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50例)及丙泊酚镇静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并予瑞芬太尼镇痛。在镇痛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维持患者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在-2~0分之间。对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应用镇静药物前和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资料,其中应用镇静药物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谵妄、VAP发生情况以及30 d内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CPIS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前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两组患者的MAP、HR、RR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丙泊酚组患者MAP、R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与丙泊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H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谵妄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0.05)。T0时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P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联合组患者MAP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和T2时联合组患者HR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对ICU中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入住ICU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P+F组,n=15)和丙泊酚组(n=15),P+F组持续静脉泵入芬太尼和丙泊酚,丙泊酚组持续泵入丙泊酚。根据Ramsay评分标准调整镇静药物用量。记录镇静后0、12、24、48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HR、心指数(CI)、每搏指数(SI)、心加速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的变化。结果镇静治疗后,两组患者MAP、HR变化不明显。用药12h后,P+F组SVRI、丙泊酚组CI、SI、ACI较镇静前均明显降低(P〈0.05),P+F组SVRI、丙泊酚组cI、SI、ACI降低较对应组更为明显(P〈0.05),用药24h后,丙泊酚组SI、ACI仍低于镇静前(P〈0.05),且低于P+F组(P〈0.05)。应用镇静48h,P+F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与单用丙泊酚镇静相比,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丙泊酚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5 min静脉泵入和丙泊酚2.0~2.5 mg/kg诱导,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然后右美托咪定0.2~0.7μg/(kg · h)和丙泊酚4~6 mg/(kg · h)维持;氯胺酮组(K组)予以氯胺酮1 mg/kg诱导和0.5 mg/(kg · h)维持,丙泊酚用法同D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对小儿术后进行行为学的面部表情评分(FLACC)以及恢复室麻醉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估。【结果】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 HR较K组明显降低( P <0.05);D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长于K组(P <0.05);D组在苏醒期、术后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K组(P <0.05);D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K组(P <0.05),两组恢复室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1例,K 组6例患儿术后出现躁动(P <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及术后疼痛,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且获得患儿家属较高认可,值得在小儿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 Ⅱ级,随机均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 组)和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C 组)。试验组患者术前(15 min 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6μg/kg 及术中0.2μg ·kg -1·h -1静脉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并在不同时间点观察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 )、心率(HR)、呼吸频率(R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Ramsay 评分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良好,0.6μg/kg 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时可引起患者一过性血压上升及窦性心动过缓。术后 D 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 C 组,而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 C 组(P <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全身麻醉时显现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良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妇科手术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妇科全子宫切除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0.5μg/(kg·h)持续输注,待麻醉平面确定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P组除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其他各项与D组相同。记录人室后(T1),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T2),全麻诱导前(T3),气管插管前即刻(T4),气管插管后即刻(T5)和手术开始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氧饱和度(SpO2)。结果T1时间点2组各指标均无差别(P〉0.05)。D组与P组比较,其余各时间点的HR均低于P组(P〈0.05),T5和T6时间点SBP、DBP、MAP低于同时点P组(P〈0.05),T2、T3和T4SBP、DBP、MAP高于同时点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连续硬膜外复合全麻患者,在全麻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在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11月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米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味达唑仑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也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且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咪迭唑仑口服和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麻醉前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先心病手术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四组:M0.5组、M0.75组分别口服咪达唑仑糖浆0.5mg/kg或0.75mg/kg。D1组、D2组分别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或2μg/kg滴鼻。每5min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各组患儿心率(HR)、呼吸(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给药后10min起,D1,D2组Ramsay评分均高于M0.5,M0.75组。给药后四组患儿SpO2均升高,组内比较各时间点SpO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Sp02差异无显著性(P〉0.05)。M0.5,M0.75组患儿给药后20min呼吸频率显著加快,D2组给药后20minPETCO2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但属正常范围。【结论】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镇静药可在生命体征监测下安全应用于先心病患儿,给药10min后,右关托咪定滴鼻镇静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口服,右关托咪定2μg/kg滴鼻可出现心率减慢、PetCO2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镇静药物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免疫平衡因子的影响及其镇静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药物类别分为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右美托咪定组,各组5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给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免疫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和入院时相比,72h后免疫指标水平及Ramsay评分均显著下降;丙泊酚组及右美托咪定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低于米达唑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入院时相比,3组用药后72h的血气动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气动脉指标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和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丙泊酚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的镇静深度和长期的镇静条件下,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对重症患者的免疫影响不同,但镇静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正颌外科术后留置鼻插管患者的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正颌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对照组)和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组(联合组),每组30例,比较镇静前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同时段的右美托咪定用量.结果:联合组镇静后12、24 h的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镇静后6、12 h的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右美托咪定的时段用量于0.5~1 h和1~6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正颌外科术后留置鼻插管患者的镇静安全、有效,能减少右美托咪定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择期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或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以2.5%氯普鲁卡因1.6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镇静,分别予右美托咪定1.0g/kg及咪达唑仑0.1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T0)、开始镇静时(T1)、输注镇静药后5min(T2)、输尿管镜置入后5min(T3)、手术结束时(T4)生命体征变化。记录两组镇静起效时间、效果和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2组患者血压、心率及M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T1时降低(P〈0.05),D组SpO2无显著变化。