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病因病机病机是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湿邪可以由内生,也可以由外侵而致。 (一)脏腑内伤 1.脾虚湿陷。由于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內停,湿邪下注伤及任带,以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为带下病。 2.肾虚。(1)精关不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及肾气,肾虚精关不固,精液滑脱而下,伤  相似文献   

3.
验案1、患者,女,36岁。久病带下,色白,质稀,量极多。食纳少,神疲,无力,气短。形体肥胖,舌胖淡有齿痕,苔白腻,脉迟濡。证属脾胃虚寒。曾服健脾益气剂,无效。因患者久病,脾运胃纳功能极弱,峻补剂非此证所宜。拟食疗法缓图之。薏米30克山药30克芡实10克白果仁10克大枣6个作粥代食,加糖调味,少吃盐。连服一个半月,痼疾竟告痊愈。  相似文献   

4.
低热多见于慢性病患者,门诊就医的不少,原因复杂,其中部分病例经西医多方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治疗上也比较困难。我们在实践中将低热病症按营虚卫弱、阳虚、寒湿、湿热、气血亏虚、血淤、风湿以及阴虚兼挟湿热共八个方面进行辨证施治,效果尚为满意,现就肤浅之见,谈谈点滴体会,仅供同志们参考。一、营虚卫弱发热自汗、热势时作时  相似文献   

5.
伤科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部分。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反复实践中,对损伤性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解放以后,我国的中西医骨伤科医务人员创造了许多中西医结合的先进治疗方法,为保护劳动人民的健康作出了新的贡献。祖国医学中有关伤科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极为丰富,今天只能就自己了解的内容,介绍一下伤科辨证施治的特点和外损内伤这两大类别伤科疾病的治疗概要。  相似文献   

6.
浅议傅青主对妇人带下病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青主为明末清初的医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把妇人带下病概括为白带下、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傅氏认为带下俱是湿证。带下病是因带脉不能约束而致。带下病虽无疼痛之苦,而有暗耗之害,是因气不能化为经水,加上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所致。现就五种带下病的辨证施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是胃肠分泌与运动机能紊乱,在病理解剖方面见不到器质性病变。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是:嗳气,反酸,食欲减退,餐后饱胀,腹痛或不适,腹胀,肠鸣,腹泻或便秘,有时伴有头痛,失眠,胸痛,心悸等症状。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记载,如《灵枢·胀论》中说: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  相似文献   

8.
慢性腹泻是常见病的一种,因为消化吸收不良,往往导致营养缺乏,影响体力和工作。其中包括了慢性结肠炎、结肠过敏、慢性菌痢和肠功能紊乱等等(肠道恶性病变除外)。慢性腹泻表现的症状为腹胀腹痛,肠鸣气撑,大便稀薄,便次增加,或腹泻和便秘交替,或稀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夹有粘液、血液。按中医的辨证,慢性腹泻以脾病为主,与  相似文献   

9.
疳症又名疳积,是儿科四大症(麻痘惊疳)之一,也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古代医家对于“疳”字有二种不同的解释:一说“疳”有“甘”的涵义,是指小儿恣食甘肥,耗伤形气,渐成积滞,日久成疳;一说有“干“的涵义,是指“疳症”大多脾胃干涸。前者从其病因而言,后者从其病理而言。疳症是泛指小儿脾胃虚损,津液干涸,以致皮毛憔悴,肌肉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俗称为肝胃气痛或心痛。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在上腹近心窝处,但不能与心痛混为一谈。它属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的上腹疼痛等病的范畴。由于病因不同,表现症状有别,临床若辨证准确,就能收到良好效果。一、病因病理痛位在胃,但发病与脾、肝气滞、血瘀有关,痛的原因常由于胃之功能失常所致。多与饮食不节、饮食过多或饥饱失常,致使脾胃运化  相似文献   

11.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一大特点。中医看病用药,总是讲究辨证施治的。中成药的运用,也不例外,同样要讲究辨证施治,才能保证医疗效果。下面谈三点:一、什么叫辨证施治所谓辨证施治,就是指辨清疾病的证候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认为: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证候类型,医者要辨清楚各种证候  相似文献   

12.
<正> 带下病,是以妇女阴道分泌物量多,绵绵不断,或色、质、气味异常改变,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其病因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两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湿邪;内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所以,在带下病的辨证施护过程中,要着眼于湿,分清寒与热;要立足脾肾,明辨气血阴阳。如此,才能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护理目标。现将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功跟阴阳学说及辨证施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兹就我几十年来学习气功的心得体会,作简要论述。一、按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而施功一年四季的阴阳变化很大,其突出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其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在辨证施功时,应当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篇》),使阴阳无伤,并得以相生相长。以我的经验,在春、夏季节,宜偏于静功,并行“搅海吞津法”或“存思冰雪法”以滋阴养阳,使肝气不致内变,心气不致内洞;在秋、冬季节,宜偏于动功,并行“闭气发热法”或“存思火热法”,以生阳养阴,使肺气不致焦满,肾气不致浊沉。二、按昼夜阴阳变化而施功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  相似文献   

14.
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讨,论述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1.肾主骨,藏精生髓,治当从肾,补肾填精。2.肾为先天,脾胃为后天,先天之气要后天培补,需健脾益胃。3.肝肾同源,肝藏血,精血同源,治当益肾不忘调肝。4.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法当活血化瘀。务求其本,宜急宜缓,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梅核气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核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咽喉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以咽喉有梅核似的异物堵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反复无常,神志不宁为主要症状。相当于西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加以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辨证施治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为“不得眠”或不寐,属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严重者属于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一般常见于脑力劳动者,或突然受到刺激者居多。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治愈20例患者,而且治愈后不复发,疗效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方法是辨证施治.辨证,就是如何分析疾病;施治,就是如何进行治疗.证,不等于症状的症,或某一病症,也不等于罗列若干症状的症候群.证,是概括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机,以及它的发展、转归等等.所以,辨证施治,既不是孤立地去认识一个一个的症状、而对某一症状作个别的处理,也不是针对所有症状、面面俱到地同时施治;而是将四诊所得资料,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探求病机,从而提出治疗的理论依据,然  相似文献   

18.
19.
<正> 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诊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中医治病的基本规律。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也应重视辨证施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论治则是治疗病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一种检验。辨证施治体现了从整体观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精神,因而辨证的准确与否,可作为衡量辨证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多汗症成因复杂,治法不一。"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自汗乃素体气虚,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当选玉屏风散。"盗汗"所谓似盗者,乘寝而出,醒而自止也。"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多属阴虚内热,迫津液外泄,滋阴清热,固表敛汗首选当归六黄汤;温阳益气,补肾健脾,真武汤主之;盗汗非皆为阴虚,不得概从阴虚论治。"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