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采用心电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大及左心室肥大并劳损患者各3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再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两组心电图和二维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超声诊断显示为左心室肥大患者未出现室壁增厚、心室扩大征象,左心室肥大伴劳损患者二维超声征象为左心室室壁增厚或扩大。结论:在左心室肥大诊断方面,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效率较心电图更高,但从诊断成本来看,心电图诊断费用更低,操作更加方便,可重复检查。在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过程中,心电图作为辅助措施,可进一步提升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就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其入院顺序的奇偶性为依据进行交叉分组,一组称为参照组并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另一组称为研究组并利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检查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中72例阳性、3例阴性;常规心电图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中50例阳性、25例阴性;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特异度、敏感性、准确度分别为40.00%、78.00%、65.33%,与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的33.33%、69.44%、68.00%相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特异度、敏感性、准确度相似于超声心电图,且具有廉价、简单方便(心脏彩超总收费278元/例,平均耗时约需25分钟左右,需要提前预约,12导联同步心电图收费29元/例,耗时平均约2分钟左右,随时可做)等优势,适合用于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早期诊断,但不能作为评定该病的标准,建议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8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计算24小时全天、白天、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同时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LVH)和无左心室肥厚两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及血压负荷值的增高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山海丹治疗冠心病2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0例,疗效显著。心胶痛总有效率96%,心电图改善者44.8%,频域心电图有效率86.1%。对血脂、血液流变学,超声心动图各项改变,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诊治的意义。方法:对本院儿科收治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3例,于住院后作心电图、X线心脏摄片及二维和/或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本组43例均有心脏形态学改变,表现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超声心动图尚显示心内膜呈弥漫或不规则增厚达3~6mm。结论:1岁以内患儿突发心力衰竭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必不可少,对临床诊断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21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HCM)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的 2 1例患者作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 (HCM)的主要心电图改变有心律失常 (76 .2 % )、左室肥厚 (47.6 % )、ST—T改变 (57.1 % )和异常Q波 (61 .9% )。结论 心电图对HCM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1996年5月,我们应用超声心电图检查中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300例,其中17例患者心脏有独特改变,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符合1985年TOPOi等报告中命名为中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1]的诊断,现将这17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如下。1检查方法和结果1.1观察对象按照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30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17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50~83岁)心脏特点,有严重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室壁厚度≥1.65cm,室间壁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l,无瓣膜损害及冠状动脉疾病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及它们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并与这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4.6%(59/79),特异度为52.6%(10/19),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48.1%(38/79) 特异性为68.4%(13/19)。结论 ecg仍是简便和较为敏感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率,故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伴心肌缺血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德桓  郭树龙 《中医杂志》1999,40(6):345-347
中医辨证组28例,西药对照组12例,分别根据辨证结果处方用药并口服心痛定,卡托普利,通过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常规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其降压,左室肥厚逆转率,纠正心肌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4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依据心超阳性加以分组,左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采用心电图Cornell指数和Sokolow-lyon指数进行计算,回顾相关资料。结果:本组高血压患者共140例,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室肥厚59例,其中心电图Sokolow-Lyon指数13例为阳性,具体敏感性为22.0%;心电图Cornell指数20例为阳性,具体敏感性为33.9%。两组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具有易于操作、无创的特点,具有一定敏感性,可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诊断中应用,以提高疾病检出率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 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的超声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等。结果 16例NVM二维超声心动图均可见异常丰富的粗大肌小梁和肌小梁间深陷隐窝,彩色多普勒肌小梁间深陷隐窝见低速血流信号充填,并与心腔相通。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是本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测定、冠脉造影检查,将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及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测结果的符合性进行比较,判断二者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效果。结果:经研究显示。超声心动罔和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及范围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与冠脉造影的符合率比较,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发现11例心梗并发症,心电图发现1例心梗并发症,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常规心电图方便、快捷,可迅速对患者作出定性诊断,超声心动图能详细显示患者的心脏形态,利于心梗并发症的检出。临床将二者有机结合,对患者的诊疗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 h血压呈非勺型者61例(52.1%),呈勺型者56例(47.9%);非勺型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高于勺型组(P均0.05);非勺型组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后壁肥厚、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较勺型组高(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50%以上血压有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左室肥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质量的超声心动图观察及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曹淞申,李培祥为了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质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采用M型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患者组: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对临床确诊的肺心病病人进行了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对照检查,并分析和比较二项检查对肺心病右心室肥厚诊断的敏感性,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器材和方法:全部病例心电图采用日本6511型,均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阳性标准为:(1)右胸导联呈qR型,qRs型或Rs型,R/S>1,aVR导联呈qR型,左心导联呈rS型,(2)电轴右偏。超声心动图采用Al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50例体表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5.33%,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或同时伴有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97.26%,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伴或不伴T波改变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35.06%。结论:虽然临床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有较好提示作用,但并非为冠心病所特有,尤其对于不伴有ST段抬高的ST—T改变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超声二维心动图判定胎儿单心室对优生优育工作的价值。方法:采用超声扫查怀孕期准妈妈们的宫内胎儿发育情况,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胎儿横轴切面,沿胎儿胸腔横向扫查获取心尖四腔心切面,显示房室瓣数量以及房间隔状况,仔细观察,判断单心室。结果:通过超声扫查14960例怀孕中、晚期的准妈妈们的宫内胎儿数共计15000例(40例为双胞胎)中,患单心室者3例,发病率为万分之二。结论:判断胎儿单心室,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心切面,观察室问隔完全缺、房摩瓣口数量、以及房间隔状况可有效的判定单心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心肌淀粉样变应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方法以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2年2月-2014年3月间经病理证实的100例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主要改变,并对比两种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意义与单一技术的诊断意义。结果: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95%,单一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64%。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优于单一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提高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率,从而降低诊疗时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在壮医目诊中应用裂隙灯显微镜的意义。方法:32例高血压病患者在壮医目诊中,同时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睛并拍片。结果:壮医目诊中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均清晰显示32例患者均存在目诊肉眼观察所未发现的心血管并发症,经心电图及X线胸透或超声心动图确诊20例左心室肥厚,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心律失常。结论:在目诊中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可早期发现高血压并发症,对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系统瓣膜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笔者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92例左心系统瓣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3D重建以及经胸壁二维超声(TTE)检查,构成三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对患者的瓣膜活动、结构和形态等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对比分析全部92例手术治疗患者的3D图像、二维超声声像图以及术中瓣膜情况。分析和建立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3D重建以及经胸壁二维超声(TTE)状态下,人工瓣与主动脉瓣环最大直径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回顾方程。结果:3D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左心瓣膜整体结构和状态,3D重建确诊的瓣膜局部解剖信息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部分病变显示中,3D超声声像图能够为超声检查和诊断提供有益补充。同时,人工瓣规格选择与3D主动脉瓣环最大直接检查结果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性(P0.05),与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更加密切(P0.05)。结论:由本研究结果可知,与经胸壁二维超声检查相比,三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图像清晰度更高,能够为左心瓣膜疾病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提供更加可靠与准确的信息,三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对于左心系统瓣膜疾病患者主动脉瓣环最大直径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能够为人工瓣膜规格的选择与手术方式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