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群体乙型肝炎的感染现状,知晓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在这个群体中的流行情况,为学校针对乙肝防控提供参照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从安徽某高校4个年级中各抽取681人,共2 724名在校大学生,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同时开展相应的问卷调查,分析乙肝感染免疫标志物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 2724份血清标本中共检出HBV血清标志物1 947份,总阳性率为71.5%。其中,抗-HBs阳性数与性别和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数、抗-HBs阳性数、HBe Ag阳性数和抗-HBe阳性数在是否接种乙肝疫苗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数、抗-HBs阳性数和抗-HBc阳性数在共用物品HBV标志物检出情况以及各年级HBe Ag阳性数和抗-HBe阳性数的检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某高校大学生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中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 方法 对检测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的 12 91名在校大学生按 0、1、6月方案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基因重组疫苗用量为 10ug/次 ,1年后测抗 -HBs。 结果 抗 -HBs阳性的人数为 3 0 8名 ,阳性率为 2 3 .86% ,其中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3 3 1名 ,抗 -HBs阳性率为 90 .0 3 % (2 98/ 3 3 1) ,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学生为 960名 ,抗 -HBs阳性率为 1.0 4% (10 / 960 )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大学生全程乙肝疫苗接种能产生高的抗 -HBs阳性率 ,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 -HBs阳性率则低 ,需加强有关宣传教育 ,引导学生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4-2007年大学新生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状及接种乙肝疫苗的血清学效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乙肝传播.方法 采用ELISA法对6953名新生进行了HBV 5项标志物检测,对HBV血清标志物均阴性者进行了全程免疫.结果 新生抗-HBs阳性率为24.88%,HBsAg阳性率为5.28%,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x2=23.85,P<0.001),各民族新生HBsA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P>0.05),无接种史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接种史(x2=38.27,P<0.001);HBsAg阳性共有5种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均为阳性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9.51%和37.60%;新生乙肝易感者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82.62%.结论 宁夏某高校2004-2007年新生69.84%对HBV易感,接种乙肝疫苗可提高易感新生对HBV的免疫力;应根据大学新生HBV不同感染模式,采取定期检测、隔离治疗等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邹城市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情况及血清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ug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一至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小学生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3支以上者占90.15%;HBsAg阳性率为2.16%;抗-HBc阳性率为21.72%;抗-HBs阳性率为54.98%.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高有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对786名小学生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乙肝疫苗接种率乡镇低于城区,HBsAg阳性率高于城区.结论 邹城市小学生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的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u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加强农村疫苗接种工作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一种遍及世界的疾病,估计全世界有3.5亿HBV感染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均为9.8%.为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在我国的传播,对易感人群实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已开展对入校新生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十多年,十多年来在校学生HBV感染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应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群防群治工作效果如何?在校学生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是否提高,HBV感染的风险是否降低,都是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对1997年至2006年在校的27 511名新生,25 303名毕业生血清中的乙肝五项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今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10μg和5μg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大学生接种乙肝疫苗产生较高抗-HBs的方法。方法对在校生自愿检测乙肝五项指标,选取五项指标全阴者300人作为研究对照,分甲、乙两组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处理,分别采用10μg和5μg剂量免疫接种,并于全程接种后一个月和一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甲组与乙组比较,接种后一个月复查五项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6.06,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后一年复查五项指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χ2=14.08,P<0.01,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10μg剂量免疫法可以抗-HBs阳性率显著提高,并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初免程序中选用10μg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可大大提高保护性抗体抗-HBs的产生率,从而降低乙肝在校园内的传播,是控制乙肝在大学生间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同德县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全县居住半年以上的(0~70)岁藏族常住人口,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目标人群的乙肝五项.结果:5 768人乙肝五项检测,获14种血清模式,HBV感染率66.19%,HBV性别之间统计学无差别(χ2=0.58,P>0.05),不同年龄感染率分布有非常显著差别(χ2=143.6,P<0.001),抗-HBs检出率9.69%,大三阳检出率10.54%,小三阳检出率5.72%.结论:HBsAg携带率高出全国水平,说明乙肝在同德县发病形势严峻,建议尽快制定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预防性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三亿HBV携带者,其中我国占45%.而母婴垂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估计约有30%的HB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也是导致人群中形成众多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宫内已感染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乙肝疫苗加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在阻断HBV传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母亲携带HBsAg,HBeAg和/或HBV-DNA者新生婴儿的免疫阻断困难相当大.