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体外获取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4及CD45.结果 获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细胞生长曲线示,在传代后的第4-5天细胞开始明显增殖,进入指数增生期.细胞周期显示81.49%P3代细胞为G0/C1期,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阳性,CD34、CD45阴性.结论 体外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此法简单易行、经济.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贴壁筛选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骨髓中分离纯化并加以鉴定,观察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其用于组织工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骨髓,通过离心和贴壁筛选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杂交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4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贴壁率。结果 通过体外培养和贴壁筛选可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贴壁生长,增殖速度迅速,适应性强,长期传代不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结论 体外细胞培养和贴壁筛选能有效分离纯化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扩增稳定。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抽取兔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保留贴壁细胞传代,稳定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诱导培养液,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8d左右即可长满,并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5~6d即可传代。诱导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合理的体外诱导培养后,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与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减轻GVHD机制的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及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表达TGF-β1、HGF。结果: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原代经7天贴壁后变为梭形,经14~17天可长满瓶底,传代后3~4天即可长满,免疫分型示CD29+,CD44+,CD34-,CD4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高度表达TGF-β1及HGF。结论:密度剃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可获得纯度较高,生物学特性稳定的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TGF-β1与HGF两种细胞因子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轻移植后GVHD。  相似文献   

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优化获取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优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获取方法并鉴定。方法 取幼年SD大鼠骨髓,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生长状况及表面抗原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为小梭形细胞,一种为大扁平细胞。第9代以前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细胞倍增时间为48.2h;超微结构显示为早期幼稚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达CD44、CD54、CD71,但不表达CD34、CD68、层粘连蛋白;在有限的传代数内,抗原表达无改变;与传统方法相比,细胞纯度高。结论 分离培养的细胞成分单一,具有干细胞特性,适用于干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并转染重组腺病毒Ad5-EGFP-BMP7,观察BMP7与EGFP的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法,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记;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并鉴定.转染后,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 原代及传代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87%以上处于G0/G1期;CD44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经成骨细胞诱导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并有矿化结节形成;经成脂肪细胞诱导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转染Ad5-EGFP-BMP7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EGFP表达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内BMF7表达阳性.结论 成功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其具有成体干细胞特性;重组腺病毒介导BMP7和EGFP体外成功转染间充质干细胞,并稳定表达BMP7、EGFP,为下一步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一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基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细胞生长测定。结果:培养的MSCs粘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传代培养MSCs的潜伏期为24小时,对数增殖期3~6天,接种后第8天MSCs生长逐渐缓慢,进入平台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阳性。结论: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经氯磷酸二钠表面改性后对骨髓间充质下细胞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块状羟基磷灰石与氯磷酸二钠复合制成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作为实验组;未复合氯磷酸二钠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对照组.分离,纯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将两组标本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利用MTT法对比骨髓间允质干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生长有无差异,并且分别进行骨向、肌向、脂向诱导,观察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有无影响.结果 表面标志物SH3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明本实验获得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始干细胞的特性.利用MTT法吸光度分析检测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两组标本的生长曲线,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骨向、肌向、脂向诱导后,仍保持成骨、成肌、成脂能力.结论 氯磷酸二钠复合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轻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是否表达TGF-β1及HGF,并在与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TGF-β1、抗HGF,通过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间充质干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P<0.00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高度表达TGF-β1和HGF,在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两种细胞因子的抗体可以使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恢复到未与间充质细胞共培养前的状态(P>0.05)。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1与HGF两种细胞因子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轻移植后GVHD,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冲微交流电刺激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常规方法 分离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细胞进行5-氮胞苷诱导,诱导后以是否给予脉冲微交流电刺激分为两组,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cTnT、Cx43的表达.结果 脉冲微交流电刺激组细胞较非刺激组生长良好,更早出现心肌样细胞改变,诱导后1周可观察到胞内肌丝形成及、cTnT、Cx43的表达,且在随后的相同时相点(诱导后2、3、4周),、cTnT、Cx4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刺激组,胞内肌丝也由杂乱分布逐渐成束,部分细胞可观察到肌节.结论 模拟心脏跳动的脉冲微交流电刺激有助于经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功能完备的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