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急性桐油中毒对大鼠肝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人体桐油中毒方式灌喂大鼠,制备大鼠急性桐油中毒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急性桐油中毒对大鼠肝脏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桐油中毒时肝细胞明显受损,出现气球样变和脂肪变性;电镜下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并有髓样小体形成。肝脏PAS反应、SDH、Mg2+ ATPase、G 6 Pase和ALP活性显著下降,LDH和ACP活性有增强趋势。结果提示急性桐油中毒通过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以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而引起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呋喃唑酮对雄性大鼠睾丸细胞的药理作用。方法按不同时间间隔,每日给大鼠灌喂1次呋喃唑酮,然后取太鼠睾丸进行病理细胞分析。结果呋哺唑酮对睾丸细胞有特异性的损伤。结论呋喃唑酮使用的剂量和时间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鱼胆中毒大鼠血清TNF-α浓度变化对病情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通过预实验确定草鱼胆汁的LD50,制备草鱼胆汁中毒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TNF-α浓度。取肾脏行病理活检,光镜下观察肾脏损害程度。所得结果进行统计检验,比较不同剂量鱼胆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的关系;比较急性肾功能衰组与非急性肾功能衰组血清TNF-α的关系。分析血清TNF-α浓度与鱼胆中毒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低剂量鱼胆中毒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鱼胆汁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清TNF-α浓度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肾功能衰组大鼠血清TNF-α浓度高于非急性肾功能衰组(P<0.05)。结论 TNF-α水平变化可以客观准确评价鱼胆中毒程度,可作为一项临床诊断鱼胆中毒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铜、铅对正常大鼠肝脏的慢性毒性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铜组、高铅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在饲喂大鼠普通日粮基础上每天灌喂以下物质:对照组灌喂超纯水0.3 m L,高铅组灌喂硝酸铅10 ml/kg,高铜组灌喂硫酸铜25 mg/kg,并于0、20、30日龄采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的主要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清蛋白(ALB)的活性,观察肝脏损伤情况。结果在高铜高铅作用下,各剂量组大鼠ALT活性和AST活性均升高,ALB含量降低,且AST、ALB并呈现出时间-剂量效应,随着铜铅染毒时间的延伸,血清中AST活性呈升高趋势,ALB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高铜、高铅可导致大鼠肝脏损伤,随着用量时间延长,肝功能影响的程度逐渐加重。表明慢性铜、铅中毒可导致大鼠持续性的肝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镉与肾损伤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单次大剂量镉致急性肾损伤的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e大鼠90只随机分为0mg(对照组)、2mg、3mg、4mg、5mg、7mg共6组,大鼠一次腹腔注射氯化镉(2—7mg/kg),染镉后不同时间观察尿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尿γ—L—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含量,同时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的一般状态逐渐变差,同时开始死亡;尿中NAG、γ—GT、尿蛋白、血BUN随着镉中毒剂量增加而增加,并出现不同程度以肾小管损伤为主的病理改变。结论:单次大剂量镉中毒能够导致急性肾脏损伤,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但镉剂量过大会出现鼠短时间死亡,可能与镉引起其它脏器的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染毒剂量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肾组织病理表现,寻找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伤的最佳染毒剂量。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PQ,观察不同时间点肾组织病理表现,并计算实验大鼠的死亡率。结果各染毒组病理损伤在染毒后第1d即出现,以皮质部近曲小管受累最常,同一染毒组在不同时间点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15mg/kg和20mg/kg染毒组可见皮质部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部分空泡变性;35mg/kg染毒组皮质部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核固缩增多,上皮细胞结构消失,少数肾小球结构紊乱,髓质部小管细胞核固缩,管腔消失。25mg/kg和30mg/kg染毒组病理损伤程度介于上述两组之间。随染毒剂量增加,实验大鼠病死率升高;25mg/kg染毒组死亡率为48.7%、30mg/kg染毒组死亡率为6814%。结论25mg/kg染毒剂量可能是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伤的最佳染毒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补充β-胡萝卜素对大鼠急性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B组)、β-胡萝卜素5 mg/(kg·d)组(C组)、β-胡萝卜素10 mg/(kg·d)组(D组).照射前C组按5 mg/(kg·d) 灌喂β-胡萝卜素,D组按10 mg/(kg·d)灌喂β-胡萝卜素,A组及B组按照相同体积灌喂花生油.