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子宫切除手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血凝酶组与对照组 ,每组 30例。血凝酶组术前 30min血凝酶 1单位静脉滴注 (静滴 ) ,术中 2单位静滴 ,术后 2d每日 1单位静滴 ,对照组未用任何止血药物。给药前、给药后d 7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同时观察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血凝酶组同对照组比较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77±s 2 1)minvs (97± 2 8)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16 4± 4 5 )mLvs (2 30± 5 1)mL],均P <0 .0 1。血凝酶组手术前后PT ,APTT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凝酶在腹式子宫切除术中止血效果显著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机观察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供皮区局部应用注射用血凝酶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30例将双侧大腿作为供皮区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设计同一患者的双侧大腿取皮面积、深度相同,一侧取皮后的创面局部喷洒注射用血凝酶溶液(治疗组),另一侧创面喷洒相同剂量(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供皮区创面内层肉眼可见沾血纱布平均层数并对照。结果术后第4天,治疗组创面内层肉眼可见沾血纱布平均层数(13.00±3.75),明显少于对照组(16.00±3.12)(P<0.05),两组术后至创面愈合期间供皮局部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用药前及用药后3 d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差异无显著性,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血凝酶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局部止血效果肯定、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血凝酶不同给药方法用于脊柱手术止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血凝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局部和静脉 2种给药方法的止血效果。方法 :椎管减压、腰椎间盘摘除术病人 9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30例 ,3组病人手术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相同。合用组术前 15min血凝酶 1单位静脉注射 (静注 )、术中2单位稀释后在出血部位局部喷洒 ;静脉组术前 15min血凝酶 1单位静注 ,术中 2单位静脉滴注 ;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观察 3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和生命体征。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 ,合用组和静脉组术中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合用组又少于静脉组 ,(6 89±s 15 0 )mLvs (80 3± 186 )mL ,P <0 .0 5 ,(2 .3± 0 .3)Uvs(2 .7± 0 .5 )U ,P <0 .0 1。 3组病人术中 2h血压、心率、呼吸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凝酶在脊柱外科中可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同时减少浓缩红细胞输入量 ,局部喷洒同静脉共同应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于巨哲  于云雷  谭玉成  王江 《中国医药》2011,6(11):1391-1392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及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8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成血凝酶组和对照组,各40例.血凝酶组于术前1小时肌内注射血凝酶1U,术前15 min静注1U,术后2d每天肌内注射1U;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泡纱布.记录、观察并对比2组创面止血时间、单位面积渗血量、术中出血量(记录吸引器液体量及纱布差值)、术后2d的引流量及凝血功能.结果 血凝酶组切口止血时间、切口单位面积渗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d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102.3 ±24.2)s比(118.8±30.1)s;切口单位面积渗血量:(0.3 ±0.1)g/cm2比(0.4±0.2) g/cm2;术中出血量:(14.2±3.6)g比(20.9±5.1)g;术后2d引流量:(4.5±0.4)ml比(8.2±0.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组术前和术后24h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止血效果明显,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血凝酶对外科手术止血的量-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岳斌  毕学成  陈秉学 《中国药房》2006,17(10):767-768
目的:研究术中、术后使用不同剂量注射用血凝酶对外科手术止血的量-效关系。方法:将120例泌尿外科及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静脉注射注射用血凝酶2KU,术后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注射用血凝酶1KU~2KU,2次/d,至创面出血停用;对照组术中静脉注射注射用血凝酶1KU,术后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注射用血凝酶1KU,1次/d,至创面出血停用。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出血量分别为(141±11.2)ml、(198±12.1)ml(P<0.05),术后血红蛋白分别为(12.1±0.4)g/L、(11.1±0.3)g/L(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比较,大剂量使用注射用血凝酶更能有效地预防术中、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简称:血凝酶)对乳腺癌根治术中出渗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一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入血凝酶2 KU。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和经皮末梢动脉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渗血量,测定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30,60 min及术毕即刻的凝血因子Ⅰ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134.2±39.6) min,治疗组(125. 3±35.8) min,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中出渗血量(169.4±27.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215.7±34.2) mL](P<0.05)。