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吉林省农田鼠类数量变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银川市开发区2002年7月份开展创建灭鼠先进单位活动,为此,邀请我站消杀科做好灭鼠组织实施工作,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7月20~26日对该区域进行了灭前鼠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鼠情,制定防治对策,我们于1986年11月至1991年11月,在余庆县白泥、龙溪、太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农田害鼠种类、组成及密度:6年来共布放29168夹次,捕鼠3337只,平均密度11.44%。经鉴定,捕获鼠隶属2目2科6种。其中黑线姬鼠3197  相似文献   

5.
居民区家鼠鼠情调查报告王肇军,刘天源,傅文彬我市居民区平房占一定比例,家鼠栖息场所较多,故本项调查在平房居民区进行。虽然1986年大面积灭鼠后家鼠密度一段时期维持在低水平,但家鼠的繁殖力非常惊人。为巩固灭鼠成果,对近两年居民区家鼠动态及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机场鼠害防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机场鼠害防制的有效措施。方法:根据1997~1998年云南某机场鼠情调查资料,分析机场鼠害严重的原因和机场灭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防制对策。结果:该机场鼠密度较高,成为鼠媒传染病流行的隐患,必须采取科学灭鼠方法,有效降低鼠密度,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结论:(1)机场应加强鼠情监测;(2)协同、全面地灭鼠;(3)药物灭鼠与环境治理相结合;(4)以优势种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  相似文献   

7.
徐康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11):526-526
目前 ,本市下水道鼠情调查中普遍采用食饵法与夹日法两法并存 ,为了解两种方法间的差异 ,我区于 1999年对两种调查方法进行比较。1 材料与方法监测时间为 1999年 3、5、8、10和 12月各 1次 ,每次先进行食饵法监测 3天 ,而后进行夹日法监测 3天。地点为居民区弄头、弄尾大窨井内各 10 0处 ,每天查看 1次 ,观察结果并更换新饵料 (饵料统一为新鲜小段油条 )。2 结果本次下水道食饵法共检查 30 0 0次 ,阳性数 2 0 2次 ,阳性率高达 6 .73% ;夹日法检查 30 0 0次 ,捕鼠 38头 ,捕鼠率为 1.2 7% ;经比较两者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 (χ2 =2 6 84.4,P …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防城港灭鼠达标五年后鼠密度及种群组成的调查结果。防城港1988年3月灭鼠达标,1993年3月调查:鼠密度夹夜法17.34%、粉迹法90.26%。已恢复到达标前的密度(t=0.73 P>0.05);褐家鼠、小家鼠是该港的优势鼠种,与灭鼠达标前相同。作者就该港今后鼠防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涪陵地区农田鼠种分布及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鼠情监测是农区鼠害防控的基础,调查广东省农田害鼠种群数量的消长动态,并对不同方法反映的鼠密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为科学灭鼠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先后采用鼠迹法和夹夜法调查样区鼠密度。鼠迹法:沿排灌渠或田埂设置2条调查线,调查线之间间隔50m以上,在调查线上每隔5m设置20cm×20cm的泥台,每条路线各设50个泥台;夹夜法:每月布放300夹夜,夹距5m,夹线间距50m以上,鼠夹晚放晨收。结果广东省农田害鼠全年鼠密度变化呈双峰型,每年出现2个高峰期和2个低谷期,8月和12月为高峰期,9月和2—3月为低谷期;捕获率、鼠迹阳性率和鼠迹指数均能很好地反映鼠类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且相互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捕获率(Y)-鼠迹阳性率(X):Y=0.115x+1.119、捕获率(1,)一鼠迹指数(X):Y=0.333x-1.078、鼠迹阳性率(y)一鼠迹指数(X):y=2.766x-16.332。结论夹夜法和鼠迹法在广东省农区鼠情调查中各有优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1.
粮食产量及气候条件对农田鼠类数量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粮食产量及气候条件对农田鼠类数量变动的影响潘会明,史良才,李枝金,李长江,石方坤,雷万义自然气候条件与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有一些研究报告[1,2].但纵向的观察研究较少,粮食产量对鼠类数量变动影响的研究也不多见。1980~1987年,我们在长江西陵...  相似文献   

