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失为主要的病理改变,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更简便、更稳定的鱼藤酮诱导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制作鱼藤酮葵花油乳化液,分别通过连续1周、2周及3周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5 mg·kg-1·d-1)的方法给三组雄性SD大鼠用药,并与正常对照组及葵花油对照组比较,于1周、2周及3周分别观察并评价相应的三个鱼藤酮组的大鼠的行为学、中脑黑质的病理学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免疫活性的改变.结果 低剂量(1.5 mg·kg-1·d-1)长期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诱导雄性SD大鼠出现行为学、中脑黑质的病理学以及TH的免疫活性的改变,其变化程度均与持续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行为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在三个模型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以及三个模型组两两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评分与用药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848;在病理学上,与两对照组相比,三个模型组中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残存神经元变性,可见嗜酸性小体;在TH免疫活性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个模型组的大鼠黑质的TH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t=29.882、44.799、59.697,P=0.000、0.000、0.000),均有统计学差异,且TH阳性细胞计数与用药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958.此模型成功率为62.5%,死亡率为18.75%,18.75%的大鼠对鱼藤酮不敏感.结论 以1.5 mg·kg-1·d-1的鱼藤酮剂量对雄性SD大鼠进行诱导,持续用药3周可成功制作出鱼藤酮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且该模型操作简便、费用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长期低剂量皮下注射鱼藤酮的方法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12只,实验组给予l.5 mg/( kg? d)鱼藤酮皮下注射,对照组注射等体积葵花油,连续30 d,每周停药1 d。给药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结果对照组行为学改变不明显,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多;实验组出现明显的行为学改变,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符合PD的诊断标准。结论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可成功制备SD大鼠帕金森病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燃煤型氟中毒大鼠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为地方性氟中毒引起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氟组(3.3 mg/kg)和高氟组(106 mg/kg),每组30只,雌雄各半。除对照组食用正常饲料外,其他各组均食用不同配方饲料,复制氟中毒大鼠模型。6个月后采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黑质胆碱酯酶活性,然后取中脑黑质进行尼氏染色,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及TH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3组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测量TH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主要有:尿氟含量逐渐增多(P〈0.05);学习记忆能力与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P〈0.05);黑质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TH阳性神经元减少(P〈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大鼠随染毒剂量的增加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增多,这些变化可能是氟的神经毒性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5.
牛建一  徐芳 《山东医药》2010,50(11):56-57
目的探讨绿茶多酚对偏侧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羟多巴胺(6-OHDA)组和绿茶多酚组各12只,后两组于纹状体内立体定向注射6-OHDA制作PD模型,绿茶多酚组在造模前5d予绿茶多酚(400mg/kg)灌胃,共2周。造模4周后免疫组化法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比色法观察中脑氧化应激水平。结果绿茶多酚组、6-OHDA组损毁侧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但绿茶多酚组显著高于6-OHDA组(P〈0.01);6-OHDA组损毁侧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绿茶多酚组(P〈0.01)。结论绿茶多酚对偏侧PD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模型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模型的实用性及黑质神经元的凋亡特征。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大鼠模型,5周后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黑质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对比其凋亡情况。结果在梯子实验中,PD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行走速度下降,行走时间延长(P〈0.05),行走失误率显著增加(P〈0.01);在跑步机实验中,PD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持续爬行时间显著缩短,一定时间内的跌落次数增加(P〈0.01)。组织学观察PD模型大鼠注射药物侧黑质神经元显著减少,凋亡细胞显著增多,胞质染色加深。结论本文造模大鼠在自制梯子和跑步机实验中的行为学改变与黑质神经元凋亡程度相一致,此实验方法可以初步用于PD大鼠模型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当代药物治疗与神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余森病(Pal-kinson disease,PD)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典型临床特征,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神经元选择性死亡和残存神经元内Lewy小体存在为特征性病理标志。PD是目前唯一有高效对症治疗的慢性神经变性疾病,但症状性治疗似并不能改变潜在的神经变性进程,探寻可能减缓、终止甚至逆转疾病进展的神经保护治疗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PD当代药物治疗与神经保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在脑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单侧黑质致密部立体定向注射0.2μg、2μg、8μg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自主行为和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HE染色观察黑质变性和Lewy小体形态;应用免疫组化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利用HPLC测定纹状体区多巴胺和高香草酸含量。结果 注射lactacystin 0.2μg组未见异常;注射2μg和8μg组大鼠出现进行性的运动迟缓、少动、震颤、头向健侧倾斜;注射阿朴吗啡后,8μg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向健侧旋转运动;给药后3周,病理检查发现2μg和8μg组大鼠黑质变性,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呈强阳性的嗜酸性包涵体;TH阳性细胞数分别减少了68.24%(P<0.05)和83.29%(P<0.01);纹状体区多巴胺、高香草酸含量分别减少了69.63%、67.80%(P<0.05)和81.54%、85.62%(P<0.01)。结论 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α-synuclein降解受阻,是Lewy小体形成、黑质变性最终导致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主要病理变化是在黑质致密部等处DA神经元严重缺失,残留神经元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称Lewy小体。PD是一个集生理退化、环境因素与病理损害等造成的错综复杂、交互影响的一个改变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对PD发病机制从多种角度、不同环节、相互作用进行了多方位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纹状体炎性反应2周后,急性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中毒对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CO组、LPS组、CO+LPS组和对照组,观察大鼠在染毒后不同时间点的尾静脉血24h内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变化、行为学改变、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OX-42(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纹状体DA含量变化。