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年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自制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调查研究问卷》对82名大学生独生子女进行调查,通过所得问卷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对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并由此得出性别、家庭和谐度、家庭居住地等是影响大学生独生子女选择父母养老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的影响。采用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0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时间、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态度、沟通障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父母教养方式在学生性别、独生与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高于低分组,而父母拒绝否认高分组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分组;(4)大学生亲子亲密感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大多数因素显著相关;(5)将家庭教养方式对性别、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母亲偏爱被试和父亲过分干涉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积极影响;父母拒绝否认对大学生亲子亲密感有消极影响。因此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人格障碍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人格特点并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有关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一般资料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重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共 2 2 0 5人 ,对“人格诊断问卷”阳性者进一步用IPDE按ICD -10诊断系统进行临床诊断 ,对确诊的 5 5名病例和 2 2 0名对照进行 1∶4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人格障碍的可疑危险因素。结果 :与人格障碍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父母的拒绝、单亲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经济收入低、独生子女。本研究未见父母的过度保护、父母的偏爱、父母的情感温暖、父母的文化程度、居住地区、民族与人格障碍之间有显著关联。结论 :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父母们应改善不良的养育方式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使子女的人格健康地发育。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应给予干预性指导和治疗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及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分析,运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感恩问卷(GQ-6)对35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感恩(B=0.19,P0.01);(2)感恩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怀维度、自主性维度显著正相关(r=0.16~0.34,P0.01),与父母冷漠维度显著负相关(r=-0.24,P0.01),与过度保护维度相关不显著(r=0.06,P0.05);(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关怀维度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P0.01,中介效应值为0.074,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5%)。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提升父母关怀教养方式的水平促进大学生感恩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广泛性焦虑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学生广泛性焦虑症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宾州忧虑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问卷、元担忧问卷对113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宾州忧虑问卷均分为2.54±0.64,男性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女性;独生子女焦虑总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在在焦虑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路径分析表明:神经质、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元担忧频率对宾州忧虑问卷总分有直接效应,同时,神经质还通过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元担忧频率对宾州忧虑问卷总分起到间接效应。对宾州忧虑问卷总分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神经质、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和元担忧频率。结论:①大学生的广泛性焦虑症状处在中等水平,女生的广泛性焦虑症状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的广泛性焦虑症状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则广泛性焦虑症状也越高。②神经质对广泛性焦虑症状既有直接作用,又通过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和元担忧频率起一定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学生654名,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状态。焦虑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独生子女焦虑抑郁状态比例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为父母教育方式,对独生子女,还有童年是否经常独自在家、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积极性、饮食习惯,对非独生子女为专业类别、年级。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为年级、父母教育方式、饮食习惯,对独生子女还有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积极性,对非独生子女还有专业类别。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比例较高,其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与非独生子女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一般背景调查问卷封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各不同背景下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应对方式因子对心理健康有显着影响。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幻想、自责、解决问题三个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及自编的个人信息表,对582名大学生的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及相关人口学变量进行了调查,以探讨普通高校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性别、专业、是否单亲及家庭年收入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是否独生子女及母亲教育方式对大学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影响,而民族、父母受教育程度及父亲教育方式对成就动机影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 1 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和大学生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两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均产生影响 ,父母养育方式对心理健康的直接作用似乎比通过应对方式所产生的间接作用更强一些。结论 研究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探讨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9-10月,运用问卷星,抽取广东省佛山市某高校大一到大四458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主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家庭功能量表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家庭功能与客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无效家庭情感环境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应对问卷、学业倦怠问卷、情绪不可控信念问卷、自尊问卷,对武汉某高校4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无效家庭情感环境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水平;(2)情绪不可控信念和自尊在无效家庭情感环境和学业倦怠之间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负面回应方式会促使孩子形成情绪不可控信念,削弱其自尊水平,进而加剧孩子的学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张道芬  胡玲 《校园心理》2017,(3):173-175
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医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促进医学新生学校适应提供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491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关爱和父母鼓励自主正向地影响医学新生学校适应,父母过度控制对医学新生学校适应有显著负性影响;(2)应对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之间起着不完全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既能对医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产生直接效应,同时通过影响学生应对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途径。方法对两所高校的276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测评。结果①重点大学学生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好于普通大学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则低于后者;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环境因素和适应总体情况上好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②大学生学习适应与成就动机、父母教养方式两两之间相关显著;③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学习适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追求成功动机对学习适应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以及文理专业因素可以通过成就动机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适应。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成就动机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自信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自信的影响。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29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类型的高中生自信存在显著差异。②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划分为冷漠型、宽容型、溺爱型和专制型4类。③父母教养类型对高中生自信有显著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高中生自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齐方式问卷(EMBU)对某高中15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回收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①高中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自尊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显著。②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在各维度上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④独生子女自尊主要与异性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结论①高中生自尊发展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差异。②从总体上看,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③不同高中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和关系,为高职院校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特制应对方式》问卷对深圳高职院校的5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受到父亲"惩罚、严厉"(t=3.959,P0.01)和"拒绝、否认"(t=2.213,P0.05)影响显著高于女生;城镇学生受到父亲"过分干涉"(F=3.414,P0.05)和母亲"拒绝、否认"(F=4.726,P0.01)影响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大学生应对方式有积极作用,父母的"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对大学生的应对方式有消极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应对方式影响显著,母亲教养方式对学生影响尤为突出,父亲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等院校大学生的金钱观现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与金钱观量表对广州市3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总体家庭教养方式与金钱观呈正相关。2不同性别、家庭教养方式、金钱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见,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金钱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是否单亲家庭等不同家庭情况的士兵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情况,探讨士兵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军区基层部队随机选取的310名士兵进行测验。结果①单亲家庭的士兵获得的来自母亲的拒绝与否认显著高于完整家庭的士兵;②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亲的惩罚、严厉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获得的来自父母的偏爱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士兵;③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士兵的心理健康的各项目总均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士兵父母更有可能采用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②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