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琳  郭丽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28-31
目的:对产后抑郁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对237例产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广州市海珠区产后抑郁患病率与国内研究结果相比居中等水平。产后抑郁的主要临床表现,按严重程度排名前5位依次为自责、失眠、焦虑、悲伤、哭泣。产后抑郁组与正常组在产前焦虑、经济条件、睡眠不足、负性生活事件等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后抑郁与经济条件、负性生活事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要尽量消除不良因素,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方法:用自制生活量表及社会支持问卷、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00例产妇进行问卷测查,同时于产后48h抽血检测孕酮及雌二醇.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4%,剖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21%(P<0.05).抑郁组产后孕酮值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产后孕酮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比对照组有较多不良的心理体验和负性生活事件;生活压力大、家庭问题复杂在剖宫产组比顺产组多.结论:剖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比顺产高;产后血孕酮明显降低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而不良的心理因素是其心理学基础,负性生活事件是其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寻负性情绪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AMI)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91例AMI患者和90例正常人应用SCL-90,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人对照:AMI组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的有73例(80.22%)。心理健康状态方面:AMI组SCL-90的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人际、偏执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AMI患者存在更多的心理障碍,心理健康状态较差。AMI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负性情绪方面:AMI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较差的心理健康状态和更多的负性情绪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朱霞东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0):1190-1192
目的:探寻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学联系。方法:对116例脑卒中患者和115例正常人应用MMSE、EPQ、LES、SSRS、HAMD、HAMA等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组对照,在个性特征方面脑卒中组有更高的E分、N分,有更多的外倾行为和情绪不稳定性格(P<0.01);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负性情绪方面脑卒中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有缺陷的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及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邓永超  邹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53-1454,1462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相关因素。方法:对脑卒中组116例和正常对照组115例分别应用MMSE、SCL-90、HAMD、HAMA、LES及SSRS等量表进行调查并分析比较。结果:脑卒中组焦虑、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组的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锋文  何宏梅  吴斌  卢毅 《重庆医学》2016,(23):3220-322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神经精神心理因素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FD患者132例,根据焦虑、抑郁患病情况分为FD组和共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FD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分别为(12.54士5.69)分、(13.11±5.27)分;共病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分别为(19.83士3.25)分、(20.05±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BMI、婚姻状况、遗传史、负性生活事件、生活质量评分及合并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负性生活事件、生活质量评分及合并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是影响FD和焦虑、抑郁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D与神经精神心理障碍的共病率较高,其中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负性生活事件、生活质量评分及合并其他功能性胃肠病是影响FD和焦虑、抑郁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心身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8例口腔心身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并比较存在心理疾病和无心理疾病患者的各种相关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口腔心身症患者58例,发病率2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升高(P<0.05),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上升(P<0.05),58例口腔心身症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的患者共43例,无心理疾病的患者15例;与无心理疾病组比较,存在焦虑/抑郁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更高、负性生活事件数更多(P<0.05)、负性生活事件值更大(P<0.05).焦虑/抑郁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都显著低于无心理疾病组(P<0.01).结论:社会支持不足、负性生活事件可增加口腔心身症的发生率,控制负性生活事件,加强社会支持是预防口腔心身症产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病人心理健康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寻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学联系。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人应用MMSE,LES,SSRS,EPQ,SCL-90,SAS,S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组对照,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在个性特征方面脑卒中组有更高的E分、N分,更多的外倾行为和情绪不稳定性格;负性情绪方面脑卒中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特征和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寻生活事件、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病因学联系.方法对86例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人应用MMSE,LES,SSRS,HAMD,HAMA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与正常组对照,脑卒中组负性生活事件分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生活方式方面,脑卒中组在饮食不良习惯、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无规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方面,脑卒中组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负性情绪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伴有精神心理异常的IBD的患者进行抗焦虑抑郁及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已确诊的IBD患者60例,正常对照60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cale,LE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IBD患者及正常对照进行评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焦虑发生率IBD组>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IBD组抑郁发生率与正常对照比较P<0.01;(2)SAS、SDS评分结果显示:IBD组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P<0.01;(3)LES、SSRS评分结果显示:IBD组与正常对照比较负性事件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IB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正常人;(2)负性生活事件对IBD、患者精神心理有重要影响;(3)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度与IBD患者精神心理变化密切相关;(4)临床实践中应关注IBD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有明显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产后门诊妇女抑郁和/或焦虑症状现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国大城市产后妇女中抑郁和/或焦虑症状患病率。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04年6月1日到9月1日在北京、上海和成都3家医院的产科随访门诊连续收集分娩后妇女317例。由经培训的调查员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milton焦虑量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产后妇女中抑郁自评症状的检出率为3.5%.