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测定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血清中肌炎特异性抗体(MSA)及肌炎相关性抗体(MAA)的阳性率,探讨MSA在PM/DM中的意义.方法PM/DM患者31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MSAs和MAAs阳性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中18例出现MSAs和/或MAAs阳性(58%),其中MSAs阳性率为39%,最常见的MSAs是抗Jo-1抗体(29%),其次是抗Mi-2抗体(6%),抗PL-7抗体(3%),抗PL-12抗体(3%),MAAs的阳性率为32%,其中抗Ku-72占.16%,抗Ku-86占23%,抗PM-Scl抗体占6%.肺间质病变及关节炎/痛在抗Jo-1抗体阳性患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抗Jo-1抗体阴性组(P<0.05).治疗后18例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随访12例患者,在激素减量后均有复发,MSAs阳性与阴性组间复发次数、病死率无明显差别.肺间质纤维化在MSAs阳性患者中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结论MSAs和MAAs在PM/DM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MSAs与PM/DM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开展MSAs及MAAs的测定对于PM/DM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171例糖尿病患者(DM组)、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HT组)及40例正常人(NC组)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DM组根据UAER分为DM1组(UAER≥200μg/min);DM2组(UAER为20-199μg/min);DM3组(UAER<20μg/min)。结果(1)DM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和56.1%,明显高于HT组的13.3%和15.0%及NC组的12.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DM1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6%和82.O%,明显高于DM2组的66.0%和62.5%及DM3组的11.7%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M2组明显高于DM3组(P〈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DM合并肾损害有关,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白蛋白尿有关。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在DM合并肾损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AD5)抗体阳性DM患者早期肺间质改变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3例抗MAD5抗体阳性DM患者(7例幸存,6例死亡)和18例抗合成酶(ARS)抗体阳性DM患者,对2组患者的首次肺...  相似文献   

4.
应用NAG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反映细胞增殖,检测30例Ⅰ型糖尿病(Ⅰ型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反应性,并以Ⅱ型糖尿病(Ⅱ型DM)、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同时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Ⅰ型DM患者血清中GAD自身抗体作比较。结果GAD反应性T淋巴细胞Ⅰ型DM的阳性率为36.7%(11/30),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10%(3/30),而Ⅱ型DM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Ⅰ型D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新发病Ⅰ型DM(病程≤1年)阳性率高达62.5%(10/16),与GAD抗体81.3%(13/16)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长病程(1.5~20年)Ⅰ型DM的阳性率为7.1%(1/1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GAD抗体64.3%的阳性率(P<0.05)。这些结果表明新发病Ⅰ型DM存在GAD反应性T淋巴细胞,这对阐明Ⅰ型DM的发病机理,确定早期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 1型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与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 方法 选取老年T2DM患者234例,根据是否合并CAD平均分为T2DM合并冠心病(T2DM+CAD)组和单纯糖尿病(T2DM)组,进行追踪研究3~11年.以合成的α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α1R和AT1R自身抗体. 结果 (1) T2DM+CAD组AT1R和α1R抗体阳性率高于T2DM组(48.7% vs 20.5%,36.8%vs21.4%,P<0.01);(2)T2DM+CAD组抗α1R和AT1R抗体受体阳性组死亡率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47.4%vs10.0%,P<0.01);(3)α1R和AT1R抗体阳性组(指同一个体α1R和AT1R均阳性)死亡率高于单抗体阳性组(指同一个体仅α1R或AT1R阳性)(37.2% vs 11.6% vs 12.3%,P<0.01). 结论 α1R和AT1R抗体阳性与老年T2DM合并CAD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增高有关,双抗体阳性是老年T2DM合并CA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血清中IL-18的水平,结合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探讨IL-18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PM/D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IL-18的水平。结果PM/DM患者IL-18水平[(212.57±174.62)ng/L]较正常对照组[(23.25±12.30)ng/L]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PM/DM患者IL—18水平[(273.57±180.72)ng/L]明显高于非活动期[(78.60±39.04)ng/L](P〈0.05);PM患者IL-18[(185.09±150.17)ng/L]与DM患者IL-18[(229.65±188.17)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DM患者IL-18的水平与血清肌酸激酶、血沉、C反应蛋白有相关性。结论在PM/DM患者外周血IL-18水平明显升高,IL-18与PM/DM疾病活动性及实验室某些指标相关,可作为观察疾病活动性及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抗Jo-1抗体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摇对69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MD)病人抗Jo-1抗体进行检测,了解抗Jo-1抗体阳性与PM/DM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PM/DM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IBT)法检测PM/DM病人中的抗Jo-1抗体,对抗Jo-1抗体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双扩散(ID)检测,两者抗Jo-1抗体均阳性者为抗Jo-1抗体阳性组,其他为抗Jo-1抗体阴性组,前瞻性比较PM/DM抗Jo-1抗体阳性组和抗Jo-1抗体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中抗Jo-1抗体阳性占32%,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肺间质病变(ILD)、多关节炎/多关节痛、肺部感染和雷诺现象分别为18例(82%)、18例(82%)、17例(77%)、7例(32%);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阳性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5%),而阴性组为15例(3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郾05)。