12.
下水道中的鼠类种群是城镇鼠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鼠类的综合治理中,下水道的鼠害控制十分重要。目前下水道鼠情调查主要有鼠迹调查法、食饵消耗法,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捕到鼠,因而难以了解鼠种构成、鼠密度等情况;而食饵消耗法也不能肯定所有消失的食饵都是被鼠拖走。为探讨下水道鼠情调查方法,2005年3~11月我们在诸暨市暨阳街道采用新型鼠夹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贵州省余庆县鼠种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6—2001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余庆县家栖鼠和农田鼠种有8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83.97%;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5.16%。家栖鼠类在每年3、10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农田鼠类在每年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结论: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防制的关键时期,化学防治是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地回春,农田害鼠仍处于贫食阶段,并开始进入第一个繁殖高峰期。春季用抗凝血慢性杀鼠剂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不仅灭鼠、保苗效果好,且可压低农田害鼠的发生基数,争得全年药物灭鼠的主动权。夏秋季节,对鼠密度高的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田中,用急性杀鼠剂进行局部防治,可迅速扑灭鼠害,一般不必开展大规模的农田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对东方田鼠适口性好的饵料以配制毒饵,在发现东方田鼠可能迁移入垸时进行预防性治理。方法以防治农田害鼠常用的饵料——稻谷为对照饵料,比较西瓜、西红柿、梨、苹果、马铃薯、南瓜等饵料的适口性;同时,又以西瓜、西红柿、苹果、梨作对照饵料,分别与其他瓜果饵料进行适口性比较。结果西瓜、西红柿、苹果、梨、马铃薯对东方田鼠的适口性优于稻谷,摄食系数分别为4.73、4.15、3.40、3.28、1.85,尤以前4种饵料的适口性最佳,摄食系数均在3.00以上;在以瓜果饵料为对照的试验中,也以西瓜、西红柿、苹果和梨的适口性最好,南瓜的适口性最差,摄食系数均在0.30以下。结论可用含水较高的西瓜、西红柿、梨、苹果、马铃薯作为饵料配制毒饵,防治东方田鼠,尤以前4种饵料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区农田鼠逐月数量变动,分布以及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鼠夹法。结果:农田鼠密度为2.31%,以黑线姬鼠,大麝鼯为绝对优势种,全年出现5-7月数量高峰,与HFRS发病高峰6-8相吻合,黑线姬鼠,大麝鼯在室外分布广泛,但以河边沟渠,宅周,稻田为主,环境零乱,垃圾众多会影响鼠形动物密度,结论:控制野鼠性HFRS,应强化室外农田灭鼠,适宜时间为5月和冬季。  相似文献   

17.
我省是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重疫区。1996年以来 ,该病处于流行周期的上升时期 ,此间又经历了 1996和 1998年两次特大洪涝灾害 ,但通过几年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 ,全省HFRS发病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1 鼠情监测1995~ 1999年全省鼠情监测点共 7个 ,分布方位东、南、西、北、中 ,其中 5个监测县 (市 )是近几年HFRS防治重点地区。 5年监测结果表明 ,夹夜法鼠密度普遍处于中等水平 ,平均为 3.2 8% (2 .39%~3.80 % ) (表 1) ;农村高于城镇 ,平均为 4%左右 ,这是常年监测的密度 ,与预防HFRS所需控制的密度有一定差距 (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缙云县水库、山塘中蚁害情况的调查,部分水库蚁害严重,蚁害率达56%。分析原因,找出规律,运用"找、挖、杀、灌、控"综合防治技术,控制蚁害,实现长效管理,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各医疗机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技术和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慢性病管理与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适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和推广慢病社区管理与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华预防医学会决定举办"全国慢病管理与防控技术"研讨班,该项目被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为2012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2-12-07-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