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2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DSAG下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腹腔动脉造影,结果发现:空肠血管瘤3例,空肠平滑肌瘤3例,空肠粘膜下平滑肌肉瘤2例,回肠末端血管畸形、Meckel憩室1例,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盲部腺瘤1例,回盲部血管瘤1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乙状结肠溃疡型腺瘤1例,肝曲部血管瘤1例,降结肠平滑肌瘤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未见异常10例,其中1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选择性血管造影阳性率71.43%(20/28)。故提示DSA下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小民 《浙江医学》1996,18(4):224-225
结肠血管畸形又名结肠血管扩张症,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我院近5年来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肠血管畸形12例,以下就其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60~74岁.平均64岁。12例均有便血史,便血时间4天~7年;表现为反复间歇性血便呈黑红色,其中7例伴有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血管畸形部位:升结肠起始部9例,其中合并末段回肠1例,伴有回盲部小息肉2例;  相似文献   

3.
马骊  王欣  张凤坤  赵俊 《沈阳医学院学报》2009,11(4):221-222,22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至2007年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5例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8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9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结肠部分切除术的3例。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结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2~4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3~5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5~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天。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保留回盲部的结肠次全切除术15例,行切除回盲部的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25例,全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结肠肠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或缺如。盲肠直肠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4次/日,平均2.3±1.1次/日,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后3月患者大便次数多数1~5次/日,平均2.5±1.2次/日,全结肠切除术后为3~8次/日,结肠部分切除术后为1~2次/1~2日。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切除回盲部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患者的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均行阑尾炎手术,术中均发现回盲部肿块.其中9例术中取部分肿块行快速病理诊断,4例诊断为结肠癌而行根治术,5例诊断为炎性肿块(2例因肿块与周围粘连明显不能分离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3例未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其中1例征得家属同意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炎性肿块;另2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结论 阑尾炎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需要行术中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若为恶性病变,则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若为炎性病变,则根据粘连情况行阑尾切除引流术或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盲肠憩室炎的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至2001年在856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发现6例盲肠憩室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0~53岁,平均34岁。5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眵切除术。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急性阑尾炎切除术中发现盲肠憩室炎,选择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回盲部炎性假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回盲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回盲部炎性假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无1例确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例,诊为炎性肿块,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右半结肠及部分乙状结肠切除1例。回盲部切除1例。结论:炎性假瘤症征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结肠镜检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确诊行回盲部切除术;对不能除外盲肠癌者,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结肠血管扩张症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4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5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9.
<正> 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回盲部穿孔,多采取分期手术方案。我院从1985年7月—1995年7月采取1期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处理回盲部穿孔共24例,占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处理回盲部穿孔共24例,与同期右  相似文献   

10.
赵国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65-16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6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出血病因。结果:26例中回盲部间皮瘤1例,胃Dieulafoy病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肠结核1例,十二指肠降部憩室3例,十二指肠降部肿瘤2例,小肠平滑肌瘤4例,回盲部肿瘤2例,结肠血管畸形8例。结论: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因不易发现,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复多次检查,以期早期发现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11.
结肠血管畸形常是急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由于病变小、位于粘膜下,常难以诊断.应用选择性血管造影后,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水平.我院自1989年6月,经选择性血管造影和病理检查证实3例,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例1:女,60岁.反复间歇出现暗红色血便1年余.曾先后3次气钡造影,未见明显病变;纤维结肠镜示回盲部有0.6×1.0cm糜烂出血区;用60%泛影葡胺40ml 美蓝2ml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回结肠动脉远端血管增粗、扭曲,并有2处造影剂外溢,诊断回盲部血管畸形伴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患者12例诊治经过进行分析。结果均以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肿块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阑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而确诊为合并结肠癌1例,阑尾切除术后1~3月仍有右下腹疼痛,再次入院诊断为右侧结肠癌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论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时临床较易误诊,术中发现两者并存时,阑尾炎较轻的回盲部和升结肠肿瘤,可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若腹腔感染严重或结肠粪便太多,应抗感染或造瘘后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18例,男:女为1.9:1,年龄为31~72岁,平均47.5岁。1.2肿瘤部位及治疗方法左半结肠36例,右半结肠16例,左:右为2.3:1。16例右半结肠癌中有15例急诊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一期末端回肠-横结肠吻合术,吻合口瘘1例。另外1例因术中情况危急仅行短路手术。36例左半结肠癌中3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其中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4.
报道回盲部肿瘤8例误诊为阑尾脓肿,2例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存活2 ̄3年2例,10 ̄23个月死亡,而慢性阑尾脓肿2例误诊肠癌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后康复,现仍健在,灌肠气钡造影和B超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一)适应证 1.右半结肠良性肿瘤:如密集生长性息肉及巨大的绒毛状息肉. 2.盲肠、升结肠或结肠肝曲恶性肿瘤. 3.右半结肠憩室. 4.回盲部及升结肠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等. 5.右半结肠动静脉畸形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阑尾类癌 2 4例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2 4例中无 1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类癌 ,均为术中偶然发现或术后病理证实 ,19例仅行阑尾切除术 ,2例行回盲部切除术 ,3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对其中 19例进行随访 ,尚未发现有阑尾类癌复发者。结论 :阑尾类癌术前诊断较困难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 ,肿瘤的大小 ,浸润的深度及有无转移等决定手术方法的选择 ,多数阑尾切除术足以治疗 <1cm的阑尾炎癌 ,直径 >2 cm的可行规范的右半结肠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22例的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血便、黑便为主,12例入院时伴有贫血。经钡餐、电子内镜、血管造影多项检查,确诊为血管异常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肠镜检出9例,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13例。病理及手术证实血管发育不良13例,动静脉畸形6例,门脉高压相关肠血管病变3例。血管病变与出血灶位于小肠占72.7%(16/22)、右半结肠占18.2%(4/22),合并回肠结肠病变占9%(2/22)。3例内科治疗血止,19例经手术治疗,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早期肠镜检查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控制出血有效,复发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选择性栓塞术治疗空回肠急慢性出血病灶的可行性。方法对6例空回肠急慢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空肠壁血管畸形2例,空肠间质瘤1例,回盲部溃疡并出血3例。均经皮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及出血部位,超选择微导管插入靶血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再造影复查显示止血成功。除1例空肠间质瘤未能排除恶性肿瘤,10天后行择期剖腹术外,其余5例均未再行手术,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果5例空回肠及回盲部溃疡出血患者经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全部即时止血成功,1例空肠间质瘤明确诊断并及时手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空回肠出血部位性质的确定,特别对出血量大而时间较久的患者,内科疗法效果不理想,剖腹探查有较大的盲目性,经皮肠系膜上动脉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并栓塞止血,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同时进行诊断、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0例,均为阑尾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2例,其中阑尾类癌9例,阑尾腺癌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行阑尾切除术16例,5例行二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二期回盲部切除术。结论阑尾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应提高认识;对术中可疑患者,应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手术为阑尾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 针对回盲部切除术后失去回盲瓣而引起的一些术后并发症,我们选用下列术式,回肠结肠端端套人式吻合,三瓣式回盲瓣重建术或二瓣式回盲瓣重建术。从1987年7月至1991年12月共行此手术2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4岁。急诊手术14例(60.81%),其中肠套叠回盲部坏死3例,回盲部扭转肠坏死3例,阑尾粘液囊肿扭转致肠梗阻、肠坏死4例,回盲部肠系膜严重挫伤2例,克隆氏病2例,以上14例均行回盲部切除;择期手术9例,其中回盲部结核3例,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