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 ,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1997~ 1998年设 3个大样区 ,每年用 0 .0 375 %杀鼠迷毒谷灭鼠 2次。灭鼠前和灭鼠后的每个月都调查黄毛鼠的种群动态。结果 :2~ 7月和 8~ 11月黄毛鼠的月均繁殖指数分别为 12 1.2 %和12 8.9%。在春种前灭鼠 ,即使灭效达 86.1%~ 92 .7% ,8月份的鼠密度便达到甚至超过灭鼠前。 8月份灭鼠时 ,若灭效在 82 .0 %以上 ,12月份的鼠密度未恢复到灭鼠前 ;如果灭效低 ,12月的鼠密度就会超过灭鼠前。结论 :灭后黄毛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 ,因此每年要全面灭鼠 2次 ,且上半年和 8月份的毒谷指数要分别在 0 .5和 0 .6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溴代毒鼠磷的灭鼠效果。方法:以粘附法配制毒饵,采取等距离投毒。结果:溴代毒鼠磷对农田害鼠的灭效达98.39%,且见效快、对鸡较安全,灭后半年内鼠密度一直在2%以下,结论:该药适口性好,耗粮少,灭效高,可作为农田大面积灭鼠的轮换药物。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农区害鼠发生种类、分布及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区害鼠发生种类、分布及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对农田和农户害鼠的种类和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安徽省农区害鼠以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0、23%、28.93%、26.43%、4.42%;农田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所占比例分别为52.25%、36.20%、8.99%、2.55%;农户以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8.86%、44.26%、6、28%。农区害鼠种群数量农户明显高于农田,害鼠密度农田(2.38%)和农户(3.26%)均以江淮丘陵地区最低,皖西地区农户害鼠密度最高(8.63%),皖南山区农田害鼠密度最高(3.57%)。全省农区害鼠发生动态表现为2个高峰期,即3—5月的春峰期和10—11月的秋峰期,这也是开展农区灭鼠的关键时期。结论 安徽省农区灭鼠应在春季和秋季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科学防制室内害鼠,有效控制鼠传疾病。方法采用更换鼠药品种、剂型和室内外包围式投毒方法,并用粉迹法测定投毒前后鼠密度,评价灭鼠效果。结果本次室内害鼠杀灭方法的研究共设3个主要监控点和14个一般监控点,其中3个主要监控点灭鼠率分别为90.90%、93.41%和90.50%,平均灭鼠率为91.63%;其他14个一般监控点,灭鼠率大于90%的4个点,80%~90%的有7个点,70%~80%的有3个点,平均灭鼠率为88.38%。结论用更换鼠药品种、剂型和室内外包围式投毒方法,收到了显著的灭鼠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三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6~1988年,对上海市进行了三年鼠情监测,观察到在市区、郊县室内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鼠总数的67.84%和46.08%;其次是黄胸鼠。郊县监测点的褐家鼠、黑线姬鼠构成比高于市区,这可能与郊县生态环境相关。从三年逐月鼠密度曲线分析,观察到城乡家鼠数量波动,在时间上分布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每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即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有时一个波也分裂为2~3个小波。同时观察到,灭鼠运动对鼠密度的变动影响,如1988年市区灭鼠质量与深度优于郊县,致使城、乡鼠密度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本摸清农田害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等 ,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现场用夹夜法逐月调查 ,分类鉴定、剖检观察等。结果 :1996~ 2 0 0 0年共布放 17790夹次 ,获鼠 8种 773只 ,大绒鼠、黄胸鼠及巢鼠为主要鼠种 ;种群数量一年出现 7月和 10~ 11月两个高峰期 ;5月及 9月为繁殖盛期。结论 :3~ 4月和 9~ 10月为大面积灭鼠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灭鼠效果和灭鼠后害鼠种群回升情况。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98-2002年对所设的3个样区农田害鼠防治情况的资料。分析灭鼠后害鼠种群的回升与鄱阳湖水情的关系和灭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防制对策。结果 春季一次大面积灭鼠后,第2年春季再次进行灭鼠前的鼠密度达到甚至超过上年灭鼠前的鼠密度;实施春秋两季大面积灭鼠,来年春季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春季灭鼠前。结论 鄱阳湖滨农区灭鼠后害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每年全面灭鼠两次可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8.
