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间质瘤36例临床诊治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床上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认识不足,使GIST诊断及治疗遇到困难。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视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肠道间质瘤(GIST)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关注的课题,有关其病理、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均有较大进展。目前,国内有关GIST的研究已经开始,有必要对某些基础及临床前沿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罕见部位的肿瘤,因其发生于十二指肠,毗邻肝脏、胰腺等重要器官,故在诊断和治疗上有特殊性.我院2006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 stinal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质肿瘤。以往GIST被认为是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雪旺瘤等,近几年其诊断标准才确定,研究和治疗也有一定的进步。收集本院2001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24例,将其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八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章跃民  尚现章 《腹部外科》2009,22(2):125-126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s,GIST)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胃肠道间质瘤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c-kit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病理、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分子遗传学机理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c-kit基因突变可能是GIST发生的早期事件,是GIST的普遍现象,不能作为GIST预后判断的指标。然而,c-kit突变位点和方式是否影响GIST的生物学行为,能否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仍存在争议。结论基因突变检测对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判断预后以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空肠间质瘤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颇为困难。空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也存在一些未能定论的问题。为此。现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69例中的24例(34.8%)空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治和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问叶组织来源肿瘤。十二指肠GIST部位较特殊,较胃和空、回肠GIST少见,诊断和治疗都较困难。自2000年以后,我院诊治的十二指肠GIST病例逐年增加,到目前已超过30例。现选取1例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诊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胃肠间质瘤(GIST)的手术原则是尽量完整切除病灶(R0)。绝大部分胃间质瘤可以采取局部或楔形切除术。位于贲门周围的间质瘤,如果局部切除可能造成贲门狭窄,可以采取近端胃切除术。胃小弯的间质瘤可以酌情采取远端胃切除术,胃间质瘤病例极少需要采取全胃切除术。发生于胃大弯侧的间质瘤可以酌情采取联合脾、胰尾或横结肠切除。十二指肠间质瘤尽量采取局部切除,小肠间质瘤操作时避免肿瘤破裂,必要时可以采取联合脏器手术。直肠间质瘤原则上应该避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转移复发GIST在靶向治疗有效的基础上手术干预可能使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降部和水平部;内镜、X线钡餐和CT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5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术后2例复发,其中1例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惟一有效的方法.根据十二指肠间质瘤大小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病理分级呈高度危险病人术后应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发生于消化道的少见的肿瘤,所占比例不足1%,发病率约2/10万。但它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质细胞肿瘤,其中小肠间质瘤占胃肠道间质瘤的第2位。由于其特殊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Mazur等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GIST这个概念,将它与其他的间叶肿瘤以示区分。过去对GIST的组织发生、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恶性程度都并不十分的明确,给诊治带来了很多不便。GIST的正确诊断通常是在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讨论后才会获得。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对于临床上发现的消化道来源的实体肿瘤,如怀疑GIST,一般可以通过CT、MRI等影象学检查证实实体性肿瘤;结合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基本细胞成分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CD117阳性或CD34阳性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证实了以往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神经鞘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光镜)是不全面的,它们属于一类间叶性肿瘤,是一个从良性到高度恶性都有的概念,现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1].由于临床上对GIST认识不足,诊断和治疗GIST较为困难.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1例GIST,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于未发生转移的GIST,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外科、内镜外科等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双镜联合技术(LECS)已逐渐发展为胃间质瘤治疗中一种较为成熟的微创手术方式.本文将就近年来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具有基因和分子特征性的肿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GIST均具有生物学的侵袭行为,因此治疗原则应以手术切除为主,且必须遵循无瘤操作以及防止瘤体破溃的原则。GIST常发生肝转移和腹膜转移,少有淋巴结转移,故除非术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一般不常规行淋巴结清扫。其切除范围和术式应根据瘤体大小、解剖部位并结合对肿瘤恶性潜能的评估再作抉择。GIST对常规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以格列卫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应强调指出:若拟行格列卫新辅助治疗或术中已有多处无法切除的转移灶而拟行术后化疗时方可考虑活检,但禁忌术前经皮穿刺活检,以免瘤体破溃酿成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部肿瘤4例,小肠肿瘤2例,结肠肿瘤2例,直肠肿瘤1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伴有小肠结肠肿瘤,病理检查均证实为间质瘤)。局部切除1例,根治性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2例。免疫组化提示CD117、CD34、Vimentin多为弥漫阳性,SMA、S-100多为阴性。结论 加强免疫组化检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认识。外科手术是GIST治疗的首选,对复发的病例应争取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附1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3年外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8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男女比为2:1。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率77%,CD34阳性率76%,SMA阳性率44%,S—100蛋白阳性率24%,Desrnin阳性率22%。病理诊断GIST良性9例,交界性1例,恶性8例。18例均行根治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 GIST的诊断有赖于纤维光镜及钡剂肠道造影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直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概念的提出和普及,人们对这类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GIST大多发生在胃和小肠,但直肠的间质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外科治疗以及辅助治疗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正确认识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概念有助于提高直肠间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等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记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记物的肿瘤。1998年,Hirota等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l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9.
5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收治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治疗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本组5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5例为完全切除.52例患者中CD117阳性表达52例(100%),CD34阳性表达46例(88.5%). 结论 GIST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完全切除很重要.GIST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CD117和CD34联合使用可协助诊断GIST.  相似文献   

20.
θ����������15���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1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7/15)、消化道出血(6/15)。病变部位为胃13例,十二指肠l例,小肠1例。14例行手术治疗。15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恶性l例,胃癌伴良性间质瘤l例。免疫组化CDll7( )73%,CD34( )73%,SMA(-)73%,S—100(-)67%。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仍较困难,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