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胞粘附分子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临床上已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都与粘附分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目前有关粘附分子在介导肝细胞损害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32只,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1)S组,即假手术组,开胸后穿线套环,不收紧结扎线。(2)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180min。(3)缺血后处理组。(4)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分别在结扎前、结扎30min、开放后1h、开放后3h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实验结束后,测定心梗面积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心梗面积均明显小于I/R组,电镜显示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轻于I/R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双下肢缺血后处理组的CK及cTnI的变化在再灌注期间均低于I/R组。结论双下肢与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粘附分子是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临床上已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都与粘附分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目前有关粘附分子在介导肝细胞损害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溶栓疗法、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心脏移植术等技术的广泛开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已成为当今医学科研的热点之一。镁离子(Mg2+)是人体继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之后的第4位阳离子,也是细胞内第2位最丰富的阳离子,在心脏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现就其在MIR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MIRI中Mg2+的改变及其影响MIRI是指心肌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临床表现为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相似文献   

5.
蒋鹏  赵明  刁玉晶  谷腾飞  马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40-1341,1348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未干预组(MI/R组)、参麦注射液组(S组),分组后S组每天注射参麦注射液10ml/kg连续3d,sham组及MI/R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按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后放松再灌注90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心肌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1)心肌细胞ICAM-1蛋白的表达升高;(2)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抑制ICAM-1表达上调;(3)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抑制这种作用与抑制ICAM-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P-选择素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选择素属于细胞粘附分子中的选择素家族,合成并贮存于静息的血小板a颗粒、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体。P-选择素介导的细胞粘附是机体正常防御和生理止血得以存在和维持的重要基础.但内皮细胞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持续或增强又可导致组织器官炎症免疫损伤及缺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作为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其重要的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及维生素E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4w进行MIR处理。糖尿病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MIR组和维生素E(VE)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ICAM-1蛋白表达。检测血清、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MDA含量和活性及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Ca++-ATP酶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MIR组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Ca++-ATP酶活性明显下降;血清、心肌MDA明显升高,血清、心肌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用,心肌I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用VE4w后与MIR组比,心肌线粒体Na+,K+-ATP酶、Mg++-ATP酶活性明显升高;血清、心肌MDA降低,血清、心肌SOD和GSH-Px活性升高,心肌ICAM-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维生素E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损伤,下调ICAM-1蛋白表达,拮抗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挽救缺血心肌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恢复血流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MIRI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涵盖心肌细胞凋亡、坏死、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个病理生理反应,均通过LncRNAmiRNA-mRNA的ceRNA调控网路实现,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故LncRNA可作为治疗或预防MIRI的临床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当前LncRNA对MIRI过程中各个方面的调控影响,希望可以对推动LncRNA在MIRI中的研究进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查阅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IL-1、IL-6、IL-8和TNF可引发和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TGFβ和IL-10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深入研究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生理现象,在维持细胞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机制及有利、有害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低温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溶液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一次性肺动脉灌注低温改良LPD液,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于CPB结束30min,取右上肺小块肺组织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肺灌注组ICAM-1、iNOS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肺灌注组eNOS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中低温改良LPD液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低温麻醉下体外循环 (CPB)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为浅低温组 (30℃ )和中低温组 (2 6℃ )。在α稳态下 ,通过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液的动态血气分析及乳酸浓度测定 ,计算全身动脉及颈内静脉的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动 -颈内静脉乳酸浓度差。结果 CPB开始后 ,两组的动脉血氧含量、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迅速下降 (P <0 0 1,P <0 0 5 ) ,随着复温又迅速升高。