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5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儿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收集的25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3类,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46.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8.04%),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6.36%)。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许红  宋静  倪祥浚 《安徽医药》2013,17(4):693-694
目的了解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之比1∶1.178 4,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最多,占37.47%;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4.04%。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径,100%。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严重的不良反应13例,未发生新的不良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有ADR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ADR。  相似文献   

3.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集到58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告,建立数据库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引起582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药物,经统计主要药物以抗菌素类为主,共284例,占全部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48.8%,其中儿童ADR主要损害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共286例,占ADR的49.1%。结论加强儿童ADR的监测,注意儿童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14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141例ADR报告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8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46.1%,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20.6%;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3.7%;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占75.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占52.5%,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0月上报的236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36例报告涉及药品15类103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80例,占33.9%),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例数最多(67例,占28.4%);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2例,占4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47例,占19.9%)、消化系统损害(33例,占14.0%)。静脉滴注引发137例(占58.1%),中药注射剂引发26例(占11.0%);严重ADR有5例,占2.1%。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和做好ADR相关知识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3,(42):3999-4001
目的:了解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收集并上报的18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3岁患儿比例最高(29.83%);ADR涉及药品种类有34种,抗感染药物占13个品种(124例,占68.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68例;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有121例;严重ADR占19.89%,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最多(44.44%)。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萍  汪娟 《安徽医药》2011,15(12):1635-1638
目的了解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上半年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的6 957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在6 9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4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占57.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47.8%;抗微生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7.6%,其次是化学药,占36.6%,中成药占5.4%,生物制品占0.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0.2%,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结论生产企业应不断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国家基本药物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以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国家基本药物。  相似文献   

9.
我院221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剑锋  张洁 《中国药房》2011,(43):4109-4111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5月收集的221例中成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145例,占65.61%);ADR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159例,占71.95%);祛瘀剂的ADR发生率最高(86例,占38.9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临床药师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促进临床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儿童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共9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63.92%(62/97),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58.10%(61/105)。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我院176例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晓涟  王育琴 《中国药房》2007,18(14):1106-1107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5年共收集到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ADR176例,涉及8类37种药物,其中前14位药物中,中药注射剂7种,抗癫痫药4种;共出现严重ADR28例(占15·9%)。结论:应注意辨证选择药物,对易造成严重ADR的药物须定期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某院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院2011-2015年的上报的213例抗精神病药ADR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 213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共涉及13个药物品种,其中ADR发生率排在前5位的药品是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氨磺必利;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共125例(55.31%),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共54例(23.89%)。结论: 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的监测与上报,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及新药、ADR高发药物的监测,定期分析数据,为临床及时干预和疏导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657例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霞  葛卫红  吴宝萍 《中国药房》2008,19(29):2296-2298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室收集到的657例抗感染药致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涉及13大类49个品种。657例ADR中,>60a发生率最高,占30.14%;喹诺酮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3.12%),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抗感染药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齐晓涟  梁威妮 《中国药房》2005,16(11):852-854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3年间收集到的154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14.27%;共涉及18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科药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精神科药品致ADR报告64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5例ADR报告中,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最多,有565例(占87.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有234例(占34.26%),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病;消化系统的损害居次,有93例(占13.6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精神科药品ADR的监测工作,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75例(占22.94%);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263例(占80.43%),涉及13个品种,其中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77.5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有124例(占36.80%),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有57例(占16.91%)。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ADR的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1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 年1-12 月1387例ADR 报告,分别对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ADR 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 的药品种类、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32 个科室19 类药物,抗感染药有983例,占70.87%.其中,ADR 发生例次排在前3 位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20例,占15.86%),加替沙星注射液(158例,占11.39%),氟罗沙星注射液(127例,占9.16%).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引发ADR 51例,占3.89%,酶类及其他生化制剂引发ADR 50例,占3.81%.静脉用药引发1221例(88.03%);1387例ADR 主要涉及感觉器官和脉管系统(1071例,占60.8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65例,占20.74%).新的、严重的ADR 98例,占7.07%,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8例,氟罗沙星注射液8例,注射用美洛西林2例,莫西沙星2例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充分了解该药物的作用特点,做到有针对性地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7):1345-134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29例,占61.72%)。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4例,占44.98%),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5例,占37.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8年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132例ADR报告,分别从上报科室、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3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51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91例,68.94%);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4例,37.3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8例,74.24%);ADR出现在用药2h内66例(50.00%);严重的ADR有6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其次为消化系统(17.28%)及神经系统损害(15.7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