连续灌胃14 d,第15天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给予腹部单次剂量9 Gy一次性X线照射.4 d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各组大鼠DNA损伤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C、D组大鼠血浆MDA含量明显下降(F=5.23,q=4.20、2.80,P<0.05).D组大鼠血浆GSH-PX活性较B组明显升高(F=3.70,q=5.11,P<0.05).0 μmol/L H2O2诱导淋巴细胞氧化损伤时,B组大鼠淋巴细胞DNA自发性损伤情况较其他3组严重(F=105.06,q=19.85~21.53,P<0.05).结论 补充一定剂量β-胡萝卜素对X线腹部放射引发的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及DNA氧化损伤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皮煎剂预防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喂0.4g.kg-1.d-1和0.8g.kg-1.d-1青皮煎剂,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喂等量蒸馏水,5d后以0.2g/kg四氯化碳(CCl4)造模,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均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青皮煎剂均能降低血清AST、AL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并能有效地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呈现明显的量效依赖性。结论青皮煎剂具有预防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不同剂量羰基镍气体吸入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清、脏器镍含量、血清酶及病理变化的规律,为临床诊断急性羰基镍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mg/m3、135mg/m3、250mg/m3羰基镍气体让受试大鼠吸入30min,24h、48h、72h、7d分别将大鼠麻醉处死,采集血液、脏器标本,测定血清镍、脏器镍、血清酶及观察脏器病理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染毒组血清镍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随吸入浓度增加血清镍含量逐渐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不同程度增高;肺脏病理变化显著,主要为急性气道损伤及急性肺泡损伤。结论:羰基镍急性染毒后肺脏为首要靶器官,造成的损害与吸入剂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梭曼中毒大鼠左心室压力的变化特点.方法:以大鼠急性梭曼中毒为实验模型,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对比观察不同剂量梭曼中毒后大鼠心脏功能指标(HR、LVP、±dp/dtmax、LVEDP)的变化.结果:缺氧和梭曼中毒单一及复合作用均可造成大鼠心脏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心脏功能指标明显抑制;缺氧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梭曼中毒对心脏收缩功能的抑制严重.结论:缺氧和梭曼中毒同时作用于机体,对心脏功能可产生明显的复合损伤效应,表现形式有相加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黄芫花提取物和桐油提取物在甲基胆蒽诱发小鼠宫颈癌过程中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基胆蒽加这两种提取物的癌发率分别为82.8%和84.4%,其中晚期浸润癌分别占87.5%和78.5%,较甲基胆蒽组的癌发率56.5%和晚期浸润癌百分比30.7%高(P<0.05)。证明黄芫花提取物和桐油提取物属于促癌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桐油染毒小鼠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2 9只实验小鼠分别经口染毒不同剂量的桐油 (30 0 0 ,6 0 0 0mg kg) ,每天染毒 1次 ,连续 5d后 ,测定非特异性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结果 桐油染毒小鼠非特异性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桐油有降低染毒小鼠非特异性抵抗力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外用改良七厘膏对家兔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其中5组制成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取4组用高、低剂量改良七厘膏、扶他林、红花油涂抹,每日给药2次。模型组、正常组不予给药。观察各组急性软组织的肿胀、淤血等损伤症候,并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高、低剂量改良七厘膏均可减轻急性软组织局部损伤肌纤维的肿胀、变性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并促进细胞再生,药效优于红花油和扶他林。【结论】改良七厘膏对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抗炎消肿、促进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4):1300-130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兔肝VX2移植瘤转移与坏死的关系。方法:将48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脏原位移植瘤治疗后2wk的坏死分级、肝内转移率、肺转移率及转移与坏死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分级明显增加(P〈0.01),肝内转移、肺转移的转移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的转移率和肿瘤的坏死分级呈负相关。