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上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67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两组,对年龄、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后高血糖、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低蛋白血症、吻合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出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支持以上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术前肠道梗阻、术后高血糖、术后低蛋白血症是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直肠癌病理类型、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及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共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6.8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C或D、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与吻合口瘘相关(P0.05),而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术前合并高血压与吻合口瘘不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P0.05),而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Dixon术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统计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析造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发生术后吻合口瘘21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体重指数23 kg/m2、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术前放化疗、吻合口距肛门7 cm的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白蛋白35 g/L、吻合口距肛门7 cm是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OR=4.356、5.238、3.562、4.415,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白蛋白水平和吻合口距肛门距离,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致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行直肠癌Dixon术式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有24例发生吻合口瘘。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术前相关实验室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相关指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术前给予辅助性化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行预防性造瘘、病理分期),对这些指标中发生吻合口瘘与未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将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年龄≥70岁与年龄70岁的患者之间、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之间、合并低蛋白血症与未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之间、术前行辅助性化疗与未行辅助性化疗的患者之间、吻合口距肛缘≤5cm与吻合口距肛缘5cm的患者之间,行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均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低蛋白血症、吻合口距肛缘的距离≤5cm等是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探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291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91例中共有2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9.3%),其中男性(P =0.048)、肿瘤位置(P =0.028)及术中失血量(P=0.015)为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P =0.009)和手术方式(P=0.041)有关,并影响肿瘤的TNM分期(P =0.024)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P =0.025),但未增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P =0.563).结论 男性、肿瘤位置及术中失血量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并未增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行TME手术的44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TME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36例。采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6例TME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其中22例行保守治疗后痊愈,14例患者行横结肠造瘘术后痊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血红蛋白110 g/L、术前白蛋白35 g/L、合并糖尿病、新辅助放化疗、未手工加强缝合是TME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35 g/L、合并糖尿病、新辅助放化疗及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是中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较高,患者的基础状态、吻合口局部情况、术中操作等因素均可影响吻合口瘘的发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吻合口瘘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行结肠造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72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及无吻合口瘘两组.采用x2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0例中共有44例(6.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瘘的平均时间为术后5.6 d.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与肛门距离<7 cm和手工吻合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13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6%和5.9%(χ2=4.116,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5.0%和 14.1%(χ2=3.943,P<0.05),生存率分别为56.8%和72.5%(χ2=4.979,P<0.05).结论 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与肛门距离<7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者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6454例患者,其中438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6.79%。男性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女性,OR=1.79(95%CI=1.44~2.23,P〈0.001);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肠梗阻都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OR分别为2.41(95%CI=1.78~3.26,P〈0.001)、1.74(95%CI=1.12~2.71,P=0.01)、3.18(95%CI=1.63~6.18,P〈0.001)、4.47(95%CI=2.69~7.45,P〈0.001);Duke's分期晚期(C、D)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高于早期(A、B),OR=1.63(95%CI=1.22~2.17,P〈0.001);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cm者与〈7cm者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也增高,OR=3.09(95%CI=1.07~8.98,P=0.04)。而年龄、吻合方式、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无关。结论性别、术前合并糖尿病、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肠梗阻,Duke's分期及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是我国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及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2例患者出现术后吻合口瘘,通过单因素分析,肿瘤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身体质量指数(BMI)25kg/m2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BMI25kg/m2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肿瘤分期高(Ⅲ/Ⅳ期)、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术前白蛋白35g/L、糖尿病、BMI25kg/m2的患者,术后需警惕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166例全部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其中34例行术中预防性肠造口。收集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8.43%(14/166),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基础疾病、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肠梗阻、肿瘤大小(直径4 cm)、Dukes分期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肠梗阻、肿瘤大小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几率高。采用预防性造口,可降低瘘的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几率,缩短瘘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Dixon术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9年6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3例(7.26%)。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吻合口距肛门距离(<3 cm,P=0.043)、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P=0.001)、不全性肠梗阻(P=0.004)、糖尿病(P=0.003)、术后使用解痉药物(P=0.003)及术后腹泻(P=0.002)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BMI,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吸烟、饮酒史,术前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术前是否存在贫血,手术方式,是否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是否肛管减压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不全性肠梗阻、糖尿病史、术后未使用解痉药物及腹泻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术前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平稳,术后予解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39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分为吻合口漏组(n=25例)和无吻合口漏组(n=365例)。