结论抗Jo-1抗体阳性组PM/DM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及多关节炎症状突出,合并肺部感染的概率高,而肌痛或肌无力症状较轻,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概率较低;阴性组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概率较阳性组高。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肺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临床上把伴有皮肤损害的肌炎称为DM,不伴有皮肤损害的肌炎为PM。呼吸系统受累在PM/DM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可高达45%-61%,这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β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471例DN患者(DN组)、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47名正常对照者(NC组)的目和AT1受体自身抗体。DN组中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均阳性的为Ab+组,其余为Ab-组。Ab+组和Ab组均给予美托洛尔25-50mg,日3次;贝那普利10mg,日1次;尼群地平10-20mg,日3次;阿司匹林100mg,日1次,口服。用ELISA技术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1)DN组抗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6%(257/471)和51.2%(241/471),两抗体均阳性为50.3%(237/471),均明显高于T2DM组的15.9%(17/107)、10.2%(11/107)和8.4%(9/107),以及NC组的10.6%(5/47)、8.5%(4/47)和6.4%(3/47)(P〈0.01)。(2)DN组中Ab+组尿白蛋白降低明显优于Ab-组(P〈0.01)。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DN患者,其降低白蛋白尿的疗效明显提高,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族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抗合成酶(aminoacyl-transfer RNA synthetase,ARS)抗体谱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免疫沉淀法对145例汉族PMDM患者进行抗ARS抗体检测,并收集阳性患者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5PMDM例患者中,40例(27.6%)抗ARS抗体阳性,其中抗Jo-1抗体阳性24例,非Jo-1抗ARS阳性16例(包括抗EJ 7例、抗OJ 5例、抗KS 3例和抗PL-12抗体1例)。抗Jo-1抗体阳性组中PM比例高于非Jo-1抗ARS阳性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vs.43.8%,P=0.003);但2组性别和发病年龄分布类似;发热、雷诺现象、关节痛、技工手、间质性肺疾病和吞咽困难发生率及肌酸激酶水平在抗Jo-1抗体组[分别为54.2%、16.7%、25.0%、33.3%、91.7%、4.2%和(3 041±4 351)UL]和非Jo-1抗ARS组[分别为43.8%、31.3%、37.5%、25.0%、100.0%、18.8%和(861±820)U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PMDM患者非Jo-1抗ARS抗体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与抗Jo-1抗体阳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1.
吴大玮  杨蕾 《山东医药》2007,47(32):148-149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是一组主要累及肌肉和(或)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并且经常累及肺脏、心脏及胃肠道等全身多个系统。其中累及肺脏者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病变(ILD)。据报道5%-46%的PM/DM患者发生ILD,并且是这些患者的常见致死原因。在未知病因的ILD中,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ILD仅次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和肾上腺素能α1(Adr-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Adr-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DN)79例,T2DM5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DN组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6%和32.9%,明显高于T2DM组的13.5%和9.6%及正常对照组的1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DN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55例临床确诊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A)、抗细胞浆抗体(ACYA)、抗JO-1抗体及血清肌酶检测.发现PM/DM患者ANA、ACYA、抗JO-1抗体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M/DM患者血清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ANA、ACYA、抗JO-1抗体及血清肌酶的检测对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s)是一种影响肌肉和肌肉外组织器官的自身免疫病。间质性肺病(ILD)是IIMs的主要肌肉外受累表现, 与PM、DM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病死率增加相关。最近的研究强调了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的重要性, 特别是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和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RS)抗体。由于抗MDA5抗体的存在是预后较差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对于抗MDA5抗体阳性DM/CADM合并ILD(DM/CADM-ILD)患者, 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GC)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联合治疗。尤其是快速进展性DM/CADM-ILD患者, 需要立即联合应用GC、CNIs和静脉注射环磷酰胺(IVCY)免疫抑制治疗。对难治性ILD患者可加用利妥昔单抗、托法替尼和血浆交换。抗ARS抗体阳性的ILD患者虽然对GC治疗反应更好, 但更易复发, 因此, 往往需要联合GC和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治疗, 以实现良好的长期控制。