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人工晶体材料的不同与后囊混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晶体材料本身的影响。本文着重比较了几种人工晶体与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关系。资料表明,Acrysof人工晶体由于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晶体囊膜有较强的粘连趋势,从而降低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内障术后防治晶体后囊混浊方法的研究现状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才娜,张劲松,张洋晶体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除、有或无人工晶体植入的一个主要并发症。被认为是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移行所致,非创伤性手术和彻底的皮质清除可减少混浊。临床、病理实验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合并后房人工晶体植入(PC-IOL),术后有两个主要远期并发症,即后囊混浊(PCO)以及人工晶体脱位。后囊混浊指的是后发障、囊膜纤维化、上皮珠样体。后囊混浊这个名词是一种误称,因为后囊本身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现代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是影响术后视力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率3~5年达50%,儿童几乎是100%.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向后囊表面的增殖和移行在后囊混浊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激光后囊打孔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后囊混浊,但此法影响了眼前节的完整性.改善人工晶体本身的特性,改良人工晶体的固定方式,术中彻底清除残留的LEC,以及术后抑制LEC的增殖无疑是减少后囊混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天津医科大学世界人工晶体中国天津培训中心李筱荣,孙慧敏,袁佳琴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病院眼科张永品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今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后囊混浊、人工晶体偏位及纤维蛋白反应等仍是未解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59例65眼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乙组单纯行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结果术后随访3年Ⅱ级以上后囊混浊甲组5眼,乙组13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27,P<0.05).视力≥1.0甲组16眼,乙组6眼,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χ2=6.42,P<0.05).结论一期连续环形后囊撕囊术后联合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能有效防止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体因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对于后囊混浊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许多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关 ,其中人工晶体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设计及表面处理、人工晶体在眼内的位置等因素对后囊混浊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因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对于后囊混浊防治的研究结果显示有许多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关,其中人工晶体因素与后囊混浊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人工晶体的材料、人工晶体的设计及表面处理、人工晶体在眼内的位置等因素对后囊混浊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青光眼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青光眼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方法的探讨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王京抗青光眼术后晶体常发生混浊或使原有的混浊加重,为恢复视力,需行白内障摘除术。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抗青光眼的三联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对抗青光...  相似文献   

10.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儿童尤其明显,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后囊混浊是由于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移行并增殖所致,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可清除细胞移行与增殖的支架,保持视轴区的长期透明。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为防止玻璃体脱出,保证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也可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本文就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其手术操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注意事项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晶体材料的不同与后囊混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工晶体材料本身的影响。本文着重比较了几种人工晶体与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关系。资料表明,Acrysof人工晶体由于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晶体囊膜有较强的粘连趋势,从而降低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混浊的机制,采用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内注入巨噬细胞悬液的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不同时间晶体后囊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晶体后囊前即覆盖一层晶体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结构正常。观察至6个月,无明显变化。前房注入巨噬细胞组,1周亦可见晶体后囊覆盖一层上皮细胞,细胞内大量微丝形成;2周可见晶体上皮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形成;3个月可见晶体后囊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一期后囊截开对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8例(31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分别采用一期后囊膜切开、部分切除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出院时矫正视力≥0.5者达71%,随访显示80%术眼视轴区透明,眼底清晰可见。结论:一期切开或部分切除后囊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对于穿通伤所致晶体囊膜破孔较大者宜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白内障手术为尽可能保持晶体囊袋的完整性而保留相当大的晶体前囊,致使前囊混浊成为一个较严重的术后问题,为此作者借助普通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位于瞳孔区的混浊前囊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材料来源于9例患者的9眼,均行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当时晶体前囊透明且无炎症。其中5例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 总结 79例 (先天性 2 6例 ,外伤性 53例 )儿童单侧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以上者占 72 1 % ,后囊混浊发生率高 ( 93 6% )。结论 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 3岁为宜 ,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17.
后囊混浊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凤华  耿宁  陈翠真 《眼科》1998,7(2):126-128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首要并发症,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和纤维化在后囊混浊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后囊混浊的预防以手术中彻底清除晶体上皮细胞及皮质,植入双凸或后凸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为主,其治疗主要靠激光后囊膜切开,研究发现,Dispase(一种中性蛋白酶),依地酶(EDTA)肝素及抗代谢药5-氟尿嘧啶,柔红霉纱,秋水仙碱,丝裂霉素等对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和/或增殖的抑制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囊破损无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7例后囊破损无晶体眼行经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结果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房出血、前房瞳孔区少许玻璃体残留,术后玻璃体混浊加重、人工晶体移位、人工晶体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为预防及处理以上并发症发生,应注意经巩膜睫状沟穿刺点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虹膜及睫状体骚扰,必要时行虹膜根部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截囊方式对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中,眼组织的损伤,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0例机分为2组,一组信封式截囊,一组改良信封式截囊,均进行前囊膜下水力分离皮质摘除白内障,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改良信封式截囊组术中囊袋完全整率高,对眼组织损伤小,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信封式截囊口弹性大,娩核时不撕破囊膜袋,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晶体上皮细胞清除和抑制与后囊混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综述了晶体上皮细胞增殖与晶体后囊混浊及纤维化形成的关系,介绍了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及术后清除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以及抑制晶体上皮细胞生长繁殖的研究进展,包括超声波,激光,冷冻,β射线及生物制剂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虽然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为临床解决后囊混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