结果染毒鼠均达到持续24hCO重度中毒(HbCO〉50%)。CO+LPS组大鼠染毒后14、21、28d的30min内平均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下降(P〈0.05),小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并异常激活,TH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减少43.2%(P〈0.05)、46.5%(P〈0.05)和63.7%(P〈0.01);DA分别降低33.0%、39.0%(P〈0.05)和53.6%(P〈0.01)。结论大鼠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发生炎性反应后,将加重急性CO中毒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增加CO中毒后患帕金森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刘扬  赵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68-157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这种选择性地损伤中脑DA能神经元的机制尚不清楚。大量实验显示PD致病的主要生化过程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近年来,动物模型和PD病人大脑组织学研究显示.凋亡可能是引起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帕金森病(PD)多发病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病理改变主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神经元发生退行性死亡,并导致纹状体中DA递质含量减少,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减少、姿势平衡障碍等。PD的病因主要与老龄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1,2〕。活跃的脑神经元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可见,神经元正常代谢活动需要建立在脑线粒体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死亡和胞质中Lewy小体形成。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还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情绪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通常人们只关注PD的运动症状及体征,但是对其非运动症状,包括抑郁和痴呆研究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构建帕金森病(PD)模型,从泛素-蛋白酶体功能角度探讨PD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注射法在大鼠黑质致密部上方注射乳胞素;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光镜下中脑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黑质细胞α-synuclein表达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结果 注射乳胞素后大鼠逐渐出现运动迟缓、少动、震颤等行为学异常,阿朴吗啡诱导出向健侧旋转行为;3 w后黑质部TH阳性细胞减少,部分黑质细胞内出现α-synuclein免疫反应晕强阳性的Lewy小体.结论 乳胞素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蛋白聚集、包涵体形成,应用乳胞素可成功构建PD模型;蛋白酶体功能异常可能在P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帕金森病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慢性进展性变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不明,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凋亡,临床主要表现运动缓慢、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桥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桥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桥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桥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 vs(7.35±0.98)Hz,P0.05;(4.09±0.34)Hz 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桥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桥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 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桥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及肌间神经丛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障碍时,肌间神经丛有无形态学异常并探讨胃肠功能异常的机制。方法 30只大鼠分成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20只),糖尿病组用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4个月后测定两组大鼠胃肠传输速率,并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回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和氮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胃肠传输速率明显延迟,回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P〈0.01),氮能神经节和氮能神经元的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和P〈0.01)。结论 糖尿病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内胆碱能神经减少,氮能神经增多,这可能是导致胃肠传输速率延迟的重要原因,由此引起小肠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J34对帕金森病(PD)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PD小鼠模型,2、24、72h后取中脑组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观察DA能神经元的损害情况,同时应用多聚ADP核糖聚合物(PAR)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ARP的活性改变。另经PJ34预处理该模型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出现一过性PARP的过度活化,1134预处理显著抑制PARP活性,减轻PD小鼠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的脱失现象(P〈0.01)。结论PARP的活性改变在PD的发病过程发挥重要作用,PJ34通过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PD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影响中老年人运动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缺失、残存神经元内出现路易小体(LB).至今散发性PD的病因不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环境因素中的杀虫剂接触可能是PD潜在的危险因素,经常接触农药的人群PD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暴露人群.鱼藤酮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化合物,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是最广泛应用于农业除害和鱼塘清理的杀虫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鱼藤酮可能对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与PD之间可能存在潜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VE对慢性镉中毒小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对慢性镉中毒小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染镉同时给予大量VE,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黑质神经元的细微结构,并用细胞形态计量方法对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反应神经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VE加镉组小鼠中脑黑质区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与镉中毒组比较有明显不同,黑质神经元胞核体密度、数密度等形态学参数与镉中毒组比较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抗氧化剂VE对慢性镉中毒组小鼠黑质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