最近有一些关于PM/DM/CADM合并ILD(PM/DM/CADM-ILD)治疗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损害近端横纹肌,以肌痛、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炎性肌病。若伴有皮疹等皮肤表现,则称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PM/DM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Reichlin与Arnett研究显示90%以上PM/DM患者体内存在着抗细胞核或抗胞浆成分的自身抗体。近年来,随着对肌炎患者自身抗体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了一类“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ies,MSA)”。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α、GRβ在皮肌炎,多肌炎(DM/PM)患者发病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6例DM/PM患者(其中激素敏感组24例、激素抵抗组12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GRα与GRβ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PM患者GRα 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β mRNA在激素抵抗组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激素敏感组中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PM患者GRα、GRβ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导致GRα与GRβ比例失调.使组织细胞对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导致DM/PM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同,DM/PM患者出现激素抵抗可能与GRβ mRNA表达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多种胰岛自身抗体的检出情况和不同类型T1DM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67例T1DM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沉淀法(RIP)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锌转运蛋白8抗体(ZnT8A)等6种胰岛自身抗体情况。结果本组T1DM共67例,其中经典型T1DM53例,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12例和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2例。起病年龄2~77岁,体质指数(BMI)(22±4)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9.7%±2.4%,空腹C肽(0.3±O.4)μ/L。GADA(ELISA)阳性51例(76.1%),GADA(RIP)阳性35例(52.2%),IA2A阳性19例(28.3%),ZnT8A阳性16例(23.9%),IAA阳性16例(23.9%),ICA阳性10例(14.3%)。前4种抗体检测方法至少1种阳性者共56例(83.6%)。51例ELISA法GADA阳性包括了35例RIP检测GADA阳性中的33例、19例IA2A阳性中15例及16例ZnT8A阳性中的14例。经典1型糖尿病在发病初至半年内需要胰岛素治疗,而LADA平均在发病3.9年后需要胰岛素治疗。2例FT1D患者起病急,发病时血糖分别为41.1和23.1mmol/L,HbAlc分别为7.8%和6.5%,空腹及餐后血C肽均小于0.03μg/L或不能测出。结论ELISA检0n.0GADA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联合多种抗体检测对T1DM诊断作用有限。FT1D起病急骤,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S)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3组,DPN组32例,DM组25例,对照组30例。采用美国NicoletVikingⅣ型肌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率,固相酶免法测定各组抗GSIgM抗体、抗GSIgG抗体,同时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糖化血红蛋白(HbA21C)、一氧化氮(NO)。结果 DPN组患者抗GSIgM抗体、抗GS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5.6%和34.4%,显著高于DM组及对照组(P<0.01)。DPN组抗GSIgM抗体与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分级(DPNC)、HbA1C、IL-1β、TNF-α和NO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病程及IL-2呈显著负相关;抗GSIgG抗体与DPNC呈显著正相关。逐渐回归分析,对抗GSIgM抗体有显著作用的因素依次为DPNC、NO、IL-1β,对抗GSIgG抗体有显著作用的因素为DPNC。结论 抗GS抗体的检测可作为了解DPN自身免疫介导损伤的一项免疫学指标,对DPN的诊断及病情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蛋白芯片技术对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自身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芯片法检测抗dsDNA、抗Ro-60/SSA、抗Ro-52/SSA、抗SSB、抗Jo-1、抗磷脂IgG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蛋白芯片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分别统计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均阴性和单阳性的标本数目.并进行评价。结果 芯片法检测ANA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60%.芯片法对其他6种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70.0%~87.5%、特异度为92.7%~98.9%。结论 蛋白芯片法检测自身抗体与常规方法比较,特异度较高,有待进一步改善技术提高其灵敏度。  相似文献   

20.
两种胰岛细胞抗体染色亚型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调查胰岛细胞抗体(ICA)亚型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DM)临床表现多样性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急性起病Ⅰ型DM(58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DM(LADA,45例)、2型DM(325例)及正常对照组(59例)血清,ICA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测定。根据ICA染色形态对全部ICA阳性血清进行亚型划分,再用患者血清和抗胰高血糖素抗体或抗胰岛素抗体进行免疫双重染色,鉴定不同ICA亚型着染的胰岛细胞类型。结果 ICA在1型DM、LADA、2型DM及正常对照者的阳笥率分别为67.24%1、51.11% 、9.54%、1.69%。在光镜下,ICA可区分为两种染色形态:使整个胰岛弥漫着色的称为弥漫型,仅使胰岛周边的部分细胞着色的称为边缘型。免疫双重染色证实,弥漫型ICA使胰岛α、β细胞着染,边缘型ICA仅使α细胞着染。2型DM中边缘型ICA的比例(18/31)显著高于1型DM(4/39)或LADA(3/23)(P<0.001)。DM患者中,弥漫型ICA与边缘型ICA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轻、空腹血糖高、残存胰岛功能差。结论 临床上诊断为2型DM的患者中有9%可能为LADA。自身免疫性DM的临床亚型与不同的ICA染色亚型有一定联系,弥漫型ICA患者病情重,进展较快,而边缘型ICA可能与缓慢进展的β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