大地回春,农田害鼠仍处于贫食阶段,并开始进入第一个繁殖高峰期。春季用抗凝血慢性杀鼠剂开展大面积灭鼠活动,不仅灭鼠、保苗效果好,且可压低农田害鼠的发生基数,争得全年药物灭鼠的主动权。夏秋季节,对鼠密度高的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田中,用急性杀鼠剂进行局部防治,可迅速扑灭鼠害,一般不必开展大规模的农田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9.
氯敌鼠钠盐在云南西部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氯敌鼠钠盐(Chlorophacinone)对云南家栖、农田主要害鼠的杀灭效果。方法:浸泡法配制成碎玉米毒饵,设室内和农田两个现场,每个现场有0.01275%、0.017%两种浓度毒饵,农田一次性投放,亩用200g,以上海产溴敌隆(Bromadiolone)作对照,亩用150g;户用400g。夹夜法调查灭鼠效果,平行跳跃法调查保苗率。观察害鼠对各项处理的适口性和死亡时间。结果:3种处理在  相似文献   

10.
栖息地灭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科学防制害鼠。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生态工程和栖息地化学灭鼠对鼠害的控制效果。结果修建硬底化排灌系统、矮生草护堤、鱼塘重组、挖低田埂和防除农田杂草,对害鼠的控制效果为34%~96%;栖息地化学灭鼠效果高又省工。结论栖息地灭鼠是鼠害可持续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敌鼠钠盐毒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0.5/万、1/万、2/万、5/万浓度敌鼠钠盐毒饵,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灭鼠效果比较。在实验室给小鼠饲毒饵三天,4个浓度组鼠的死亡率差别无显著性(x~2=2.1339 P>0.05);在住宅区连续投放三天毒饵,0.5/万与1/万组灭鼠效果相同,以2/万组灭鼠效果最好;在农田区一次性投放毒饵,0.5/万组灭效低于其他组,1/万、2/万、5/万组灭鼠率差别无显著性(x~2=4.0229 P>0.05)。还发现,敌鼠钠盐毒饵浓度越低,越易被鼠接受,但出现死鼠的时间也随之推迟。根据本文结果和资料报告综合分析,作者认为:敌鼠钠盐毒饵在住宅区和农田区毒鼠时,以2/万浓度分别采用饱和投毒法和间隔投毒法较好。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99年4月对湖南某火车站进行了一次全方位(10万m2)的灭鼠活动.灭鼠药采用10/万敌鼠钠盐稻谷毒饵,于第1~3 d投放400 kg;第4 d加投水果毒饵100 kg,第5~10 d共收集死鼠1 056只.  相似文献   

13.
