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姚若 《中原医刊》2006,33(5):63-65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病理性近视患者共38眼,应用氩激光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区进行光凝治疗,包括局部光凝和黄斑区光凝。激光参数:时间0.1~0.2 s,光斑直径100~200μm,能量100~400mW。周边部和后极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灶用中光斑中等能量进行局灶性光凝,达到Ⅱ~Ⅲ级光斑效应;黄斑区的渗漏灶及新生血管灶采用小光斑低能量光凝,在中心凹500μm以外作“C”型光凝,光斑效应达Ⅱ级。每次的光凝点在50~300μm,如果病变范围较大可以分次光凝,每次光凝的间隔时间为7d。对复发的新生血管灶可重复光凝。结果光凝治疗后有效为33眼(占86.84%),有效病例中脉络膜新生血管灶完全萎缩25眼(占65.8%),病灶明显缩小8眼(占21.1%)。光凝后6个月眼底荧光造影仍有残余脉络膜新生血管灶者15眼,需补充光凝治疗。无效为5眼(占13.16%),表现为反复性玻璃体出血,形成机化膜及条索,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灶扩大或出现新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灶。随访2年后视力稳定眼底病灶无进展者为31眼(占81.58%)。结论应用氩激光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起到稳定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有效的保护患者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采用氩激光对57例58眼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并与34例34眼非激光组对比,治疗前后的视力、脉络膜新生血管及黄斑出血的变化。术后随访2~84个月,平均48个月。结果 在出血吸收方面激光组比非激光组有明显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在视力提高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消退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氩激光能有效的治疗黄斑区中心凹外或中心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3.
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路宏  吴学今  李敏  赵昕 《广西医学》2003,25(8):1360-1362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43只眼),采用黄斑区氩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并从视力、黄斑区水肿消退情况观察疗效。结果:激光治疗43只眼中,保持原有视力30只眼(69.8%);提高2行以上11只眼(25.5%)。下降2行以下有2只眼(4.70%);32眼(74.4%)黄斑渗漏消失,水肿完全吸收;9只眼(20.9%)水肿大部分吸收,2只眼(4.7%)黄斑渗漏仍存在,原有水肿无明显吸收。结论:氩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病理性近视、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74例(85眼)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病灶大小及渗漏情况及视力进行观察。结果 22例(24眼)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12例(14眼)为病理学近视,40例(47眼)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经过6个月的治疗,以上三组最佳矫正视力稳定及提升率分别为95.83%、92.86%、91.49%;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减少及停止三组分别为75.00%、64.29%、61.70%;与治疗前相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减轻的患者分别为91.67%、78.57%、93.62%。结论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对病变进展可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穿过Bruch膜,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增殖所成,这种病变多发生于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它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等多种眼底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CNV的临床治疗有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手术剥离CNV,黄斑转位手术及放射治疗等,但复发率高、不可避免损伤正常眼组织结构、加重或诱发玻璃体视网膜增殖、造成视功能进一步恶化等.因此,寻求抑制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疗法,是当前眼科学临床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氲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应用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情况。1例28岁女性患者于罹患视神经玻璃膜疣后继发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合并明显的视物变形,应用Verteporfin行光动力治疗。治疗数周后,视物变形消失,视力提高到20/20,荧光造影未发现渗漏。治疗后16个月,患者情况稳定,视力保持在20/20。应用Verteporfin的光动力疗法可能是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有效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audhry N.A. @Lavaque A.J.$New England R…  相似文献   

