不同年龄组伤口愈合及不同部位的伤口愈合比较。结果 :年龄组 ~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 ~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不同部位手术组间比较 ,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各组内无差异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手术伤口愈合随年龄的增大 ,达到甲级愈合率越低 ,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伤口甲级愈合高于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门诊近2年来统计的60份退药处方,分析其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退回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及抗生素药物、心血管药物、中成药、抗肿瘤药物。退药原因中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药品因素。结论针对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加强用药指导,提高用药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此减少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门诊慢性伤口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换药室就诊的55例慢性伤口换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对策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采取个性化护理.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过程中,主要出现了感染、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14.3%,对照组44.4%,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达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于门诊慢性伤口换药患者而言是一种可靠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不同伤口的处理与敷料的更换
更换敷料又称换药,其目的是观察和处理伤口,发现并消除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因素,增强和促进有利因素,使伤口早日愈合。 相似文献
16.
被狗咬伤伤口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养狗的人越来越多,因而人被狗咬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有的伤势严重,甚至危及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受到一些狂犬病预防药品使用说明书的影响,认为一旦被狗咬伤,无论伤势怎样,也不能缝合与包扎,只是清洗即可.这种情况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从而使一些病人失去了很好的治疗机会.自1994年10月-2000年10月,本科门诊处理狗咬伤110例,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伤口的外科常规处理,特别是局部用药,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愈合及预后,故在处理各种不同的伤口时要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置,才不至于延误病情.作者在对84例久治不愈的化脓性感染伤口用较传统的方法换药并作了详细记录统计,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伤口定义
伤口(wound)是由于物理、机械和热力等外界因素造成的人体活组织的缺损,有时因为医疗意外或生理异常也可导致上述现象.
二伤口分类
(一)病因学分类
根据伤口发生的原因分为机械性伤口、血管病变性伤口、神经性伤口、化学性伤口、微生物性伤口、免疫性伤口、恶性伤口、温度性伤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的因素,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针对在各环节存在的风险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采取对护士的"三基"训练,改善输液环境,加强输液室人力资源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患儿家长满意度由原来的83.13%提高到96.51%,患儿家长的投诉率由原来的0.460%降低到0.210%,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7.40%提高到96.50%。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提升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创伤性溃疡的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外伤后导致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缺血坏死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创面[1] .由于本病发生在体表,兼有病程长、影响外观及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创伤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抗感染等处理,甚至为了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减少再手术植皮率,但结果并不理想.因而众多学者探讨使用药物外敷治疗创伤性溃疡,促进伤口及创面愈合,以减少再手术植皮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1994年以来创伤性溃疡伤口的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