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在小儿时期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自1981年Imbach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ITP以来,近年国内外应用较广泛,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我科应用该疗法治疗的16例ITP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治疗首选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大剂量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近几年本科采用大剂量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8例ITP,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湖南省儿童医院内科(410000)蒋耀辉,赵树木该文收集了1994年8月到1996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其中18例经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短程疗法联合泼尼松治疗,22例经泼尼... 相似文献
6.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大剂量丙种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其出血症状控制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单用激素治疗的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血小板稳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不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过去多以激素治疗为主。1981年,Imbach[1]首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ITP1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比较丙种球蛋白和激素的疗效,我们将有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地总结... 相似文献
8.
陈仕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3):438-439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重症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1.0mg/(kg.d),连用5天后减量,总疗程3~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IVIG每天400mg/kg,连用5天。每日检查血常规,观察两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等。结果26例患儿无一例死亡,治疗组显效率为85.71%,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显效率为41.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显效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剂量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重症ITP起效迅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丙种球蛋白0.4g(kg·d),连用5d,1周后重复,以后每周给予半量治疗,连用6~8次,泼尼松片1mg/(kg· d)口服,8周后减量,每周减5mg,到5mg时维持1~2个月;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毒副作用。观察周期为6个月。结果45例患者中显效27例(60%),有效14例(31%),进步1例(2.22%),无效3例(6.67%),总有效率91.11%,起效时间最短4d,最长2周,平均8d,半年后复发的有4例,复发率9.76%。不良反应有发热3例,恶心2例,失眠3例,头病2例,均未经特殊治疗或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应用丙种球蛋白可缩短病程,预后好,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尤其对出血程度重、血小板数量低及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能获得良好疗效。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6年9月~1998年10月应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ITP病人全系住院病例。16例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简称治疗组;19例选用强的松治疗...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HCMV活动性感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间接ELISA法对38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和31例健康儿童血浆(血清)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IgG、IgM检测,其中30例患儿同时进行了血灰黄层白细胞病毒分离。结果:ITP患儿中有15例检出高效价HCMVIgG,阳性率为39.47%;有6名检出HCMVIgM,阳性率为15.79%;健康儿童中高效价HCMVIgG检出者仅2例,阳性率为6.45%;HCMVIgM均为阴性。经统计学处理两组IgG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ITP患儿有HCMV活动性感染且可能是ITP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对ITP患儿进行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可为临床预测、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难治性ITP患者,根据免疫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9例应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21例应用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治疗;11例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连续4周,观察疗效.结果 CsA治疗组9例,有效6例(66.7%);VCR治疗组21例,有效15例(71.4%);DXm治疗组11例,有效7例(63.6%).且CsA治疗组患者的异常细胞免疫得以改善;而后两组大部分患者血小板抗体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经糖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无效的难治性ITP患者根据不同的免疫机制,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老年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方法29例老年人重症ITP患者分为两组(15例,14例),分别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400mg/(kg.d),中剂量100mg/(kg.d),静脉滴注5d。观察临床出血症状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相近,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升至≥50×109/L,达到峰值的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者发生脑梗死及心绞痛各1例,应用中剂量丙种球蛋白者无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迅速提高老年人ITP患者血小板水平,短期内控制出血症状。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诱发心脑血管缺血的潜在危险,中剂量丙种球蛋白的疗效与大剂量者相近,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更适用于老年ITP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剂量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寻求效价比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0年3月~2014年5月住院的6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32例患儿给予4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5d后口服强的松,B组32例患儿给予200m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5d后口服强的松,用药后每天检测血小板计数,记录患儿血小板上升时间、止血时间、达峰值时间和峰值,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均血小板上升时间、平均止血时间、血小板平均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平均达峰值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进步率分别为75.00%、18.75%、6.25%,总有效率为93.75%;B组显效率、有效率和进步率分别为68.75%、21.88%、9.37%,总有效率为9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强的松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价比高的治疗方案,可快速升高血小板和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5.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 P C R 和 E L I S A 技术对32 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 T P) 患儿的外周血进行了人细小病毒 B19( H P V B19) 、 E B 病毒( E B V) 、巨细胞病毒( C M V) 及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系列检测。结果:病例组 H P V B19 D N A 阳性8 例(25 .0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 E B V D N A 阳性2 例, C M V D N A 阳性3 例, H Bs Ag 和 H Be Ag 同时阳性2 例,4种病毒的总阳性率为46 .9 % (15/32 例) 。提示:近半数儿童 I T P 病例的发生可能与上述病毒感染有关,而 H P V B19 较其他病毒与 I T P 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照射脾脏治疗小儿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5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脏放射治疗小儿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的高能X线对患者脾脏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前后观察外周血血小板的数量,临床症状及体征。统计学采用配对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放疗后血小板数量较放疗前显著增加(P<0.001),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放疗结束2月后临床评价,有效率86.7%。1年后复查,有效率66.7%。3年后随诊,有效率60%。未发现与放射治疗有关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脾脏照射是治疗小儿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可避免脾脏切除。 相似文献
17.
VD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VD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长春新碱、地塞米松组成VD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结果显效8例(8/46),良效25例(25/46),进步13例(13/46),无效0例(0/46)。结论VD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内科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难治性ITP的临床资料,12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1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40min,术中出血量80~400ml,平均150ml,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皮肤瘀斑及出血点消失。随访半年,治愈11例(91.7%),显效1例(8.3%),11例(91.7%)血小板>100×109/L。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