给药前即刻,给药后10,30,60 min和术毕即刻测定的PT 及APTT值,两组间在各时间点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术前静脉注射血凝酶2 KU可显著减少术中出渗血量,而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红丽  耿武军  缪剑霞  蓝仲岳 《中国药房》2008,19(35):2779-2780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鼻内镜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80例行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入手术室后即肌肉注射血凝酶1KU,术中静脉注射血凝酶2KU;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平均出血(198.8±1.73)mL,观察组平均出血(126.3±1.02)mL,观察组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72.5±0.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手术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在鼻内镜手术中,术前肌肉注射及术中静脉注射血凝酶止血效果好,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尖吻蝮蛇血凝酶在腹部手术切口的止血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180例外利腹部择期中等手术患者分为高剂量组(A),低剂量组(B)和安慰剂组(C)三组,各60例.A组予尖吻蝮蛇血凝酶3U,B组予2U,C组给予0.8%右旋糖苷,术前15 min静脉注射.观察腹部手术切口出血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量及机体凝血功能和安全性.结果A,B,C三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37.5±21.4),(37.5±19.),(59.7±25.1)s,切口出血量分别为(1.83±1.32),(1.86±1.03),(3.47±1.55)g,单位面积出血量分别为(0.030±0.017),(0.033±0.014),(0.077±0.033)g·cm-2.A和B组3方面结果相似(P>0.05);B组3方面的结果均明显少于C组(P<0.01),A和B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C组.三组凝血指标和全血黏度结果相似.无不良事件.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腹部切口毛细血管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疗效不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血凝酶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凝酶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 56例,分为血凝酶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血凝酶组术前 30min用血凝酶 2单位静脉注射(静注 ),术后 2h血凝酶 2单位静注。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肌内注射催产素20IU,同时静脉滴注催产素 20IU。对照组只给予催产素。观察术中及术后d1出血量。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血凝酶组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 05),术后d1出血量亦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5 )。结论:血凝酶可减少剖宫产的出血。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雷显凤  陈琴  周益飞  冯羽  胡欣  张瑜 《中国药房》2010,(22):2086-2087
目的:探讨在腺样体手术中应用血凝酶对出血量、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40例行腺样体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应用血凝酶)与对照组(不用血凝酶)。分别检测给药前、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计算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结果:2组间术中出血量、痰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纤维蛋白原外,凝血功能其余指标和血小板功能各指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腺样体手术中应用血凝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创面渗血,不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复方卡尼汀对肝硬化病人血浆中GMP 140及 β TG的影响。方法 :79例肝硬化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4 0例 ,用常规 (10 %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 +能量合剂 2支 +10 %氯化钾 10mL ,iv ,gtt,qd× 4wk)治疗 ,治疗组 39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卡尼汀 2支 ,iv ,gtt ,qd× 4wk。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和 6 8%(P <0 .0 5)。治疗前后GMP 140和 β TG的差值 ,治疗组分别为 :(- 30 0 2± 1389) μg·L- 1,(- 2 7±2 2 ) μg·L- 1;对照组分别为 :(- 911± 1318) μg·L- 1,(8± 7) μg·L- 1,均P <0 .0 1。结论 :复方卡尼汀具有降低血浆中GMP 140及 β TG的含量 ,有效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急性脑梗死病人 12 0例 ,分为 3组 ,降纤酶大、小剂量组和对照组 ,各 4 0例。大剂量组予降纤酶 10U ,静脉滴注 (静滴 ) ,隔日一次 ,共 7次 ,总剂量 70U。小剂量组于发病d 1,3,5分别予降纤酶10 ,5 ,5U ,静滴 ,总剂量 2 0U。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 +丹参注射液 2 0mL ,静滴 ,qd×14d。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 93% ,高于其他 2组 (均为 78% )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幅大于小剂量组(P <0 .0 1)。治疗后 3mo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大剂量组 (5±s 6 )分 ,小剂量组 (12± 6 )分 (P <0 .0 1)。大剂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明显 ,脑梗死复发率大剂量组明显低于其他 2组。治疗中未见严重出血情况。结论 :大剂量降纤酶治疗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肯定 ,且能减少脑梗死的复发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实验性高雌、孕激素大鼠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影响。方法 :取雌性SD大鼠 10 0只给大鼠腹腔注射 ,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制作高雌二醇、黄体酮大鼠模型 ,将大鼠随机分成 5组 ,空白对照组、模型组 ,他莫昔芬对照组及桂枝茯苓胶囊 2 0 0 ,4 0 0mg·kg- 1组 ,每组2 0只 ,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蒸馏水 ,其余组分别给桂枝茯苓胶囊混悬液 2 0 0 ,4 0 0mg·kg- 1和他莫昔芬 3mg·kg- 1,每日灌胃 ,共 30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各组实验性大鼠模型血浆内雌二醇、黄体酮、催乳素的含量。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 2 0 0与4 0 0mg·kg- 1组可明显降低高雌、孕激素大鼠模型血浆雌二醇和黄体酮 ,2组雌二醇分别为 (12 7±s5 2 )ng·L- 1和 (15 3± 4 9)ng·L- 1,黄体酮分别为 (12± 8) μg·L- 1和 (13± 7) μg·L- 1,与模型组雌二醇(2 71± 10 3)ng·L- 1和黄体酮为 (2 1± 15 ) μg·L- 1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但对血浆催乳素影响不大。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异常升高的实验性高雌、孕激素大鼠模型的雌二醇、黄体酮的血浓度。  相似文献   

14.