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术前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3 h、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肠梗阻、血管侵犯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结论为避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患者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肠梗阻、血管是否侵犯,是临床重点关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进行经腹括约肌间切除(ISR)术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手术前后对患者直肠肛管压力、抑制反射以及容量等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术后患者的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缩榨压指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术后患者排便的初始欲望、强烈欲望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直肠抑制反射阳性患者明显减少(检验值分别为:2.473、2.456、12.7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排粪失禁情况与其肿瘤与肛缘之间距离、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以及进行新辅助化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肛门排粪失禁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低于2 cm、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低于5 cm以及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低于2 cm、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低于5 cm以及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5.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An analysis of 506 cases WANG Xin??ZHOU Jian-ping??ZHANG Dan-hua??et 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OU Jian-ping??E-mail??zjphama@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AL)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AR) of the 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06 cases of rectal cancer underwent AR from August 2010 to May 2013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 total of 13 patients-related and surgery-related variables were studied with SPSS software. Results The overall anastomotic leakage rate was 6.32% (32 of 506). Among them one combined an anastomotic-vaginal fistula and one developed a rectovesical fistula. There is no perioperative dea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present between groups regarding of age??anastomotic locat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albumin levels before operation. Other groups like gender??preoperative anemia??diabetes??Dukes stage??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didn’t show importan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Still others like long-term applications of corticosteroids (n=1)??defunctioning stoma (n=9)??preoperative neoadjuvant therapy (n=9) didn’t get a satisfactory conclusion due to the small sample size. Conclusion Anastomotic location (below the pelvic peritoneal reflex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lower albumin levels??<40 g/L??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P<0.05) for anastomotic leakage. Patients combined with two or more risk factors have a high risk of AL rate and a defunctioning stoma should be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择期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作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筛选出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围术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28例,其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有17例,发生率为3.97%。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男性、手术出血量多、术前白蛋白低、开放手术与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相关(P<0.05);采用PSM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发现术前白蛋白低于30 g/L、术中出血量>300 mL与吻合口漏发生相关(P<0.05),开放手术未见显著性差异(P=0.079)。结论 手术出血量多及术前白蛋白低,是导致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吻合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LTG的15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完成数据统计处理,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其他单因素分析的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50例TLTG的胃癌患者中,术后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漏14例(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肺功能不全、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及吻合方式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肺功能不全、术中输血及圆型吻合器吻合是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患者年龄≥60岁、肺功能不全、术中输血及圆型吻合器吻合与TLTG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TLTG术前应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术中操作严谨细致、选择合适吻合方式,以降低胃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低位直肠癌病人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行腹腔镜LAR的155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和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 155例病人中有34例(21.9%)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20例(12.9%)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肠道菌群失调与吻合口漏同时发生者为18例(11.6%)。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肠道菌群失调(c2=25.674,OR=90.398,P<0.05)、肿瘤直径增加(c2=6.644,OR=3.915,P<0.05)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c2=4.040,OR=0.024,P<0.05)。肿瘤直径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 、新辅助治疗、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肠道准备用药量、保护性肠造口、术前癌胚抗原水平、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早期诊断更多依赖于病人的临床表现,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肿瘤直径增加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术中行保护性肠造口有助于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40例行腹腔镜全胃切除切缘阴性的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照分析影响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440例病人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漏者12例(2.7%),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4(1~8)d。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新辅助化疗、吻合方式(全腹腔镜吻合、辅助切口吻合)、联合器官切除(胰体尾、脾脏、胆囊)、侵犯食管是影响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新辅助化疗、吻合方式、联合器官切除、侵犯食管是影响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并发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高龄(>65岁)、接受新辅助化疗、肿瘤侵犯食管、行全腹腔镜吻合方式、联合器官切除病人,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须警惕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发生。内镜下覆膜支架置入使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病人预后快且创伤小,但有脱落风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直肠癌手术日益规范并取得长足进步,直肠癌预后明显改善。我国中晚期直肠癌病人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多学科治疗的发展综合治疗手段被广泛采用,尤其是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可有效降低肿瘤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保肛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很好地改善部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保肛的同时,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漏仍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术前新辅助放疗在是否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上仍有争议,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尚无明确结论,放疗后组织的改变,不同放疗策略对吻合口的影响,以及对预防吻合口漏方法等均与吻合口漏具有相关性。吻合口漏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术前放疗是其中一个危险因素。这使得吻合口漏的预防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放疗方式和手术时间间隔,还要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多个方面精细管理和个体化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