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染色体畸变所致融合基因与临床危险度分层及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儿童ALL的常见融合基因,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表型及临床资料对152例ALL患儿进行临床研究。结果152例ALL患儿中有43例(29.5%)具有9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包括 TEL/AML1、BCR/ABL(P190)、BCR/ABL(P210)、E2A/PBX1、MLL/ENL、MLL/AF9、TLS/ERG、CBF/MYH11、Hox11。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23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1例因早期治疗反应不良,评估为高危,其他21例均早期治疗反应良好,目前停药10例(停药时间4~30个月),11例仍为完全缓解(CR),1例停药18个月后骨髓复发。E2A/PBX1融合基因阳性4例,其中3例评估为中危,目前均CR中,1例因早期治疗反应不良,评估为高危,化疗过程中复发死亡;BCR/ABL(P190)阳性5例,BCR/ABL(P210)阳性3例,其中5例行骨髓移植治疗(4例移植后数月骨髓复发,1例CR中),1例选择高危方案化疗后骨髓复发,另外2例临床未缓解,放弃治疗;MLL基因阳性2例,均评估为中危,1例MLL/AF9,经强化疗后目前已停药18个月,1例MLL/ENL,在化疗过程中复发,放弃治疗;TLS/ERG融合基因1例,早期治疗反应不良,经强化疗后达CR,目前已停药20个月;Hox11融合基因阳性4例,均评估为中危,化疗后3例CR中,1例因复发放弃治疗。结论 TEL/AML1表达者化疗效果良好;BCR/ABL、MLL基因重排等化疗效果差,需骨髓移植或强烈化疗。采用多重RT-PCR方法可快速同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29种常见融合基因,完善白血病的MICM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70例ALL患儿分型治疗的长期疗效和远期不良反应,以寻求提高患儿长期高质量无病生存的方法。方法随访并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诊断并坚持治疗的70例ALL患儿情况。临床分型:标危型、中危型、高危型和ALL-L3型患儿分别为42、12、7例和9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长期生存情况分析。结果 5 a无事件生存率在标危组、中危组和ALL-L3组分别为(93.87±4.22)%、(85.33±6.45)%和(88.89±7.48)%。高危型患儿目前无病存活率为42.86%(3/7例)。复发6例(8.57%),其中死亡4例,另有5例无复发死亡,总病死率12.86%。长期不良反应观察未发现二次肿瘤及蒽环类心肌病发生,4例(5.71%)患儿生长受限,1例患儿发生单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分型治疗可提高ALL患儿长期生存率,改善ALL患儿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朱晓华  高怡瑾  杨毅  吴玥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644-647,659
目的建立逆转录-巢式PCR检测融合基因的方法,检测4种常见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阳性率,并对阳性患儿进行初步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对收治的92例初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于化疗开始前抽取骨髓标本1.5~2.0 ml,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最常见的4种融合基因:TEL/AML1、E2A/PBX1、m-BCR/ABL和AF4/MLL。结果92例ALL患儿中TEL/AML1阳性21例,阳性率22.8%,占B细胞性ALL的24.7%(20/81例);6例E2A/PBX1阳性(6.5%),在前B细胞性ALL中占20.0%(3/15例);2例AF4/MLL阳性(2.2%),在婴儿ALL中占33.3%(2/6例);仅检测到1例m-BCR/ABL阳性(1.1%)。结论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融合基因有效、敏感的方法。TEL/AML1在儿童ALL中阳性率最高,尤其是在B细胞性ALL中,该融合基因阳性的患儿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08方案(NPCLC-ALL2008)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接受NPCLC-ALL2008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后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676例患儿接受NPC...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危险分层可用以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但临床特征提示预后良好以及早期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仍占复发和死亡患者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研究与复发相关的基因异常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治愈率.CRLF2基因的异常表达与JAK变异、BCR/ABL1样信号、IKZF缺失相关,其高表达与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高危复发及不良预后相关,但其预后价值尚有争议.该文阐述CRLF2基因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证实,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比较肯定的预后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FAB分型以及一些细胞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指标,如Ph^ 、ALL基因重排、Tel/Aml-1融合、染色体数>50、P170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另外,一些分子生物学指标如CD10、CD2、P16、MDM2等也可能与儿童ALL的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10例伴TLS-ERG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白血病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LS-ERG融合基因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及总结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诊断急性白血病且TLS-ERG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危险度评估及预后。结果 15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中检测出10例(0.6%)伴有TLS-ERG融合基因,其中男7例,女3例,中位年龄8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4例。