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教育生态环境。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用新思维思索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用新方法优化青少年与互联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我意识、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之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意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危机脆弱性量表和自我压弹力量表对847名初高中学生调查.结果 ①自我意识与危机脆弱性呈显著负相关(r=-0.430,P≤0.01),与自我压弹力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1),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危机脆弱性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在青少年受欺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APIU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1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年级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差异不显著,女生在突显性(t=-3.764,P0.05)和消极后果(t=-7.146,P0.001)两个维度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戒断症状维度(t=5.310,P0.01)显著高于女生;2青少年关系受欺负对强迫/戒断症状(β=0.25,P0.05)、心境改变(β=0.26,P0.05)、社交抚慰(β=0.29,P0.01)和消极后果(β=0.48,P0.01)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言语受欺负对仅对心境改变(β=0.26,P0.05)和社交抚慰(β=0.33,P0.01)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身体受欺负仅对强迫/戒断症状(β=0.23,P0.05)、社交抚慰(β=0.30,P0.01)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应对方式在关系受欺负与消极后果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β=-0.28,P0.05)。结论:青少年受欺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应对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网络行为量表测量了692名大学和高中学生。结果:①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水平较低;青少年网络行为处于正常水平;②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在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之问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积极情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网络行为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作出显著预测,但预测力较微弱。结论:青少年网络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了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数据库的追踪数据,对其中1174名10岁到19岁青少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被试两次完成了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的填写,中间平均间隔16个月。结果:交叉滞后分析发现,抑郁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网络成瘾对抑郁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种双向预测关系没有性别差异。结论: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成瘾和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而非单向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的评定。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在家庭环境方面,网络成瘾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父情感温暖、父拒绝否认、父过度保护、父惩罚严厉、父过分干涉、母拒绝否认、母严厉惩罚、母情感温暖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矛盾的家庭环境和拒绝、否认、缺少温情的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压力、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广州某中学888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在学习、受惩罚、健康、其他生活事件压力和总体压力上,网络成瘾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在幻想和发泄应对方式上,网络成瘾组显著高于正常组:网络成瘾与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幻想应对方式、学习压力、丧失因子、其他压力有关联.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Psys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中截至2021年2月3日发表的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关系的观察性研究。采用Stata 16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从检索的8287篇文献中纳入31篇文献,共包含619 715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横断面研究中,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呈正关联(合并OR=1.63、1.57、1.89);在队列研究中,青少年睡眠问题可以预测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合并OR=1.35、2.40、1.61)。在队列研究的亚组分析中显示,控制抑郁后青少年睡眠问题与自杀行为仍存在关联,且控制抑郁后睡眠问题预测效应更强(OR=2.30,95%CI:1.09~2.41,P<0.001)。此外,青少年睡眠问题预测自杀未遂的能力受随访时长的变化影响,随访时长≥2年的预测效应更强(合并OR=2.43 vs.1.19,P<0.01)。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群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父母行为控制、心理控制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北京和济南的1233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①母亲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均高于父亲;②父母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正相关,心理控制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③父、母的行为控制和心理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会因性别和年级的不同而不同。结论:父母的行为、心理控制在不同群体青少年中对网络成瘾有不同作用,针对性地调整父母的行为和心理控制对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准确掌握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基本信息调查问卷、Young的网络成瘾检测标准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平凉市学龄青少年网络使用率89.77%,网络成瘾率8.06%,男生成瘾是女生的2~4倍,男女青少年互联网的使用率差异不显著(χ2=0.27,P=0.59),男生的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9.87,P=0.000);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农村(χ2=17.07,P=0.001)。83.9%的青少年上网主要是聊天交友和游戏娱乐。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抑郁、精神病、焦虑、人际关系因子间存在中度正相关(P<0.01)。