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地红皮肤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制备依地红皮肤消毒剂,用皮肤刺激反应评分表,评价该药对豚鼠的皮肤刺激反应。结果:单次涂药时,对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均无刺激性;多次涂药皮肤刺激实验中,对于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结论:依地红皮肤消毒剂对皮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刘玉明  靳小青  黄宝康  钮燕  沈越 《中药材》2006,29(9):956-957
目的:探讨依地红皮肤消毒剂的镇痛效果和抗浅部真菌效果。方法:利用甩尾法、扭体法、体外抗真菌实验,观察药物对疼痛的抑制情况及其抗真菌能力。结果:依地红皮肤消毒剂能减少大鼠的甩尾次数同时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结论:依地红皮肤消毒剂的中、高剂量有较明显镇痛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低剂量组几无镇痛作用。此外,该药对浅部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新疆种植地锦草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法显色,分光光度法在760nm处测定。结果 10批地锦草药材中鞣质的含量为0.151%0.249%。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可以作为地锦草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黄不同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大黄炮制前后生药与炭药的鞣质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磷钼钨酸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在760nm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计算鞣质含量。结果生药中鞣质含量为2.91%,炮制后鞣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准确,适用于大黄及其炮制品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药用大黄叶中蒽醌及鞣质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方法分别应用2005版《中国药典》大黄项下蒽醌含量测定方法和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叶茂期蒽醌含量最低,而鞣质含量最高;果期蒽醌含量最高,而鞣质含量最低。结论确定药用大黄叶最佳采收期时,应紧密结合其临床用药目的、化学成分含量及药材产量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磷钼钨酸紫外分光光度法为含量测定方法,优化测定方法,确定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以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提取方法及溶媒,再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对鞣质含量测定各个条件的考察,确定了青龙衣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没食子酸在 1.00~ 8. 00 mg/ L线性关系良好,r = 0 .995(n=5),平均回收率为99.65%;以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0,回流法提取3次,每次提取1h,可获得较高的鞣质提取率。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及优选得到的鞣质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藕节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磷钼钨酸法作为显色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全国不同地区市售样品鞣质的含量差别较大0.2537%-1.637%。结论:该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可作为藕节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磷钼钨酸一干酪素法显色,分光光度法在760nm处测定。结果12个不同产地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为0.14%~3.20%,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为1.05%~2.58%。结论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因产地和采收期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胡桃楸的根、茎枝、叶和果皮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胡桃楸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地区采收的胡桃楸根、茎枝、叶和果皮中的鞣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70%的丙酮超声提取样品中总鞣质,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磷钼钨酸试液为显色剂,干酪素为鞣质吸附剂,采用分光光度法于760 nm处分别测定样品溶液中总多酚和游离多酚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总鞣质的含量.同时,对鞣质含量测定中Na2CO3的用量、显色时间和干酪素的用量进行了考察.结果:通过对鞣质含量测定各个环节的考察,确定了胡桃楸中总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对鞣质的提取率高,没食子酸在1.00~8.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 3.7%(n=9);大连和鞍山两地采集的胡桃楸根、茎枝、叶和果皮中鞣质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5.66,23.40,58.24,3.58 mg·g-1.结论:大连和鞍山2个产地的胡桃楸相应部位中鞣质含量非常一致,2个产地的测定结果均说明胡桃楸不同药用郡位中鞣质含量明显不同,总鞣质含量的顺序为叶>根>茎枝>果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叠鞘石斛与药典收载品种金钗、鼓槌和流苏石斛的鞣质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对不同品种石斛药材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叠鞘石斛及药典收载品种的鞣质含量进行了测定,金钗石斛含量最高,叠鞘石斛与流苏石斛含量较为接近。结论: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石斛药材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磷钼钨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鞣质含量。以总鞣质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及溶媒;选取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选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鞣质提取率达26.65 mg.g-1。结论:建立的总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优选的提取工艺可用于核桃青皮中总鞣质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选薯莨中鞣质的纯化工艺条件。 方法: 以鞣质含量和保留率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不同大孔树脂的吸附、洗脱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薯莨中鞣质的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 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量以每克树脂儿茶素不超过17.25 mg为宜,加3 BV水洗除杂,用1.5 BV 40%乙醇以0.5 BV·h-1洗脱,收集洗脱液,鞣质保留率82.02%,鞣质纯度64.39%。 