结论: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降低兔肝VX2移植瘤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其可能通过致移植瘤完全坏死或大部分坏死以降低栓塞后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氟铝联合对体外培养人胚成骨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铝联合对体外培养人胚成骨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将成骨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低铝组、高铝组、低铝低氟组、高铝低氟组、高铝高氟组共6组,观察氟铝共存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加入氟铝后第14天和第16天,高铝组及高铝低氟组的细胞存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铝组和低铝低氟组(P<0.05)。高铝组的细胞变化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低铝组及低铝低氟组(P<0.05),高铝组加入不同剂量氟可抑制细胞的变性坏死率,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低铝组和低铝低氟组(P<0.05),而低于高铝组(P<0.05)。结论:高剂量铝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胚成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产生一定的毒作用,在高铝情况下,加入一定量氟可抑制铝对成骨细胞的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结合注射硅油顶压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9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硅油顶压治疗的患者随访10~20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硅油注入保留在眼内的时间3~20个月,因硅油乳化而取出。结果 硅油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乳化和角膜变性;而取出硅油后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脱离复发、眼内硅油残留和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结合注射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注油后或取油后的并发症经适当处理,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改善睡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对小鼠阈下催眠小鼠只数和睡眠时间的影响,考察两柏子仁成分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8~22 g昆明种小鼠,按体重、性别均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柏子仁皂苷高、中、低剂量组,柏子仁油高、中、低剂量组,共7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入睡只数、阈下剂量催眠时间,计算各组小鼠睡眠延长时间。结果柏子仁皂苷高剂量组入睡小鼠只数明显增多,中低剂量不明显。柏子仁油三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小鼠睡眠只数,其中低剂量组作用明显,高、中剂量组作用相当。柏子仁皂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中、低剂量组作用相对较弱。柏子仁油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高、中剂量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柏子仁皂苷和柏子仁油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柏子仁皂苷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镇静催眠作用加强,柏子仁油镇静催眠作用在较低浓度时作用增强,在一定范围内又随浓度的增高而药效学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茶籽油对兔眼底动脉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3个试验组(分别喂食添加茶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的高脂饲料)和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分别喂养2个月。实验前、实验1个月和实验2个月时分别从兔耳静脉抽血检测血脂。实验结束以后,处死动物,取眼底动脉标本,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喂养高脂饲料的3组大白兔眼底动脉血管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生。花生油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较重,约占管壁的30%~50%。茶籽油组和橄榄油组血管内皮细胞轻微增生,约占管壁的5%~8%。结论:茶籽油和橄榄油对高脂饲料诱发的眼底动脉血管变性和粥样硬化作用较小,它们的作用效果与目前消费量最大的花生油相比则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对于日常的油类饮食提供了科学参考数据,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预防的营养康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雪菊黄酮对发生脂肪变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影响。方法:医用脂肪乳注射液制备人肝L-02细胞的高脂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20、50、100 μmol/L)的雪菊黄酮进行共培养,分别孵育高脂变性的肝细胞不同时间(3、12、24、48 h)后,用油红脂肪染色法观察细胞脂滴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的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医用脂肪乳培育人肝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可行。高浓度的雪菊黄酮(100 μmol/L)培养后高脂肝细胞胞浆内脂滴明显减少,TG含量降低。不同孵育时间培育(3、12、24、48 h)后,TG含量随培育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结论:雪菊黄酮能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中TG的含量,作用效果与雪菊黄酮的作用浓度和培育时间相关,未见明显肝细胞酶学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