农田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灭鼠对害鼠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鼠害预测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1987—2000年,每年春、秋季使用第一代慢性灭鼠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农田灭鼠,每次灭鼠实行饱和投饵;逢双月用夹夜法调查害鼠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结果:灭鼠导致板齿鼠的比率、生物量显著上升,黄毛鼠的比率和生物量明显下降,农田鼠类群落结构和害鼠群落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结论:灭鼠会使耐药力较强、体大竞争力强的害鼠数量上升,防制的主要对象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氯鼠酮在我国北方农田的推广使用价值,我们于1989年9月进行了农田灭鼠试验.兹报告如下: 一、毒饵配制:氯鼠酮(纯度80%以上),无锡洛社卫生用品厂生产,分别配制成1/万,0.75/万、0.5/万小麦毒饵.敌鼠钠盐(纯度80%以上),大连实验化工厂生产,配制成5/万小麦毒饵。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郊区自1984年11月起,每年3月和11月各进行一次统一灭鼠。此外,各乡(镇)根据鼠情监测情况,分别在5月和/或9月安排1~2次灭鼠。1984~1987年采用5/万敌鼠钠盐玉米毒饵,连投4天。1988~1990年为1%毒鼠磷小麦毒饵,一次性投放。每乡(镇)随机抽查3~5个自然村,鼠密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大庆市稻田的害鼠种类、密度及活动高峰期,鼠害发生面积及观察敌鼠隆和澳敌隆在莸市稻区的防制效果。方法用中型钢板鼠夹,采用夹夜法测定鼠密度,对捕获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评价灭鼠效果。结果 经调查我市稻区内有害鼠5种,优势种为大仓鼠(占52%);1999年调查林甸县平均鼠密度为23.0%,肇源县为19.O%,杜蒙县为47.0%。鼠害发生高峰期主要在春季水稻返青期和秋季稻穗灌浆以后;应用敌鼠隆和溴敌隆田间大面积防治试验,春、秋两季的灭鼠率分别为87.4%、78.1%和83.9%、74.4%;稻苗被害率明显降低,且无二次中毒现象,安全性较高。结论 水稻返青期和秋季的水稻灌浆以后是大庆市稻田灭鼠的两个关键时期,敌鼠隆和溴敌隆对害鼠有较好的毒杀效果,适合在我市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溴代毒鼠磷的灭鼠效果。方法 :粘附法配制毒饵 ,采取等距离投毒。结果 :溴代毒鼠磷对农田害鼠的灭效达 98.39% ,且见效快、对鸡较安全 ,灭后半年内鼠密度一直在 2 %以下。结论 :该药适口性好 ,耗粮少 ,灭效高 ,可作为农田大面积灭鼠的轮换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农田灭鼠效果,自1983年以来,通过反复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在药物灭鼠技术上进行了如下三项改进: 一、改慢性药剂为急性药剂:前几年,我市农田灭鼠推广的是0.3~0.5%敌鼠钠盐小麦毒饵,效果不理想,且大面积使用不经济。近几年来,通过试验示范,改用急性灭鼠剂2~3%磷化锌小麦毒饵和0.5%溴代毒鼠磷小麦毒饵灭鼠,灭鼠率达90.00~96.36%,平均93.18%,比敌鼠钠盐灭效提高4.5~12.23%,且省工省料,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毒鼠盒的基础上 ,我们研制了一种集毒水、毒粉、固体颗粒等毒饵于同一载体 ,且能进行鼠密度测算的新型毒鼠盒。于 2 0 0 0年 9~ 11月 ,在陕西、新疆、吉林等驻地部队进行了应用 ,对灭鼠效果进行了考核 ,结果灭效显著。1 毒鼠盒的灭鼠原理 毒鼠盒用聚乙烯塑料制成 ,使其能防雨防潮 ,保证毒饵不发霉变质 ,以延长毒饵有效时间。当鼠类自左右出入口进入毒鼠盒时 ,老鼠可在通道处沾触毒鼠粉 ,盗食毒饵 ,吸饮毒水 ;在诱饵槽内放少许诱饵 ,可引诱老鼠入盒 ,提高灭鼠效果。2 毒鼠盒的应用2 .1 用毒鼠盒进行鼠密度调查 在吉林某部 ,用毒…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我市农田鼠害日趋严重 ,据鼠情系统监测 ,1997~ 1999年平均捕获率均在 10 %以上 ,对农作物危害严重 ,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春播作物被害更为严重 ,1999年有的乡镇春播玉米田的被害穴率高达 90 %以上 ,不得不重新改种其他作物。因此 ,明确农田害鼠的发生规律 ,选用高效、持效期长、低毒的杀鼠剂 ,开展适期防制 ,是充分提高灭鼠效果和确保作物安全生长的关键措施。现将我市农田害鼠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总结如下 :1 农田害鼠的发生特点1.1 种类多、密度大 我市农田害鼠主要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等 ,1989~ 199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