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医药院校五版《中药学》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第一版)称连翘“别名连轺”(第50页),这是欠妥的。将连轺与连翘相混,古今皆有。如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发黄,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中连轺,《千金翼方》作连翘;近代不少中药学、方剂  相似文献   

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伤寒黄疸三方之一,但未受重视,方中连轺来源不明,地位作用难辨。本文首先对方中麻黄功用和全方证候进行剖析,确定了本方主要用来“清利湿热”以退黄;在此基础上考证“连轺”为“连翘之根”,而非“翘根”,今人以连翘代连轺使用效果相当;接着分析了方中“连翘”的重要地位,并根据连翘作用广泛但缺乏主治病证的特点对连翘药用、研究开发指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方向,为深入开展连翘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3.
连轺(yǎo)始见于《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仲景自注云“连翘根是”(宋本《伤寒论》262条,而金·成注本作‘连翘根也”)。《备急千金方·伤寒》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中用连翘。后世伤寒注家及医家亦多有认为连轺即连翘者。考诸成书略早于《伤寒论》的《神农本草经》,其下品载有连翘,中品载有翘根。二者性味、功效、采(?)时令、炮制均不相同,说明连翘、翘根并非一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草  相似文献   

4.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兼表刍议河北省行唐县中医院习栓成,顾铭印(050600)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首见于《防寒论》,仲景在《伤寒论》262条日;“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后世以其方内有麻黄、杏仁、生姜、大枣等,多言此方证必兼表邪。《伤寒...  相似文献   

5.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方中以麻黄汤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桑白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桑白皮则以茵陈代之。笔者临床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日光性皮炎、多形红斑等,每获佳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义新识张光灿高松寿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张仲景治疗瘀热发黄的方剂之一。近十余年来,我们根据其方剂的组成,对本方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通过方义分析,认为本方具有宣肺平喘、解表散寒、祛瘀活血、清热化湿、解...  相似文献   

7.
宋版伤寒论第二六二条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连轺二两下有注云,“连翘根是”。按连轺神农本经已有记载,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结热蠱毒,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大明主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本经另列翘根条,主下热气,益阴精,尔雅云“连异翘”,释曰:连一名“异翘”,后人合称为“连翘”。郭璞云:“连翘”,亦作“连苕”,又名“连草”。这显然是草本的连翘,其全草及根都可供药用。梁陶宏景曰:“连翘”“处处有之,今用茎连花实”,唐本草注云:此物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生下湿地,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宋图经云:“大翘高三四尺,花黄可爱,秋结实如连作房,根黄如蒿根,小翘花叶均似大翘而细小,茎短,才高一二尺,实房黄黑,内含黑子如粟粒,亦名旱  相似文献   

8.
连翘栽培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翘栽培的实践体会刘太安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i)为木樨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材之一。其性味苦,微寒,为心、肺、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尿排脓。秋季当果实初熟。颜色尚绿时采收,除去杂质...  相似文献   

9.
<神农本草经>中连翘一名兰花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本经》连翘同其列名,音韵、词义、一境和工效等合符兰花即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等相近物种特性,连实为由兰孽乳的别名因其特 、花香为孔子和历代文人称赞,并伴随古衅(薰)浴的发展而出现药用的兰草即佩兰EupatoriumfortuneiTrucz。,时过境迁,、薰、蕙、兰、连转变等复杂原因,使两兰混淆。连翘即兰化真相理没,后人未识,今用连翘Forsythina s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玉女煎结合调周法治疗肺胃蕴热型月经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38例肺胃蕴热型的月经疹患者采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玉女煎加减结合调周法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治疗后综合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积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为7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结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玉女煎加减结合调周法治疗肺胃蕴热型月经疹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围产期湿疹医案1例,可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围产期湿疹确有实效,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治疗目前多采用西药抗炎止痛,控制血尿酸水平,但仍有部分患者控制不佳,反复出现发作。中药方剂能够抗炎止痛,稳定患者血尿酸水平,减少急性发作,提高西药临床疗效,但仍缺少循证医学依据。该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常见中药方剂治疗AGA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中药方剂治疗AGA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取所有中药方剂治疗AGA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及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检索均从数据库建立至2022年12月1日。使用Stata软件和Review Manager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得到文献44篇,包含患者3 564例。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血尿酸方面,累计概率排序结果显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87.60%)疗效最佳;在缓解关节疼痛方面,当归拈痛汤(92.00%)和桂枝芍药知母汤(82.30%)疗效较佳。在改善血沉(ESR)方面,四妙丸(87.00%)改善AGA患者ESR水平优于其他药物治疗。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四妙丸(76.00%)和白虎加桂枝汤(66.10%)表现较佳。在安全性方面,除基础治疗组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发生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最低,当归拈痛汤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可能性最高。聚集分析结果显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及四妙丸的疗效较好及安全性较高。结论 该研究表明,中药方剂能够治疗AGA,提高西药临床疗效。对于AGA患者,临床医生可以优先选择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四妙丸。  相似文献   

13.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第262条,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中麻黄开鬼门而泄在表之水气,汗泄则肌肉腠理之风湿热邪皆去;杏仁润大肠而利大便,使在里之湿气随糟粕而出;赤小豆除湿散热,利小便;桑白皮清肺利水,水道通则在里之湿热从小便而  相似文献   

14.
<正> 《伤寒论》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由麻黄汤加减而成,以麻黄、杏仁、生姜宣散郁热,赤小豆、连翘、梓白皮清泄湿热,甘草、大枣调和脾胃,俾得湿热郁蒸之邪从表而散,故尤在泾谓本方为散热之剂。以方测证,除无汗,小便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3~4月间,驻地附近出现水痘流行。我们用《伤寒论》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治疗23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7岁。平均3岁,以1~4岁居多。诊断标准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的规定。 2 治疗方法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麻黄 1.5g 甘草 1.5g 连翘 4.5g紫草 4.5g 生桑白皮 4.5g 杏仁 3g银花藤 10g 赤小豆 9g 以上为3岁小儿量,剂量随年龄大小增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各1次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3 疗效观察治愈标准为体温正常,无新  相似文献   

16.
蛾眉山野生黄连个体生物量与生物碱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平  黄明远 《中草药》1994,25(8):425-428
以多点采样材料的测试分析为依据,着重研究了峨眉山地区分布的峨眉野连Coptis omeiensis及古蔺黄连C.gulinensis(新分布)的个体营养器官生物量生物碱含量的结构与动态。并结合对当地栽培味连C.chiensis和雅连C.deltoidea的比较分析,揭示上述2种野生黄连生物量与有效成分含量特征与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17.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湿热发黄证治,解析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配伍规律和方-证要素对应关系、临床辨证要点、并佐以医案实录,以期为临床辨证选用、针对病机加减化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连草解热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鉴别了连翘、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制剂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薄层色谱(TTC)图谱斑点清晰,连翘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6.78%,RSD为0.91%(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仲景用梓白皮,仅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一方。用量一升。豆汤主之。"方中梓白皮清热利湿。正如黄元御所云:"梓白皮苦寒清利,入胆胃而泄湿热,湿热消则黄自退。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解:"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以退黄……惟梓白皮药肆不备,可代以桑白皮,或再加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引据考证了《伤寒论》汤方中的人参应为党参,桂枝应为肉桂,枳实应为枳壳;柴胡入药部位应取其根,地上部份亦可入药,但不是《伤寒论》汤方所用;连翘与连轺,桑白皮与梓白皮,其来源与临床性效迥别,不可互为代用。建议在继承和研究《伤寒论》汤方和药物,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再版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历史性和药物名称的翻释,以利后学者研读,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