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早期DN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UAER)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30例)、正常白蛋白尿(DMa)组(20例)、微量白蛋白尿(DMb)组(20例)和临床蛋白尿(DMc)组(20例)。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VWF、TM、GMP-140。结果①糖尿病各组血浆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Mb组与DM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除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外,TM、GMP-14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活化;②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UAER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胱抑素C(CysC)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29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3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9例)、正常白蛋白尿组(5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Cr)、SOD、CysC。结果三组患者血清Cr、SOD、CysC不全相等(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r、CysC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之间血清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SOD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结论在反映T2DN早期肾功能损伤方面,血清SOD、CysC的灵敏度优于血清Cr。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6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浓度,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2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及单纯糖尿病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水平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血清Hcy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cy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5 mg/L)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200 mg/L)3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00 mg/L)44例,另选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及Hcy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CysC及Hcy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CysC及Hcy联合检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肾病凝血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体内凝血系统的变化。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以下两组:正常白蛋白尿(N—UAlb)组32例(UACR〈30mg/g)和微量白蛋白尿(M—UAlb)组30例(UACR30~300mg/g),并与30名正常对照(NC)组比较。用法国STAGO公司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Ⅲ)、蛋白c(PC)、蛋白S(PS),用ELISA法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M-UAlb组的FIB、GMP-140和vWF均高于N—UAlb组和NC组[(4.20±1.53)、(3.21±0.89)、(2.75±0.53)g/L.(30.03±7.77)、(18.22±5.08)、(14.26±2.29)μg/L,(315.53±47.24)%、(191.88±57.25)%、(138.12±61.27)%,F值分别为5.42、10.42、30.44,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FIB、vwF、GMPl40与UACR呈正相关(r=0.313,P〈0.05;r=0.620,P〈0.01;r=0.680,P〈0.01),PC与UACR呈负相关(r=-0.255,P〈0.05)。结论DN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与FIB水平升高、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而这些改变在正常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已出现,因此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加强对DN患者的抗凝治疗,而且应在糖尿病患者未出现白蛋白尿时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3例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另取同期门诊的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间Hcy、MMP-2和HbAlc水平的变化,应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DN组患者Hcy和HbAlc水平明显升高,MMP-2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与无蛋白尿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的Hcy、MMP-2和HbAlc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0.77、0.56、0.63,P0.05);Hcy、MMP-2和HbAl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检出率均高于各独立指标。结论 Hcy、MMP-2和HbAlc联合检测对DN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损伤较为敏感,在预防、延缓DN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37例、糖尿病无肾病组33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Hcy、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P〈0.05),但是糖尿病无肾病组的血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无肾病组的FPG均显著升高(P〈0.05),但肾病组和无肾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的Scr、TC、TG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增高的血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之间存在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DN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健康对照组46例,测定清晨空腹血DD、FIB、Hcy水平.并同时收集糖尿病患者24h尿液进行尿微量白蛋白(mALB)测定,按照其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mALB≤30mg/24h)及微量蛋白尿组(mALB30-300mg/24h).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DD、FIB在正常蛋白尿组已升高;微量蛋白尿组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联合检测DD、FIB、Hcy水平对观察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及提高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脂联素(APN)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MA)组23例、临床白蛋白尿(CA)组21例,同期选取非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GAL(sNGAL)水平和血清APN(sAPN)水平,分析血清NGAL及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随着ACR水平的升高,肾功能下降,血清NGAL、APN水平逐渐升高。NA组、MA组和CA组的血清NGAL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组较NA组的血清NGAL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NA组、MA组、CA组、各组间血清APN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与ACR呈正相关性(r=0.854,P〈0.01),血清APN与ACR亦呈正相关性(r=0.828, P〈0.01)。血清NGAL与GFR呈负相关性(r=-0.751,P〈0.01),血清APN与GFR亦呈负相关性(r=-0.81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和血清APN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DN肾损害的预测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RANTES、TNF-α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正常尿蛋白组(DM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N1组)、临床蛋白尿组(DN2组)。测定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RANTES、TNF-α。结果:血清RANTES、TNF-α水平DM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N1组和DN2组均显著高于DM组(P〈0.01);DN2组显著高于DN1组(P〈0.01)。结论:DM患者血清RANTES、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DN病变程度平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对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5例(合并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Hcy、PagT、血压、体质量、身高等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子。结果合并脑梗死组Hcy、Pag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PagT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影响因素;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PagT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Hcy、PagT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可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Hcy、PagT水平预测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12例冠心病患者及91名健康体检者的HCY水平及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HCY水平、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HCY患者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HCY患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CY水平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冠心病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与血小板聚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17例脑梗死患者及91名健康体检者的HCY及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HCY水平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HCY患者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HCY患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CY水平增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再发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液清蛋白排泄率分为A、B、C 3组:正常清蛋白组(A组,n=42)、微量清蛋白组(B组,n=35)、大量清蛋白组(C组,n=25),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尿液清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作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检测值采用多元线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为0.250,0.410,0.365;P〈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推断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更全面地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绝经期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254例女性患者,根据是否绝经和是否脑梗死,分为绝经期脑梗死组(A组)60例、绝经期非脑梗死组(B组)63例、非绝经期脑梗死组(C组)66例及非绝经期非脑梗死组(D组)65例4组,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E2及Hcy水平。结果:血清E2水平A组低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A组高于其他3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高于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与Hcy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呈明显负相关。结论:E2水平降低可导致血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为绝经期女性脑梗死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的比较。方法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人员200例(对照组)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15d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Hcy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Hcy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研究组血脂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与血脂检查,观察在疾病发生早期Hcy明显增高,经治疗后Hcy基本降低为正常水平,而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血脂检测比较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对疾病程度和愈合有指导意义,Hcy越高病情越重,出现并发症概率更高,总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检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测定在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健康对照组40例,实验组共120例,其中肾功能代偿组32例、氮质血症组27例、肾衰竭组35例、尿毒症组26例。采用酶转换法测定血清HCY的浓度,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肾功能代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氮质血症组、肾衰竭组、尿毒症组,血清HCY逐渐升高,与肾功能代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CY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代偿期即可增高,比传统的血清BUN、Scr能更敏感地反映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122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脑卒中的患者(A组,n=17)和无并发脑卒中的患者(B组,n=105).统计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血清尿酸浓度的差异.分析年龄、腹膜透析龄、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RP水平、血清尿酸浓度、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等指标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共发生脑卒17例,发生率为13.9%,其中男性13例(76.5%),女性4例(23.5%).60岁以上患者发生脑卒中者共11例(64.7%),60及岁以下患者发生脑卒中为6例(35.3%),A组患者平均年龄63.5±10.7岁,B组患者平均年龄52.7±14.9岁,A组患者年龄大于B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5).血清CRP水平A组(30.1±21.7mg/1)高于B组(12.1±13.3mg/1)、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A组(19.6±4.8umol/1)高于B组(14.8±6.9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浓度A组(340.4±71.0umol/l)低于B组(418.4±119.1umo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户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26),糖尿病(P-0.022),CRP (P=0.001),BNP(P=0.04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P=0.017)均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组腹膜透析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13.9%.高血压、糖尿病、高CRP浓度、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粉刺消颗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口服粉刺消颗粒;对照组32例,口服丹参酮胶囊。2组均同时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表达水平均有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粉刺消颗粒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