D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M组(P〈0.05),镇静深度D组集中于Ⅲ级,而M组多分布于Ⅱ级及Ⅵ级,D组满意率高于M组且镇静持续时间长于M组(P〈0.05)。D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术中心动过缓和术后头晕,而M组多见呼吸抑制和术后头晕,不良发生率D组(25%)低于M组(4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适用于腰麻下输尿管镜手术中镇静。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洁  张瑞冬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08-1210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在小儿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方法】60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诱导开始后分别在10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D1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D2组)和咪唑安定0.2mg/kg(M组)静脉泵注,随后再静注芬太尼、赛肌宁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诱导开始后5min(T1)、10min(T2)、插管前(T3)、插管后即刻(T4)的Ramsay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结果】三组T1、T2时点Ramsay评分值均较T0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三组Ramsay评分值有统计学差异,D1〉D2〉M。D1和D2组T1~3时点HR、SBP均较T0时下降(P〈0.05)。组间比较M组T1、T2时点的HR高于D1、D2组。【结论】右美托咪啶1μg/kg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颈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3年入我院的颈髓损伤患者30例,采用PiCCO监测心排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以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I和SVRI均低于正常值,而颈4以上脊髓损伤患者的上述参数下降尤为明显(P〈0.05)。应用多巴胺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好转(P〈0.05或0.01),而GEDVI、ITBVI及EVLW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iCCO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其严重程度与损伤平面高度有关),在神经源性休克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单用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病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它们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18)、右美托咪定组(n=22)及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20)。每组患者每24 h停药唤醒1次。咪达唑仑组:首次负荷剂量0.05 mg/kg,以后0.02~0.08 mg/(kg.h)静脉注射维持;右美托咪定组:首次负荷剂量1μg/kg(>10 min),以后0.2~0.7μg/(kg.h)静脉注射维持;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首次负荷剂量的咪达唑仑0.05 mg/kg,然后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维持0.2~0.7μg/(kg.h)。分别记录3组达镇静满意时间,持续用药24 h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用药前CRP,用药24h和72 h后CRP,停药后唤醒时间,呼吸、心率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4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60次/min),停药后可随时唤醒,无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咪达唑仑组6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平均停药后唤醒时间为40 min。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无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咪达唑仑组达镇静满意时间显著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唤醒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咪达唑仑组用药前后CRP无显著变化(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CRP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起效较慢,无呼吸抑制,停药后可随时唤醒;咪达唑仑镇静起效快于右美托咪定,但存在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对减轻应激反应有一定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是比较满意的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对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行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右关托咪定静脉全麻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B组),每组各36例。患儿术前均给予阿托品0.01mg/kg,A组患儿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1.Omg/kg,输注时间超过10min,以诱导麻醉,继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h)和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入维持,B组丙泊酚用法同A组,诱导时复合使用氯胺酮1.0mg/kg,继以0.5μg/(kg·h)维持。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以改良Steward苏醒评分评估患儿术后麻醉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在心内操作时心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增加(均P〈0.01),但B组较A组更为明显(P〈0.05)。B组麻醉恢复时间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对操作过程中的心率影响更小,麻醉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丙泊酚恒速输注清醒镇静的可行性、理想的药物剂量、术中知晓情况以及麻醉质量和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3-12月4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的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丙泊酚Ⅰ组(PA组)、丙泊酚Ⅱ组(PB组)、丙泊酚Ⅲ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CPB)患者麻醉后,运用七氟烷和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心肌和肺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CPB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各20例。2组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哌库溴铵维持麻醉,丙泊酚组给予泵入丙泊酚4~12 mg/(kg·h),七氟烷组给予七氟烷1.0~3%吸入维持。常规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于插管后(T1),开放升主动脉20 min(T2),停机20 min(T3)和术毕(T4)4个时点记录潮气量、气道峰压及呼气末气道正压值,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测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OI);并在T1和T4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记录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1 2组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T2、T3和T4时,OI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或P〈0.01);3 T4时,Cd值七氟烷组较丙泊酚组高(P〈0.05);4 T4时,IL-8和c Tn I水平七氟烷组均低于丙泊酚组(P〈0.01)。结论七氟烷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方案优于丙泊酚,能较好保护患者对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完善镇痛时比较单次负荷剂量1 μg/kg右旋关托咪定和临床推荐剂量的咪达唑仑的清醒镇静效应,并以脑电双频指数( BIS)来评估两药的镇静深度变化.方法: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22~60岁,体质量指数(BMI) 19~26 kg/m2,拟在蛛网膜下隙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阻滞平面均控制在T10以下,随机分2组,D组(n =20):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 10 min静脉泵入;M组(n=20):咪达唑仑50 μg/kg静脉注射.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T0)、脊麻平面固定后(T1)、给药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20 min(T5)、30 min(T6)各时间点记录BIS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D组在T4、T5和T6时间点的BIS值均显著低于M组(P<0.05);在T4、T5和T6时间点:D组SBP、DBP显著低于M组(P<0.05);D组HR显著低于M组(P<0.05).D组T4、T5和T6时间点的SBP、DBP、HR分别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0.05).D组中有4例患者发生SpO2<95%,M组中有13例患者发生SpO2<95%,呼吸抑制的发生率D组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作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的辅助用药,1 μg/kg的右旋美托咪定具有强于临床推荐剂量50 μg/kg的咪达唑仑的清醒镇静效应,与咪达唑仑相比,睡眠中更容易唤醒,且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虽然其血压与心率的下降比较明显,但是仍然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DEX)对术中镇静药用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1)DEX组(D组,n=40)术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嘧啶0.7 μg/kg并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2)对照组(C组,n=40)以0.9%氯化钠液代替DEX,用法、用量与D组相同.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状态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C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D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比C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DEX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我科确诊的2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行CBP治疗及脉搏波形心排量监测(PICCO)72小时,治疗前和治疗后1、2、6、12、24、48、72小时分别测量持续心排量指数(C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记录心率(HR)、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及去甲肾上腺素(NA)剂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CI、SVRI及氧合指数(OI,PaO2/FiO2)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在48及72小时改善尤为明显(P0.01),同时伴随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的下降。结论 CBP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