在最低温度点时 ,组Ⅰ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高于组Ⅱ (P <0 0 5 ;P <0 0 1)。两组的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 ,但各温度点的动 -颈内静脉血的乳酸浓度差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始终接近零值。停CPB时 ,两组的动 -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仍明显低于转流前水平 (P <0 0 1)。结论 浅、中低温麻醉下的体外循环 ,均可满足CPB过程中的脑氧供需平衡 ,进一步的体温下降并未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CPB结束后 ,脑氧代谢可能会继续升高 ,是否发生脑氧供需失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对心脏起搏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经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的心脏起搏患者为研究组及32例无心理问题的心脏起搏患者为观察对照组,另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其血浆细胞粘附分子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结果心脏起搏患者血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有焦虑抑郁心理问题者又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结论心脏起搏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纤溶活性明显下降,而焦虑抑郁状况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搏动性血流灌注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替换或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膜替换术65例,用双盲法选择病例,其中体外循环搏动性血流灌注33例,平流灌注32例,两组比较:搏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提高,术中尿量明显增加,术后用呼吸机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肢体末梢皮肤温度恢复时间提前,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例数,时间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血红蛋白尿例数有所增高,血小板计数(PC)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搏动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呈进行性增高,平均每30min增高6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证明搏动性血流灌注明显优于平流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内直视术围术期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46例,均CPB下行室缺修补术。分别于术前(T1)、主动脉阻断开放即刻(T2)、开放后30 min(T3)、开放后1 h(T4)、术后6 h(T5)、术后24 h(T6)采集外周动脉血,测定I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分析各指标在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分别分析IMA与cTnI峰值浓度的相关性,以及IMA峰值浓度与主动脉阻断时间(aortic cross-clamp time,ACCT)、体外循环时间(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CPBT)的相关性。结果对照T1,在T2、T3、T4、T5时各指标测定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IMA与cTnI呈正相关(r=0.815,P=0.001)。IMA与ACCT、CPB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5、0.652,P=0.001)。结论IMA在CPB心内直视手术后迅速升高,峰值出现早于cTnI,但持续时间较cTnI短,更有利于心肌损伤的早期检测及再发心肌缺血的诊断。IMA与cTnI的峰值浓度呈正相关,提示IMA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可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术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血管手术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本科1996-01~2002-12间2349例心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消化系统功能功能障碍的特点,总结其高危因素、病变类型、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 共有33例(1.4%)患者出现术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以麻痹性肠梗阻(11/33,33.3%)和上消化道出血(9/33,27.3%)最为多见。保守治疗26例(78.8%),手术探查7例(21.2%),死亡5例(15.2%)。肝功能不全和缺血性肠病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结论 心脏术后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高龄、胃肠疾病史及围术期循环不稳定是其高危因素。早期明确诊断和积极干预是决定病情转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 (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影响。方法 把 2 2例CPR病人基础生命支持 (BLS)后随机分常规组与亚低温组各 11例 ,用放免法测定各自CPR后 2h、6h、12h、1d、3d、5d血浆TNF -α的变化。结果 ①亚低温组各时点血浆TNF -α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 0 5 ) ;②常规组血浆TNF -α含量在各时点呈先升后降 ,1d出现峰值 ,亚低温组没有出现峰值。结论 ①亚低温有显著抑制心肺复苏 (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TNF -α释放作用 ,减轻心肺复苏(CPR)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 ,有利于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②TNF -α参与了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杰  蒋迅  刘娟娟 《现代保健》2014,(24):31-33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对患者循环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35例(Q组)和对照组35例(D组)。Q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过程中吸入1%~3%的七氟醚,D组在麻醉诱导和体外循环中不使用七氟醚,使用异丙酚。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术后ICU留置时间等。结果:与D组比较,Q组在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压波动较小,更平稳(P〈0.05);气管导管带管时间和术后在ICU留置的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吸入七氟醚麻醉能使循环功能更稳定,心、肺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乌司他丁 (UTI)对机体肾脏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心内直视术 40例 (ASAⅡ~Ⅲ级 )分为 2组 :乌司他丁组 (U组 ,n =2 0 ) ,于麻醉后、CPB开始前将UTI 2 0万U溶于 2 0ml 0 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 (约 10min) ;若CPB时间超过 4h ,可在CPB开始 4h后追加 1次 ,剂量方法同前。对照组 (C组 ,n =2 0 )不用UTI。分别于麻醉前及CPB结束 3h后检测血Bun、Cr及尿NAG、RBP、α1-MG、γ -GTP ,统计尿量并计算排尿量 /输液量。结果 麻醉前 :两组病人间血Bun、Cr和尿NAG、RBP、α1-MG、γ -GTP及排尿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PB结束后 :⑴两组病人其尿γ -GTP、NAG均分别高于麻醉前( P <0 0 5 ) ,但U组二者均分别低于C组 ( P <0 0 5 )。⑵两组病人其尿RBP、α1-MG均分别明显高于麻醉前 ( P <0 0 1) ,但U组二者分别低于C组 (P <0 0 5 )。⑶两组病人其排尿量均明显多于麻醉前 (P <0 0 1) ,但U组高于C组 (P <0 0 5 )。⑷U组病人其排尿量 /输液量高于C组 (P <0 0 5 )。结论 UTI对CPB下心内直视病人的肾脏功能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体外循环造成的肺损伤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也应用于体外循环手术中的肺保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异丙酚在体外循环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