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 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夏一所大学、三所中学的学生,按年级分层整群抽样;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及上网情况调查表进行测查,从中筛选出网络成瘾者185名;对185名成瘾者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银川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5.0%。成瘾组和非成瘾组性别、上网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次上网最长时间、每周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是危险因素,收发电子邮件是保护因素。结论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网吧上网、家里上网、网络游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10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方法:采用网络成瘾一般情况调查表,Angoff网络成瘾界定量表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检出率为11.9%,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频率明显相关。结论:网络成瘾发病率有逐年提高趋势,规范诊断与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预防及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抽取贵阳市10所中学357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半年内有2875名学生使用过网络,占调查人数的86.1%,上网学生中有208人网络成瘾,占上网人数的7.2%,且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每次上网时间越长,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贵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需引起重视,引导中学生合理控制上网时间,预防网络成瘾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识别和矫正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孝义市初一至高三年级18个班的中学生1 15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和比例不同;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成正比;在网吧上网的成瘾率最高,不同网上行为中网络游戏成瘾率最高;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内外环境和网络成瘾有关. 结论 性别、上网时间、地点、上网行为及家庭、学校因素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危害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危害。方法系统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市6所中学36个班级201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测验”、“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背景调查表”为工具,对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危害等进行调查。结果可能有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8.94±2.43)次,平均每次上网(2.50±0.15)h,平均1次上网最长(12.30±1.21)h;上网主要地点是网吧,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绝大多数因上网导致成绩下降,并有较多逃学、离家出走现象;常导致父母吵架和自身受体罚;正常上网组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网络可能成瘾组和无上网经历组。结论网络成瘾对中学生有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脑诱发电位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网络成瘾患者与非网络成瘾患者在脑诱发电位研究上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山西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作SCL-90、EPQ、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的调查并测定认知功能指标脑诱发电位P300及其亚成分。结果:1、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男性多于女性,成瘾者上网行为有特殊性;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上网的了解程度、P、E、N、强迫、抑郁、偏执、恐怖;3.脑诱发电位研究显示在IAD组和非IA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与非网络成瘾者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上网时间的长短、所使用的网络功能及个性、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学生上网状况,分析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对郧阳医学院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网络成瘾人数多于女生,网络成瘾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健康的好坏成反比,与上网时间、上网费用成正比,同时网络成瘾会导致近视的增加。结论: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的基本资料问卷对某医学院校1 5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和测量。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上网方式多样化,其中手机上网占35.86%,电脑上网占11.94%,两者兼有占52.20%;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1.15%,且在性别、生源地、生活费等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瘾学生幸福感得分(72.39±11.94)明显低于非成瘾学生(79.86±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1,P<0.001),且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是否独生子女特征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相关分析表明网络成瘾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r=-0.301,P<0.001);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性别、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每月上网的花费、松弛和紧张等因素对网络成瘾有影响。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情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对医学生幸福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校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营造优质的网络环境。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300名在校生网络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在校生网络成瘾现状(包括性别分布、网龄、上网年限、上网目的及地点)和原因,整个调查过程均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结果:300名被调查者中网络成瘾者占7.33%,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1,P<0.0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每周上网时间长短与网络成瘾的发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9,P<0.05);不同上网目的网络成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4,P<0.01)。结论: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校生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应加强学院的监督管理工作,清理校园网络垃圾,同时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网络教育,营造健康的大学生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应用与心理状况调查表,对1712个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1712人中网络成瘾170人,发生率10.51%。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络的吸引因素及上网时间有相关性(P<0.05,P<0.01),而与家庭情况、开始上网的原因、主要上网途径、上网是否便利、付费方式、网费承担者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使其摆脱网瘾,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系统家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无节制上网行为 不良后果是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网瘾者的内在原因、家庭环境因素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及网络诱惑,除了认知疗法及行为治疗外,系统家庭治疗在网络成瘾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成瘾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摆脱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了大量的行为问题和冲动控制问题。1986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医生Goldberg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希望增加上网时间,渴望上网,失去网络联系会有不良的情绪反应,有持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等等。匹兹堡大学的Young结合自己对成瘾的研究,根据DSM-IV中关于赌博的判断标准,提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一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网络成瘾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摆脱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9.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2].对网络成瘾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的认知可能存在缺陷.网络成瘾者可能有轻度的躁狂,会在社会交往、职业或经济方面存在困难[3];他们更喜欢通过上网来宣泄负面情绪[4];网络成瘾行为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具有冲动控制障碍谱系的ERt特征[5].其次,网络成瘾的发生可能和人际关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健康负效应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从某高校高护、临床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整群抽取14个班8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746名上网者的上网情况和上网对健康的影响。结果网络成瘾率为8.3%,男女生网络成瘾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网龄、每周上网频率、每周上网时间和健康负效应得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负效应方面检出率列第1位的分别是眼睛干涩(72.4%)、上网时心理愉悦(73.3%)和因上网而误餐(38.9%)。结论上网给大学生的健康带来较为严重的负效应,需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