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因不明下消化道出血介入性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下消化道出血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5例原因不明下消化道出血,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造影,通过导管注入垂体后叶素或和明胶海绵、螺圈等止血。结果:32例造影呈阳性,造影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0%,止血有效率90.1%。结论:介入性方法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2—2002年期问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行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其中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5例予以经导管栓塞术。结果 显示出血灶23例(92.0%),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5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15例)以及动静脉畸形(2例)。5例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永久性止血;20例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后24h复发出血1例。造影后17例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11例;术前血管造影与外科术后诊断符合率为88.2%。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诊选择性内脏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 11例患工行13次选择怀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10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脉影响结合介入栓塞入止血,能够使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惠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诊疗的因素。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选择性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动脉后采用栓塞治疗或注射加压素治疗。结果 45例中37例发现出血征象,阳性率为82.22%(37/45)。对其中31例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治疗有效率为87.10%(27/31);6例注射加压素治疗,其中2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DSA不仅可明确诊断消化道出血,还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止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穿刺右侧股动脉后,将5FYashiro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髂内动脉造影,对部分疑有病变部位以3F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造影有阳性发现时,保留靶血管内导管,将患者送往外科手术;对有栓塞适应证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结果血管造影阳性率为66.67%(12/18);5例可见对比剂外溢,间接征象包括肿瘤血管及染色2例,血管性病变5例。6例DSA阴性。5例经导管栓塞后即刻止血。结论 DSA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结果!!例患者共行!'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 !%例获得满意止血效果.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结合介入栓塞止血,能够使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得到及时的定位诊断和迅速、有效的治疗,是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价值与治疗疗效。方法搜集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25例,均行DSA检查,对于阳性患者进行明胶海绵栓塞+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结果DSA检查发现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72%,直接发现出血点10例,行明胶海绵栓塞+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怀疑出血点8例,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其中胃十二指肠区域出血患者6例,其余小肠区域出血9例,结直肠出血3例;溃疡疾病导致出血5例,肿瘤性病变2例,憩室1例,血管性病变4例,吻合口出血6例。术后再出血3例,内科继续保守止血治疗4例,外科手术治疗6例。结论介入治疗方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DSA和介入栓塞术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急性出血患者22例,包括肝脏损伤出血4例,产后大出血7例,人流术后出血2例,大咯血6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DSA,明确诊断及出血动脉后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和/或聚乙烯醇颗粒。结果所有病例DSA均显示出血阳性征象,表现为造影剂外溢。22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随访3~24个月,1例大咯血患者在治疗后第4个月出血复发,遂行二次栓塞止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对诊断急性出血有较高的价值;介入栓塞术微创、并发症少,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出血,宜作为急性出血治疗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而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的38例患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资料。结果 38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均查明了出血病因,并于镜下成功止血;其中11例息肉出血,2例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均在急诊结肠镜治疗后痊愈,治愈率100.0%。结论急诊结肠镜检查可查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对息肉性出血和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进行病因性治愈;对其他出血性疾病起到临时止血,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急诊结肠镜检查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术中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于经内科综合治疗不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转外科行剖腹探查,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19例患者中有17例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术中内镜检查对于小肠出血是一种操作较简便、出血检出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陆永良  顾凤元 《腹部外科》1997,10(5):219-220
作者自1988年1月至1995年1月,对38例经常规检查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作定位和/或定性诊断,出血诊断率84%(32/38)。31例手术治疗,送病理检查均明确病因。并提出选择性动脉造影后,动脉内留置导管,术中推注美蓝作定位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切除出血病变肠段。亦可用于经导管动脉内推注血管收缩性药物,作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出血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1999年3月至2005年9月间收治的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出血患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者8例,以腹腔出血为主者21例,以假性囊肿内出血为主者3例。2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证实为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23例行超选择性栓塞以控制出血,8例行多次栓塞治疗,3例栓塞失败后给予垂体后叶素灌注控制出血。另有3例患者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胰源性门脉高压导致的静脉破裂出血,其中1例通过介入断流和放置支架控制出血。3例患者未找到出血血管,行手术治疗。32例患者中治愈2l例,死亡11例,无1例发生血栓形成及脏器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出血时应尽早行血管造影,同时结合增强CT、磁共振血管造影及消化道内镜迅速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介入治疗可作为控制出血的首选治疗措施,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出血的2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例病人中有14例为术后早期出血,其中消化道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10例;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止血,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栓塞止血,其余10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有6例病人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均为腹腔内出血;其中1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破裂出血,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有3例为术后吻合口漏引起出血,经手术止血后2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1例病人为血管夹在拔除腹腔引流管时脱落引起出血,经手术治疗止血成功;1例病人腹腔内出血原因不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腹腔出血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病因灵活选择止血方法,DSA及胃镜检查可帮助诊断及治疗,有时可避免再次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介入诊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对38例出血征象阳性的患者中37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微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9例动脉造影中38例出血征象阳性,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接受栓塞治疗的37例中,止血成功36例(其中3例行第2次栓塞),均未发生与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最终2例患者转剖腹探查手术。结论介入技术是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迅速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出血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胆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前出血患者21例,其中胆道结石伴感染15例,肝肿瘤2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胆囊癌1例,肝脓肿1例;术中出血患者4例,均为胆道取石术中出血,3例为胆管壁损伤出血,1例为结石卡压致左肝内胆管左门静脉瘘出血;术后出血患者7例,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4例,胆肠吻合术后1例,经皮肝穿术后2例。10例保守治疗,9例痊愈,1例死亡。5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与介入栓塞治疗,4例止血成功,1例失败后手术治愈。13例行手术治疗,均痊愈。4例术中出血,3例采用胆道镜直视下电凝法治疗,1例行左半肝切除治愈。结论胆道结石伴感染是胆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医源性操作及创伤性胆道出血逐年增多,及时分析胆道出血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提高胆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手术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经内镜、血管造影、增强CT扫描及核素扫描均不能明确下消化道出血部位及原因、由于反复出血或出血凶猛而采用剖腹探查诊治者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血管发育不良或畸形(5例),其次,小肠憩室2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3例原因不明。最终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右半结肠切除(7例),其他有病变小肠段切除3例及结肠次全切除1例。死亡率27.3%,再出血率18.2%。结论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人可以通过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及治疗,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凯  窦永充 《腹部外科》2000,13(4):239-240
目的 探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上消化道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共行 12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栓塞 ,9例获得止血效果。结论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介入栓塞是有效、创伤性小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义并不明确,难治性消化道出血应包括:病因不明;病因难除或经内外科治疗难以控制出血;病人本身伴发高危合并症,病情复杂和危重;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等4种情况。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内科、外科以及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受者出血性腹部外科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5年的626例次肾移植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2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5例术后发生移植肾破裂,8例发生肾周出血,消化道出血原因,5例应激性溃疡,6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为尿毒症性胃肠粘膜糜烂。诊断时常规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出血定位检查,能较好检出多部位及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应采取综合止血措施,手术止血时应严格与肾破裂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作者总结了本院1989年至1997年4月收治血管畸形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21例,其中18例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检查,16例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明确诊断率88.9%,内窥镜检查14例,6例诊断肠道血管畸形,明确诊断率42.8%。进行保守治疗11例,9例止血成功出院,手术治疗9例,9例止血成功出院,内窥镜下电灼止血1例,止血成功出院。对本病的诊断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最为优越,治疗上应用药物止血及内窥镜下电灼止血可以达到止血目的,但难以防止复发,本文根据我们的治疗体会,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