因此,预防和减少宫内感染,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阳性.方法 对789例成人及100例儿童(对照组)在接种乙肝疫苗前和接种一年后、三年后分别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测.结果 观察到接种乙肝疫苗一年后抗-HBs阳性儿童组达97%,成人组 82%,接种者三年内无一例患乙肝或HBsAg阳性.结论 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全部阴性者不论是儿童或是成人都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HBV携带孕妇乙肝相关知识及及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知晓率.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在150名研究对象中,52.7%的知晓乙肝会终身带病,78.0%的认为新生儿会通过母乳喂养感染.96.0%的知晓乙肝疫苗,46.7%的知晓乙肝免疫球蛋白,38.7%的认为可以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来阻断母婴传播.61.3%的知道乙肝疫苗的三针接种时间,27.3%的知道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时间.结论 慢性乙肝携带孕妇乙肝知识及对乙肝免疫球蛋白知晓率均较低,加强健康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连地区儿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其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一步法(ELISA)检测6534份血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共获得62份HBV感染标本,占全部标本的0.95%。HBV感染模式以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感染期和恢复期,共发现13种模式,感染期模式以5、8、9、10为主。抗HBs单项阳性标本占58.37%。结论:大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乙肝疫苗接种、父母的感染以及母婴传播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本院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220名和HBsAg阴性孕妇180名,分别纳入HBsAg阳性组、HBsAg阴性组,收治时间为2014年11月1日~2016年8月31日,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sAg阴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5μg或10μg乙肝疫苗,对比血清学指标和母婴阻断情况.结果:HBsAg阳性组中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同接种10μg乙肝疫苗+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新生儿相比不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HBsAg阴性组中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与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的新生儿进行对比差异较小(P>0.05);HBsAg阳性组中接种10μg乙肝疫苗+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母婴阻断成功率比接种10μg乙肝疫苗组高(P<0.05).结论:针对HBsAg阴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实施接种5μg或10μg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好;针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采取接种10μg乙肝疫苗和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方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甘露聚糖肽对促进乙肝疫苗接种者抗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接种乙肝疫苗是人体抵抗HBV侵袭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但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成人约有15%~30%接种者无免疫应答.为何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选择健康成年人经0、1、6个月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进行初次免疫后7个月复查无免疫应答124例成年人,再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同时加服甘露聚糖肽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60%,HBsAg携带者占人群的8.83%。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后,50%以上成为HBsAg携带者,其中1/4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世界各地已把新生儿免疫作为预防乙肝的根本策略。我国自1992年1月起在我国范围内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工作。并逐步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达到控制乙肝的目标。现将乙肝疫苗接种等有关问题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探讨在大学生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构成比,不同模式的传染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校227名在校大学生,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配以相应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用卡方检验分析乙肝总阳性率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 227份血清标本检共出HBV血清标志物171份,总阳性率为75.3%。其中HBsAg阳性率为3.1%,抗-HBs阳性率为72.2%,HBeAg阳性率为1.3%,抗-HBe阳性率为5.3%,抗-HBc阳性率为11.0%,同时组成9种血清学模式。分析发现与乙肝总阳性率有关的因素有: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χ2=16.646,P〈0.05),来自农村还是城市(χ2=4.239,P〈0.05)。结论调查的大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Bs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地降低了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和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随样抽取414名医学生进行查体并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标志物,对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HBVDNA。结果414名医学生中,接种乙肝疫苗者349名(占84.3%),接种后出现抗-HBs阳性者256名(占73.35%),HBsAg阳性者10名(占2.42%),其中HBVDNA阳性6名(占60%)。结论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但抗-HBs阳性者偏低,需尽早补种或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9.
田玉刚  黄如信 《当代医学》2010,16(6):157-157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后儿童乙肝免疫水平和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12岁儿童乙肝5项指标。结果HBsAg阳性率为4.0%,抗-HBs阳性率为59.9%,HBeAg阳性率为2.2%,抗-HBe阳性率为1.8%,抗-HBc阳性率为1.8%。结论抗-HBs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它4项指标均随年龄增长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完成3针接种,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监测和疫苗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或无应答相关因素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华 《右江医学》2006,34(3):310-312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肯定。按0、1、6月免疫程序对健康人群进行接种3针乙肝疫苗,仍有5%~10%[1]接种者不产生抗-HBs或抗-HBs水平过低,而又重新成为乙肝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疫苗贮存条件、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性别、体重、吸烟等。但在消除以上因素后,乙肝疫苗无、低应答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学者又对接种者机体内HBV感染、人白细胞抗原、免疫应答异常、免疫缺陷、年龄等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