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脑卒中瘫痪下肢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张国初  陶玉梅 《现代康复》2000,4(4):516-51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采用神经促通技术对35例脑卒中患瘫痪下肢进行康复治疗,另29例作为对照组,用FUGL-MEYER评分方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组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方面治疗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性差异(P〈0.01)。结论:以神经促通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有助于脑卒中瘫痪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者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促通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康复治疗程序对脑卒中偏瘫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随机分为传统康复疗法组和现代理疗组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患总的运动功能,包括上肢,下肢,腕和手的功能及平衡,感觉,关节运动,关节疼痛方面的功能均有显改善。结论: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偏瘫患整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偏瘫痉挛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神经促通技术联合强制性运动治疗模式,研究组使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5次/周,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表、日常Bathel指数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恢复其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并对治疗前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效率上肢达47.5%,下肢达60%;有效率上肢达95%,下肢达97.5%。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治疗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同时施以常规针刺疗法,对照组仅施以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ger测量得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治疗组继发性残疾的发生率20.51%,对照组为43.74%。结论针刺结合促通技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y-Meyer评定(F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FAC、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偏瘫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患者神经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收治的109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运动组,其中常规组共54例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包括下肢主被动关节训练、肌力训练等,运动组55例实施运动康复疗法进行训练。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血糖水平及死亡率等。结果治疗后运动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10 m步速(10MWT)均高于常规组(P<0.05);运动组的餐后2 h血糖值、空腹血糖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PNF技术、Bobath技术、姿势控制训练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进行训练,每天5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20min,持续治疗3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易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B组下肢FMA、BBS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的改善幅度较A组显著(均P0.05)。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6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PNF组和联合治疗组三组, 每组12例。冲击波组只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 PNF组只接受PNF技术治疗, 联合组同时接受体外冲击波和PNF技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冲击压力强度2.5 bar, 频率10 Hz, 每块肌肉冲击2000次, 每周2次, 共治疗4周;PNF技术治疗每周不少于3次, 每次30 min, 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足偏角、10 m步行时间(10 MWT)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3组患者的肌张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指标进行治疗效果评定。结果①治疗后, PNF组和冲击波组分别出现8例和9例的小腿肌张力下降, 联合治疗组12例患者张力均出现下降;PNF组、冲击波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肌张力评分分别为(1.25±0.62)、(1.17±0.58)和(0.33±0.49)分, 均较组内治疗前[PNF组(1.92±0.67)...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加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ATE及Time值)、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估2组患者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8周后,2组ATE值及Tim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BBS、MBI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PNF疗法;对于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两者未见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20d;于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表(China Stroke Scale,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EU、ARAT、MBI、FIM评分高于对照组,CSS、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神经促进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张肌力训练、桥式运动、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协调与运动控制训练等)、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测试及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及改良Ashworth肌痉挛分级(MAS)对患者下肢肌痉挛及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膝肌PT、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肌痉挛MAS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水中运动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下肢肌肉力量、痉挛程度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水中运动疗法+常规康复治疗+电针治疗)、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电针治疗),每组31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10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肌肉力量、MWS、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MAS分级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下肢肌肉力量、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AS分级评分、CS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水中运动疗法联合电针疗法可有效提高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早期干预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对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更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