6例ALL患儿中,免疫分型:4例为普通B淋巴细胞表型,1例为前B淋巴细胞表型,1例为带髓系标记的B淋巴细胞表型;危险度评估:2例为标危,4例为中危。4例AML患儿中,3例为AML-M2型,1例为AML-M5型。ALL患儿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进行化疗,6例均在诱导缓解期达到完全缓解,按照化疗方案规律治疗,定期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均小于1×10~(-4)。4例AML患儿中,2例患儿在第一疗程ADE(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十依托泊苷)化疗第21d复查骨穿提示未缓解,放弃治疗;1例患儿完成第一轮ADE化疗后骨髓完全缓解,按照化疗方案完成两轮ADE、MIT+AR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CLASP(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后复发,后放弃治疗;1例患儿第一疗程化疗后完全缓解,后经过2疗程ADE、MIT/ARA、CLASP后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TS-ERG融合基因仍阳性,故行父亲6/10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至今。结论 TLS-ERG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阳性率低,但在ALL及AML患儿中均可发生。根据本中心资料,该融合基因对于ALL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影响不大,但伴有TLS-ERG融合基因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该融合基因发生率较低,单中心资料有限,故需要多中心更大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23例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儿童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生物学性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初诊的23例儿童T-ALL患儿进行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免疫分型中T系抗原以CD3阳性率最高,其次为CD7、CD5;B系抗原以CD19阳性率最高。23例中4例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达17%。CD34、HLA-D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22%。cCD3和cCD79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和96%。8例行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为超二倍体;1例为Ph+染色体。融合基因检测:5例中2例MLL基因重排异常,1例为SIL/TAL1阳性。CD3的表达与T-ALL首次化疗完全缓解率有关。结论:免疫分型分析是诊断T-ALL的重要手段, 但T-ALL免疫表型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对于儿童T-ALL的治疗预后评估,应结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进行综合判断。[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05-608]  相似文献   

9.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9碳糖神经氨酸衍生物的总称,它位于糖蛋白,糖脂结构的未端,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表面的多种生理功能,研究表明,细胞膜糖蛋白和糖脂的改与肿瘤的侵入和破坏行为有关。唾液酸对于维护细胞表面的功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多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清唾液酸的变化,本文做了如下一组报告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单独化疗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一氧化碳(CO)动态变化。方法应用Chalmers血红蛋白结合法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检测了24例正常儿童,22例ALL患儿在化疗前、化疗中、缓解后以及长期缓解期血浆一氧化碳水平。结果ALL患儿化疗前血浆一氧化碳浓度为(1.98±0.26)mg/L,较正常儿童的(1.09±0.15)mg/L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中一氧化碳浓度(2.01±0.18)mg/L,缓解后(1.96±0.22)mg/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长期缓解患儿血浆一氧化碳浓度为(1.10±0.16)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化疗可使体内产生过量的一氧化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作为ALL化疗方案中的主要用药,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但仍有约10%的儿童ALL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通过上调BIM基因表达介导ALL细胞的凋亡,BIM基因与儿童ALL对糖皮质激素耐药有关。本综述概括了近年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相关研究,主要包括BIM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征,为ALL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15例次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且行肺部CT的ALL患儿(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肺部螺旋CT结果,探究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与肺部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儿童ALL化疗后的肺部感染77.4%发生于诱导缓解阶段,多发生于化疗后的31~60?d,以粒缺患儿所占比例(67.0%)最高。病原学拟诊或确诊的41例肺部感染患儿以细菌感染(36%)与真菌感染(41%)的发生率较高。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肺部病变CT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在化疗诱导缓解阶段,尤其是粒细胞缺乏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细菌和/或真菌是主要病原体,难以根据肺部影像学改变明确肺部感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为ALL伴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ALL患儿978例,其中51例(5.2%)在ALL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症状,男39例、女12例,中位年龄7.4(3.7~11.1)岁.