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母亲现年97岁,身体健朗,思维清晰,年轻时所经历的事,说起来滔滔不绝。母亲的长寿,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养生的结果。在养生这篇大文章中,她紧紧围绕自身,着力写好自我保健这篇小文章。尽享天年需养生,养生注重三要素养身先养心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主宰着人体血液供应、身体健康,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养生益寿应从养  相似文献   

2.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生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养心在养生中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何以养心呢?  相似文献   

3.
祖国传统医学关于养生有着丰富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明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主张预防为主,即把养生放在治病之前。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按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由心所主宰的,因此养生必先养心。  相似文献   

4.
谢伏 《现代养生》2010,(4):31-31
我国古人的养生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前二者养德,养性多指养心,是以增强和提高精神素养为中心内容的养生方法;养体则涵盖了饮食、锻炼身体、生活习惯等方面。古人尤其重视养心长寿的思想。“养心”是求得长寿的关键,那么,“心”列如何养呢?古代养生学著作及养生学家对此有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养心的境界     
养生分"养形"和"养心",笔者借禅师、《遵生八笺》、《黄帝内经》论述了养心的三种境界。认为"心安、精神内守、和喜怒"为养心之本。  相似文献   

6.
养生要养心     
《中老年保健》2012,(3):52-52
中医强调养生必要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 养“神明之心”宜调神  相似文献   

7.
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是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中国传统养生格言@江绮石!明~~  相似文献   

8.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著有《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等多本养生佳作,但在2012年的这本新作中,作者从"养生"到"养心",实现华丽转身,强调"医药只能部分地解决  相似文献   

9.
李子云 《现代养生》2004,(11):22-22
石天基,清代著名养生家,著有《长生秘诀》。该书从养心、房事、饮食、起居、天地乐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宋文榜 《现代养生》2007,(12):56-56
2007年的《现代养生》杂志有以下特点:一、突出了"人文与环境"从"养心"、"养性"、"养身"→养生、健生、长生。《现代养生》的科学性、系统性、实际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明代大书法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在《读书笔记》中云:"彩色所以养目,亦所以病目。声音所以养耳,亦所以病耳。耳目之视听以养心,亦所以病心。中则养,过则病。"他认为凡事都应有度,过或不及,都会处于不平衡状态。养生也一样,阴多阳少、阳多阴少都为过头,都可能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2.
提起养生,往往人们会想到遨游山林,怡情爽神,顺其自然……其实不然,我国古人的养生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前二者养德、养性多指养心,是以增强和提高精神素养为中心内容的养生方法;养体则涵概了饮食、  相似文献   

13.
博恩 《药物与人》2011,(7):52-52
祖国医学认为,"冬储夏耗",夏天是消耗的季节。中医主四季养生,五脏对应五时,即"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所以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要用"心"来"安神定志"。夏季养心,既要护心阳,也要护心阴。  相似文献   

14.
正我自幼喜欢书画,从七岁上小学开始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从此,不论寒来暑往,风霜雨雪,工作如何变动,环境如何变化,坚持习书作画,笔耕不缀,半个多世纪与书画为伴,我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书画益养生。养生养什么?养神、养心、养品、养性、养智、养行、养身、养寿。书画为什么能养生?因为书画包含宇宙万象、阴阳和谐之大道,寄托炎  相似文献   

15.
健康文摘     
《中老年保健》2012,(3):52-53
养生要养心中医强调养生必要养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何"养心"呢?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心胸豁达常喜调节七情要逐步做到心胸豁达。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样才能保持内心平静。打坐去杂念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相似文献   

16.
乐可养生     
正进入老年期,养生的话题十分热络。什么运动养生、保健养生、食疗养生不一而足,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一项重要的养生即"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又谓养心,那么,怎样养心呢?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过:"唯乐可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唯福可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乐可养生又导出一个重要的话题,即"乐"必须由"行善"而得到。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  相似文献   

17.
养生奥秘     
养生奥秘如果说养生无奥秘,也许很多人会诧异。或许有人会说,有的人“度百岁乃去”,有的人不及半百便撒手人间,这两者差别何其大,岂能无秘诀!为解开长寿之迷,自古以来人们从社会生活环境到具体的养生药方与方法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什么气功推拿、饮食营养、养心养...  相似文献   

18.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_;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中国传统养生格言——六“养”十“福”@陈益祥!明  相似文献   

19.
<正>退休多日,养生保健是我最关心的问题。我喜欢安静,如何立足本身进行养生保持健康呢?一天,我看报纸,被一篇《读书与长寿》的文章吸引住。文中说:书籍是世界最好的营养品,正如清代诗人萧抡谓曰:"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古今中外,文人学士多长寿。看罢,我茅塞顿开。养生贵在养心,读诗词也可以养生啊。退休前我做过多年的小学教师,读书一直是我的爱好。  相似文献   

20.
养德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在《中庸》中说:“大德必得其寿。”《黄帝内经》指出:“仁者寿,德全不危。”唐代药圣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在《抱卜子》中强调:“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古人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中又首要养德。由此可见,道德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