8.
背景和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采用手术治疗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从而作为激光光凝和光动力疗法的替代选择。患者和方法:回顾性调查患有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且不适于或拒绝行激光光凝固治疗的患者。未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造成高龄人群中心视力损害的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玻璃膜和脉络膜的改变导致患者出现玻璃膜疣、局灶性RPE色素改变、RPE萎缩、RPE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异常的脉络膜灌注以及最终的盘状瘢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有明确渗漏点,其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500μm以外的中浆患者102例102眼,采用氩绿激光行渗漏点直接光凝封闭,激光参数:光斑直径106—200μn,爆光时间0.2s,能量80-150mW。激光光凝1次或2次补充完成。结果 激光光凝后视力迅速提高-行以上者95眼,视力无变化7眼;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症状消失的87眼;两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中心凹反光出现的80眼;首次光凝未完全封闭渗漏点需2次补充光凝的4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至5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同时无1例复发。结论 氩激光治疗中浆可较快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把握光凝条件是杜绝光凝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的 2 0例 2 0只老年黄斑变性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经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随访 3个月。以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为观察指标。结果 按最后一次随访记录分析 ,视力提高 3行者 2例 ;视力提高 2行者 3例 ;提高 1行 5例 ;视力保持不变 1 0例。 1周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 :8例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停止 ;1 2例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均较治疗前减少。随访结束时眼底荧光造影显示 :以典型性为主的脉络膜新生血管 ,4例荧光渗漏停止 ,4例荧光渗漏 ;轻微典型性和完全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现 3例渗漏加重 ;9例荧光渗漏减少或不变。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该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疗法短期内能封闭或抑制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目前尚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 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 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确定有明显渗漏点,采用氩激光光凝直接封闭渗漏点。结果氩激光光凝后,97例(106眼)中1次治愈99眼,2次治愈7眼;治疗过程中无1例因光凝损伤黄斑中心凹;全部患者激光光凝后随访6个月-4年,未发现远期光凝并发症,仅1例复发。结论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视力、无并发症,把握光凝条件是札绝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2013,43(8):140-141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年黄斑变性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6例(218眼)老年黄斑变性的荧光血管造影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病发病平均年龄为56岁,萎缩型者168眼(77.06%)造影早期玻璃膜疣呈透见荧光,晚期背景荧光减弱,渗出型者50眼。其中活动病变期36例造影早期均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典型形状,晚期染料渗漏,瘢痕期14例造影过程中瘢痕区呈假荧光。  相似文献   

16.
半导体红外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义岗 《中原医刊》2004,31(13):14-14
目的:研究半导体红外激光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的结果,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期或四期的患者,用810波长的半导体红外激光,局麻下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结果:光凝后视力增进1856眼,占27.0%;视力无变化4508眼,占65.5%;视力下降500眼,占7.3%、其中44眼在激光治疗过程中出现眼底出血,占0.64%:经眼底血管造影复查,其中有效5872眼,占85.2%,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未完全消退者940眼,占13.7%,76眼光凝后未控制住病情,因反复出血或网脱最终失明,占1.1%,结论:半导体红外激光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相对缺氧的视网膜耗氧量减少,存留的视网膜组织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减少了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已有的新生血管光凝后可以消退,达到保护部分视网膜,尤其是黄斑区的视网膜,改善视功能的目的,特别是屈光间质混浊者.亦有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的变化情况。方法对符合激光光凝治疗的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观察记录其激光光凝后3年视网膜发生的变化。结果对12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98例1次性激光封闭渗漏点成功,占82%,22例行2次激光光凝后封闭渗漏点成功,6例演变为黄斑变性(其中湿性黄斑变性5例,干性黄斑变性1例),其年龄均在45岁以上。结论98例1次性激光封闭渗漏点成功者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均看到与渗漏点相对应的脉络膜局部的毛细血管小叶的高通透性,表明存在CSC复发的病理基础。另外,当激光光凝的能量过大时,可导致视网膜下的bruch膜破裂,从而使视网膜下出血和新生血管生成,是否也是黄斑变性形成的原因,值得我们继续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玻璃膜疣常见于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视网膜慢性炎症或某些眼底变性疾病。眼挫伤所致的玻璃膜疣国内尚未见报道,兹将经荧光血管造影汪实所见的10例报告如下.自1988年以来,对眼挫伤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118例中发现10例眼底出现玻璃膜疣(8.4%)。10例全部为男性单眼,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者53岁。致伤至  相似文献   

19.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 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不对称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 M D)患眼的搏动性眼血流(PO BF)存在个体差异。而玻璃膜疣患眼比对侧存在盘状瘢痕的眼具有更高的POBF,但是玻璃膜疣患眼的POBF较对侧存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 V)改变的眼为低。本研究试图评估存在CN V的患眼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后PO BF是否发生改变。未行TTT治疗,对侧存在玻璃膜疣或瘢痕的眼作为对照。方法:共有26例单眼存在CNV而对侧眼存在玻璃膜疣或瘢痕的患者参加该项前瞻性病例研究。CNV的患眼行TTT治疗,每1病例每月进行一次双眼的PO BF检测。结果:TTT治疗之前,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