其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0岁以上儿童青少年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86例10岁以上ALL患儿(B-ALL 62例,T-ALL 24例)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COX回归模型评估EFS、OS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患儿中,中危组和高危组患儿分别为62例和24例。首诊表现为肝肿大的53例(62%),脾肿大50例(58%),淋巴结肿大46例(54%)。初诊时外周血WBC≥50×109/L者29例(34%)。78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1例(27%)染色体数目异常,其中15例为超二倍体(19%)、4例(5%)为亚二倍体,2例(3%)为假二倍体;11例(14%)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中Ph染色体阳性1例,t(1;19)1例。TEL-AML1融合基因3例(4%),E2A-PBX1融合基因3例(4%),BCR-ABL融合基因6例(7%),SIL-TAL1融合基因4例(5%)。1疗程完全缓解率为99%(85/86)。5年EFS率、OS率分别为64%±6%和75%±5%。中危组的5年EFS率、OS率均高于高危组(P0.05)。B-ALL患儿5年EFS率优于T-ALL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诱导缓解末微小残留病是EFS、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0岁以上ALL患儿具有不利预后的临床特征,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诱导缓解末MRD是决定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小残留病(MRD)在不同融合基因背景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融合基因阴性(336例)、融合基因ETV6-RUNX1阳性(79例)、融合基因E2A-PBX1阳性(26例)的B-ALL患儿共441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分析3组患儿在诱导治疗第15天(TP1)、第33天(TP2)、第12周(TP3)的MRD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融合基因阴性患儿中,TP1、TP2、TP3时,MRD阳性组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均显著低于MRD阴性组(P < 0.05),复发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MRD阴性组(P < 0.05)。在ETV6-RUNX1阳性患儿中,仅在TP1时,MRD阳性组OS率、EFS率均显著低于MRD阴性组(P < 0.05),复发率、病死率显著高于MRD阴性组(P < 0.05)。在E2A-PBX1阳性患儿中,TP1、TP2、TP3的MRD阳性组和阴性组的OS率、复发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B-ALL患儿中,融合基因阴性患儿的MRD对预后提示意义最为明确,而ETV6-RUNX1阳性患儿和E2A-PBX1阳性患儿的MRD对预后提示意义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遗传学异常的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诱导化疗期间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方法 以2004年2月至2013年4月收住院的271例初治B-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遗传学异常患儿在诱导化疗第15天和诱导化疗结束时MRD的变化特点。结果 诱导化疗第15天,具有超二倍体患儿在MRD的3个检测界值上(分别MRD≥0.1%、1%和10%)的检出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超二倍体患儿(均PP>0.05)。诱导化疗结束时,超二倍体患儿和BCR-ABL1阳性患儿在MRD的3个检测界值上(分别MRD≥0.01%、0.1%和1%)的检出比例分别与非超二倍体和BCR-ABL1阴性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EL-AML1融合基因阴性患儿在上述3个检测界值上的检出比例均高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均PP结论 具有不同遗传学异常的B-ALL患儿在诱导化疗中及诱导化疗结束时的MRD水平是不同的,MRD的预后意义可能与不同遗传学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获得完全缓解后长期生存的ALL儿童越来越多,其中相当部分患儿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并对学习、就业和社交活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该文从ALL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检测技术的应用及预防与治疗对ALL患儿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严重不耐受巯嘌呤(6-MP)的ALL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根据随访结果进一步了解这些患儿停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规范应用北京儿童医院-200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H-2003-ALL)化疗方案的ALL儿童,且处于6-MP维持化疗期间.按NCI-CTC V2.0评价6-MP的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出现3~4度不良反应(严重不耐受6-MP)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随访至2011年3月31日.结果 61例ALL患儿于服用标准剂量6-MP的2~4周出现3~4度不良反应,其中3~4度骨髓不良反应48例(78.7%),包括单纯骨髓不良反应39例(63.9%),同时伴有肝脏不良反应9例.单纯3~4度肝脏不良反应12例(19.7%),1例(1.6%)皮肤3度不良反应.严重不耐受6-MP的不良反应类型与ALL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数及中枢侵犯均无明显关系(P=0.605,0.053,0.342,0.983),而与免疫类型和临床危险度密切相关(P =0.039,0.006).61例ALL患儿随访时间18~77个月(中位随访53个月),5例于治疗18~41个月后复发,其中6-MP维持治疗中复发4例,1例为停化疗5个月后,其余56例患儿均已停化疗,中位停药时间20个月(4.5 ~47.0个月),存活至今.除1例停药后1年仍轻度贫血,骨髓红细胞系增生不良,其余患儿骨髓不良反应恢复时间12~48周(平均15周),肝功能恢复时间4~25周(平均8周).免疫功能恢复时间6~12个月,1例皮肤不良反应患儿,停化疗后皮疹4周消失.结论 严重不耐受6-MP的ALL患儿近期随访结果表明,骨髓毒性和肝脏毒性是可逆的.这些患儿停化疗后预后良好,均未发现严重的脏器功能不良.但临床需要继续随访这些患儿,进一步了解与6-MP可能相关的第二肿瘤等远期不良反应,以明确严重不耐受6-MP的ALL患儿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