焦虑自评症状的检出率为4.4%,在具有抑郁和/或焦虑症状(HAD≥9分)的患者中,中重度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0.0%,中重度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28.6%。具有抑郁和/或焦虑自评症状者所生育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都良好.统计学检验未提示产妇妊娠合并症、分娩合并症与产妇抑郁和焦虑自评症状检出有显著关系,行剖宫术产妇焦虑自评症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顺产产妇。结论 中国大城市产后妇女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尽管低于发达国家.但鉴于我国每年较大的分娩基数,产后妇女中抑郁和焦虑现象仍应引起卫生管理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孕产妇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孕产妇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方法:用综合医院焦虑或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焦虑/抑郁障碍的孕产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症状自评定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哺乳方式构成差异有显著意义,干预组喂养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因素与发病有关,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协调医患关系,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石永丽  王艳侠 《河北医学》2014,20(2):332-33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情绪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产科122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进行分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情绪,产后出血率和产后24h出血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出血率4.9%,对照组产妇出血率1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情绪,降低产后出血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产痛程度及产程的影响。方法:VBAC产妇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阶段式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分别评估两组产痛和焦虑状况;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出血量,以及两组中自然分娩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的VAS评分、VAS-A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自然分娩率、出血率及胎儿窘迫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可有效缓解VBAC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 d、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增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结果孕期(HAD量表)焦虑发生率为5.5%,抑郁发生率为4.9%;产后(EPDS量表)2~3 d抑郁发生率为7.5%,产后42 d为13.5%,产后3个月为9.8%。产后2~3 d HAD与EPDS量表抑郁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345),但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9和0.001);各时点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较差。孕期焦虑对产后2~3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孕期抑郁对产后42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初潮年龄、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是孕期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胎儿/婴儿死亡、营养和担忧孩子喂养是孕期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抢救、产后饮食、产前思想准备和产前洁癖是产后2~3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设备是产后42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环境、有无请保姆和有无烦恼事件是产后3个月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孕、产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产后不同时期抑郁发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且不同时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孕期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故保健工作不仅要在产后开展,在确认怀孕后就应展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产前免疫性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37例RhD阴性孕妇产前血样及40例产后血样,分析产前抗D抗体的检出率、产后HDN发病率及其与母儿ABO血型配合性的关系。结果 16例(12.60%)RhD阴性孕妇多次妊娠者检测到抗D抗体,10例首次妊娠者均未检出;产前血清抗D抗体的检出率低于产后(P<0.05);RhD阴性孕妇妊娠RhD阳性胎儿且母儿ABO血型不配合时HDN的发病率高于母儿ABO血型配合者(P<0.05),属ABO血型系统者HDN的发病率高于属Rh血型系统者(P<0.05);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母儿ABO血型配合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产前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产后发生HDN的相关性尚不明确;ABO血型不配合对RhD阴性孕妇发生RhD-HDN有保护作用,但对产生抗D抗体的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敬清秀 《四川医学》2013,(10):1537-1540
目的 探讨产前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30例孕妇产前使用医院焦虑抑郁测定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产后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n scale,EPDS)对其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孕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均为7.69%;孕妇产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症发生呈正相关(P<0.05);非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P<0.05);产后抑郁症与产前、产后夫妻关系、居住条件、异常孕产史、产前并发症、孕期接受宣教、周围人的关心、产后泌乳量的关系非常密切(P<0.05).结论 产前心理状态不良、分娩知识缺乏、分娩心理准备不足、家庭不和谐、产后激素水平改变都有可能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做好孕妇产前、产后心理疏导,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新红  刘津予  李曦 《广西医学》2002,24(12):1928-1930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内分泌变化。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220例产妇的抑郁和焦虑情绪,用酶免法测定产妇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结果:220例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11.82%,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4.09%;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产前血清雌二醇和孕酮与无产后抑郁症的产妇相比无显性差异, 产后前雌二醇和孕酮显低于后。结论:产后低的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分娩时的产妇进行心理分析,针对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治疗,以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方法:我们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期间来院分娩的孕妇600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孕妇心理状况及精神状态详细调查、记录、分析,根据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治疗。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观察产程,统计各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吸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部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恐惧、焦虑、沉重、紧张心理,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进行心理治疗,可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924例产后妇女宫颈涂片检查及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引用脑神经网络模拟人工智能电脑技术, 对产后妇女行宫颈涂片检查并随访,研究产后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 确定产后细胞学异常妇女管理方案。方法: 采用电脑细胞学分析法(CCT) 、巴氏分级系统, 对924 例产后妇女行宫颈涂片检查, 结果异常者随访至正常。结果: 产后宫颈涂片CCT 异常检出率为7-25 % , 上皮细胞异常检出率为4-54 % 。结果异常者随访3 个月~14 个月, 38 例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 和性质未定的不典型腺细胞(AGUS) 患者病变全部消退, 2 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中有1 例消退,另1 例于宫颈圈电切除术(LEEP) 后3 个月失访。2 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 行LEEP 后, 1 a 内病变均消退。结论: 产后宫颈细胞学特点影响诊断。产后妇女ASCUS、AGUS 及LSIL 不需治疗, 可长期随访。对产后CCT 诊断为HSIL 的妇女应尽早行LEEP 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