结论学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病倾向,精神焦虑、人际关系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采用感觉寻求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 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地、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觉寻求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②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即对于高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感觉寻求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实践干预时,可以通过降低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和(或)调整社会支持程度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家庭功能方面的特点,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对来自5所学校的6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访谈。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7%;2男女高中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0.360,P0.001);3来自单亲家庭的高中生比来自非单亲家庭的高中生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χ2=5.037,P0.05);4高网络成瘾倾向组与低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沟通(χ2=4.199,P0.001)、角色(χ2=2.034,P0.05)、情感反应(χ2=2.565,P0.05)、情感介入(χ2=3.857,P0.001)和总的功能(χ2=4.310,P0.001)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介入(F=37.633,P0.001)可以作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指标。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①同伴信任和沟通对PIU的直接预测不显著,疏离对PIU的直接预测显著;②网络游戏偏好在信任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在疏离与PIU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自我认同完成在信任和沟通与PIU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结论:青少年的同伴依恋、网络游戏偏好和自我认同完成对"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青少年同伴关系—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量表的结构,从而修订结合当前青少年现状的青少年同伴关系—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来自辽宁、吉林、河南、内蒙古、四川、甘肃和山东7省的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以及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共900名学生作为被...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两所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共5个年级404名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r=-0.19,P〈0.01);自我认同完成与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偏好显著正相关(r=-0.17,P〈0.01),与互联网社交、娱乐、交易服务使用偏好相关不显著;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均为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9、0.17、0.27和0.44,P值均小于0.01);回归分析发现,互联网社交、自我认同完成、性别和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能届著地预测“网络成瘾”,其解释量分别为18.6%、3.4%、2.2%和1.8%.总的解释量为26%。结论:自我认同完成和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并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成瘾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变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通过网瘾讲座、学校和社区调查,从324名学生中用Young的网络成瘾10项诊断标准问卷筛选出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三的网络成瘾者60名.年龄12-19岁.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时间透视简式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查.结果:具有扮演动机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得分高于没有扮演动机的青少年[(55.3±2.5)vs.(48.1±1.4),P=0.012];现在时间定向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呈正相关(r=0.38,P<0.01);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具有较高相关(r=0.42,P<0.01),可直接预测病理性互联阿使用(R2=17.5,P<0.001).结论:上网动机、人际关系和现在定向对网瘾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3~18岁正常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联合应用软件MIMICS 21.0、3-Matic Medical 13.0、Geomagic Wrap 2017、HYPERMES 2019和有限元软件ABAQUS 2021建立下腰椎正常与ALDH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关节突关节左右之差,选择13~18岁正常青少年和ALDH患者资料各3例,共计6例,分析比较施加不同力矩载荷下(中立位、侧屈和旋转工况)椎间盘应力大小。结果 1.建立6例男性正常与ALDH患者的L3~L5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中立位、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工况正常与ALDH应力、位移云图;2.正常青少年关节突关节角左右对称在中立位时,L4~5纤维环后侧应力增大;3.不同工况下,椎间盘应力纤维环均大于髓核,纤维环应力前屈>中立位>后伸;4. ALDH患者下腰椎关节突关节左侧大于右侧10°模型,后伸工况L4~5节段纤维环后侧应力明显增大。侧屈工况下,左侧屈纤维环左侧应力与右...  相似文献   

18.
武秀娣 《校园心理》2012,10(6):418-419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网人群中,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多,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网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所引起的心理、躯体等一系列综合征;是人们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心理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友谊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大部分大学生网民都在网络交往中结识了网友(χ~2=7.720,P0.01),并认为网络交友不会影响其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χ~2=285.742,P0.001);(2)神经质、外倾性和开放性与网络友谊相关显著,社会支持和互联网社交与网络友谊显著正相关;(3)外倾性对网络友谊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2,P0.05),外倾性还通过主观支持(β=0.11,P0.05)、客观支持(β=0.16,P0.01)、支持利用(β=0.15,P0.01)和互联网社交(β=0.15,P0.01)间接地正向预测网络友谊。结论:人格对大学生网络友谊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和互联网社交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明确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依恋的关系。方法:490名大学生被试完成青少年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依恋问卷。结果:被试总体的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6%;网络成瘾组在家庭矛盾性上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依恋关系上,成瘾组的母爱缺失、父爱缺失、父亲拒绝、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得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0.001)。结论: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消极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