结论: 优选的纯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薯莨中鞣质的工业化纯化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薯莨总鞣质的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优选薯莨总鞣质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总鞣质含量与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提取方法、药材粉碎度、润湿时间等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渗漉液收集量、渗漉流速对薯莨总鞣质提取工艺的影响。 结果: 选用乙醇渗漉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渗漉前浸泡时间24 h,药材粉碎粒度为粗粉,润湿时间2 h,乙醇体积分数80%,收集8倍量渗漉液,渗漉流速4 mL·kg-1·min-1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薯莨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生、熟大黄饮片及其活性组分的双向调节作用特征,为大黄饮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10 m L·kg~(-1)),生大黄组(1.62 g·kg~(-1)),熟大黄组(0.972 g·kg~(-1)),生大黄蒽醌组(0.22 g·kg~(-1)),熟大黄蒽醌组(0.19 g·kg~(-1)),生大黄鞣质组(0.17 g·kg~(-1)),熟大黄鞣质组(0.027 g·kg~(-1)),每组分为3批,每批1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泻下指数(EI),并于给药第1,3,7天采取血清检测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肾上腺素(EPI)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生大黄组第3天的EI明显增加(P0.05),熟大黄组在7 d的给药过程中EI较为稳定;生、熟大黄蒽醌组在给药第7天的EI明显降低(P0.01);生大黄鞣质组第3天的EI明显增高(P0.01),熟大黄鞣质组第7天的EI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第1天,生、熟大黄蒽醌、鞣质组的MTL,VIP,EPI水平均降低;给药第3天,熟大黄蒽醌组的MTL水平明显增高(P0.05),熟大黄蒽醌组及生、熟大黄鞣质组的VI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熟大黄蒽醌组的EPI水平明显增高(P0.01);给药第7天,生、熟大黄鞣质组的MTL水平增加至空白组水平,生大黄蒽醌组的VIP水平明显增高(P0.01),生、熟大黄蒽醌、鞣质组的EPI水平均进一步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黄中结合蒽醌及可水解鞣质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及泻下的作用,产生涩肠作用的是缩合鞣质经胃肠道消化分解产生的单体鞣质导致的,这可能大黄饮片双向调节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芩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生黄芩和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强弱,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理。 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及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生黄芩及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和吸附力大小。 结果: 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显著下降,炭素吸附力明显上升。 结论: 鞣质含量高低和炭素吸附力大小对黄芩炒炭止血作用的影响不尽一致,尚需结合黄芩所含化学物质的变化,深入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桃叶鸦葱鞣质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桃叶鸦葱根及地上部分中鞣质的含量,考察鞣质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鞣质提取工艺,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鞣质含量.采用碘量法测定0.01~0.05 g·mL-1鞣质对过氧化氢(H2O2)的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羟自由基(·OH)的作用.结果:桃叶鸦葱根及地上部分中鞣质含量分别为8.18%和9.27%.桃叶鸦葱鞣质的体外抗氧化具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质量浓度为0.05 g·mL-1时对H202及·OH的平均清除率分别达到8.89%,88.24%.结论:桃叶鸦葱鞣质有一定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浸出物、粉末色差值、灰分、水分、鞣质和没食子酸含量,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不同方式加工的诃子药材的质量。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方法对诃子进行浸出物、粉末色差值、灰分、水分和鞣质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没食子酸含量。采用熵权法计算浸出物等6个指标的权重,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相对关联度,对21份诃子的质量进行排序。结果:诃子药材浸出物、粉末色差值、灰分、水分、鞣质质量分数和没食子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8.68%~62.04%、33.87%~47.30%、3.39%~4.20%、7.10%~12.55%、9.60%~22.56%、2.25%~5.54%;权重分别为0.169 3、0.166 4、0.168 5、0.168 5、0.165 3、0.162 0;相对关联度为0.301 0~0.598 5,其中17号样品的关联度最高(0.598 5)。结论:以浸出物、粉末色差值、灰分、水分、鞣质含量和没食子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可评价诃子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鞣酸高乌甲素化合物,考察该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进行评价。 方法: 利用鞣酸对生物碱的沉降作用制备鞣酸高乌甲素,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该化合物进行鉴定。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高乌甲素和鞣酸的摩尔比,在模拟人工胃液、小肠和结肠液环境中测定化合物对等量蛋白质的沉降能力。在考察该化合物对血液凝结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体表创伤模型测定该化合物对Wistar大鼠的伤口愈合能力。 结果: 鞣酸与高乌甲素按摩尔比1 :1形成新化合物。在人工胃液、小肠和结肠液环境中,鞣酸高乌甲素化合物对等量蛋白的沉降量分别为0.63,0.46,0.92 mg。化合物组对伤口愈合能力极显著高于空白组,鞣酸阳性组也具有伤口愈合能力,但效果不及新化合物组。 结论: 高乌甲素与鞣酸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新化合物。该药物在弱碱性环境中通过沉降血液中蛋白而达到凝集血液效果,可促进伤口愈合、止血、消炎,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塔拉豆荚中代表性鞣质化合物进行色谱制备及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塔拉豆荚进行了提取、分离,利用现代色谱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用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法对提取物及所得鞣质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塔拉豆荚水提取物中得到了6个代表性鞣质化合物gallic acid(1),methyl gallate(2),ethyl gallate(3),methyl 3,5-di-O-galloylquinic acid(4),methyl 3,4,5-tri-O-galloylquinic acid(5),methyl 3,4,5-tri-O-galloylquinate(6)。该6种化合物经液质分析显示为塔拉中的主要鞣质类成分。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塔拉豆荚的水提物(Fr.1),甲醇提取物(Fr.2)以及6个鞣质化合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15Fr.13维生素C6Fr.242。结论:塔拉豆荚提取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鞣质化合物应为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