贝那普利对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影响。方法 :12 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病人分为贝那普利组 (n =60 )及对照组 (n =60 )。2组病人均用去乙酰毛花苷d10 .4mg ,iv ,以后 0 .2mg ,iv ,qd。贝那普利组病人加贝那普利d 1,5mg ,po以后 10mg ,po ,qd。比较 2组病人治疗后d 8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结果 :血清地高辛浓度在贝那普利组及对照组分别为 ( 1.4±s 0 .3) μg·L- 1及 ( 1.3± 0 .3) μg·L- 1,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但在年龄≥ 70a的病人 ,贝那普利组为 ( 1.9± 0 .4 )μg·L- 1,对照组为 ( 1.4± 0 .3) μg·L- 1,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每日口服 10mg贝那普利可使年龄≥ 70a的心力衰竭病人血清地高辛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恒河猴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GP38)后体内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药物暴露水平的影响。方法恒河猴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0、100、300μg.kg-1GP38;采用ELISA法测定GP38及抗体滴度,中和抗体的测定采用IC50法间接测定。结果恒河猴给药2 wk后产生抗体,具有中和GP38活性的作用;GP38首次静脉注射50、100、300μg.kg-1时,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66±88)、(1466±113)、(5436±733)μg.L-1,AUC0-t分别为(322±33)、(587±93)、(2201±307)μg.h.L-1,MRT分别为(0.27±0.02)、(0.31±0.02)、(0.40±0.08)h;相同剂量反复给药,第7次(d 14)给药后的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52±136)、(589±372)、(1013±642)μg.L-1,AUC0-t分别为(139±55、322±222)、(962±743)μg.h.L-1,MRT分别为(0.26±0.03)、(0.39±0.08)、(0.68±0.45)h;试验动物毒性反应在给药1~3 wk较严重,之后毒性反应逐渐减弱。结论恒河猴反复静脉注射GP38,能够产生中和抗体,降低药物的体内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人32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761)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GbE761治疗组32例,年龄(34±s 13)a,16~55 a及对照组28例,年龄(34±14)a,17~57a,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GbE761 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4 wk,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治疗组中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肝活检术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后2组的肝功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但2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PCⅢ,CⅣ,HA,LN及TGF-β_1水平分别下降(139±65)μg·L~(-1),(90±41)μg·L~(-1),(84±51)μg·L~(-1),(93±33)μg·L~(-1),(27±7)μg·L~(-1)(P<0.01),而对照组PCⅢ,CⅣ,HA,LN及TGF-β_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5例肝活检证实,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程度减轻,细胞损伤减轻。结论:GbE761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术后对血浆内皮素(ET)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药组术前连续5d经尾静脉给予前列地尔(8,24,72μg·kg-1),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术后6,24h,10,21d4个时间点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ET及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前列地尔各组24h血浆ET含量[(34±s4),(34.9±1.7),(29±3)ng·L-1]与模型组[(73±8)ng·L-1]相比显著降低,P<0.01。前列地尔各组均可在高峰时显著降低IL-1β[(0.267±0.012),(0.136±0.017),(0.142±0.015)μg·L-1,P<0.01],IL-6[(340±43),(243±20),(199±22)μg·L-1,P<0.01]和TNF-α[(3.34±0.24),(1.73±0.27)(1.66±0.29)μg·L-1,P<0.01]的含量,并呈良好的剂量相关性(r=0.747,0.907,0.747)。结论:前列地尔降低大鼠血管球囊损伤术后血浆中ET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的作用,是其干预血管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纳洛酮提高65例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130例呼吸功能不全的新生儿分成 2组 ,治疗组 65例 [男性 4 1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9±s 6)d],在综合治疗 (吸氧、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等 )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开始以 0 .0 1~ 0 .1mg·kg- 1静脉注射 ,呼吸功能有所改善后以 10 μg·kg- 1·h- 1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 ,直至病儿自主呼吸稳定后停药。对照组 65例 [男性 4 0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 8± 5 )d],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 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7%( 5 0 / 65 ) ,无不良反应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4 %( 35 / 65 ) ,2组比较 ,经 χ2 检验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不同病因所致的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 ,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