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5月 ̄2005年7月,应用颈椎侧块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4例,其中7例联合前路手术。结果:24例均获成功。随访8 ̄24个月,平均13个月,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2例复位不完全,2例(共2枚)螺钉松动。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较牢固等优点,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在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Magerl螺钉植入技术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结果 本组10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均获得牢固固定.术后在围领保护下离床活动时间6~14d,平均8d.术后5~8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合并骨折脱位的完全获得复位,合并完全性截瘫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不全截瘫Frankel评分均改善1-2级.发现螺钉松动1例,无钢板、螺钉断裂.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因其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节段短、且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颈椎病在适用范围、手术技术、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直至19世纪70年代中期才由法国学者首先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用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和基础解剖学研究领域的飞速提高,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颈椎骨折脱位和退变患者的治疗,其相关的解剖学、内固定技术、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现就相关内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吕守正  辛国臣 《河北医学》2007,13(3):371-373
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颈椎病在适用范围、手术技术、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5.
蔚芃  蒋成  张志明  赵吕国 《四川医学》2005,26(6):602-603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螺钉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11例颈椎外伤病人中使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3例,Cerevifix系统3例,A0颈椎重建钢板2例。术中使用Roy—Cantille技术置入螺钉8例,Magerl技术置入侧块螺钉3例。结果11例病人经5-22个月,平均19.73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发现内固定松动脱落,7例病人获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5例术前为A级患者均无明显恢复,其余6例术前为B、c级病人的脊髓功能障碍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对颈椎的骨折脱位关节突绞锁具有确实复住作用,并且在进行后路减压的同时能获得稳定的内固定。正确的选择进钉点和入钉方向可以降低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较多,其目的为恢复颈椎正常序列,稳定颈椎防止伤椎再次或继发损伤颈髓及周围结构,最终达到伤椎间骨性融合。2005年5月-2006年6月,我院对3例患者行后路手术减压、侧块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全部病例得到随访3—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骨折脱位达到解剖复位,植骨区3—4个月达骨性融合。所有手术均未因护理不当,而出现内固定物及植入骨相关并发症。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采用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9~45个月的随访,颈椎侧块钢板固定牢靠,无螺钉松脱及钢板断裂现象,颈椎滑脱有良好的复位.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2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3例神经根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适用于需要后路减压的颈椎骨折、脱位,并对其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并具有短节段固定、活动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侧块钛板螺钉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55例下颈椎骨折的患者采用侧块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的frankel评分有所提高,统计分析提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具有适应范围广、固定牢固等特点,是目前常用的颈椎后路固定方法,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治疗目的是保护脊髓,减轻或防止继发损害保持颈椎的长期稳定性。我科从2007年6月~2010年5月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1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齿状突骨折12例(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4例,均伴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予颅骨牵引5—7d,在全麻下行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术。结果12例平均随访16.5个月,齿状突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寰枢椎脱位满意复位10例,改善2例,复位满意率为83.33%。结论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能使齿状突骨折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与其它术式相比,有着更广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评价后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1~79岁,平均56.5岁,病程12~35个月,平均22.5个月。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4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Ⅱ组14例,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颈部轴性症状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2个月。Ⅰ组、Ⅱ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58.3±18.4)%、(62.9±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21.4%(3/14)明显低于Ⅰ组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能明显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减压,侧块镙钉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Vertex侧块镙钉固定,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术,共治疗26例后纵韧带钙化症患者,其中上颈段5例,下颈段21例;1个节段2例,2个节段4例,3个节段11例,4个节段5例,5个节段4例.结果 26例病人随访3~1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4分提高到7.6分.椎管减压满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后路减压,侧块镙钉固定,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既能后方直接减压,又能前方间接成压,椎管减压充分.一次手术达到前、后方2次手术的目的,使病人减少出血,减轻痛苦,大大节约住院费用,还可提供坚强的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颈椎侧块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6月~2002年6月采用颈椎侧块钢板治疗的26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人均无神经、血管并发症.通过4~36个月的随访,见颈椎侧块钢板对颈椎固定牢靠,无螺钉松脱及钢板断裂现象,同时对颈椎滑脱有良好的复位作用.24例获骨性愈合,脊髓功能除5例按Frankle分级为A级者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侧块钢板适用于需要后路减压的颈椎骨折、脱位,对其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该方法还具有短节段固定,术后仅需轻便外固定,可早期活动等优点.该手术有一定风险,因此要求技术要熟练,操作要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后路钉板系统在Hangman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脊柱外科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共有10例采用后路钉板系统治疗的Hangman骨折.Levine-Edwards Ⅰ型骨折2例,Ⅱ型骨折5例,3例Ⅲ型骨折.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颅环弓骨牵引.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住,Mayfeild头架固定.行后路开放复住,后路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征象,无明显颈椎畸形遗留,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或植骨融合;所有患者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基本恢复头颈旋转功能.结论 后路钉板系统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坚强的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盛春生  王大武  左宁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27+29-27,29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策略。方法 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麻醉后采用牵引手法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计算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后凸成角畸形矫正明显。平均随访16个月后,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明显改善。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术中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或经伤椎固定技术固定骨折,其中经伤椎体固定组54例,跨伤椎固定组44例。比较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前伤椎后凸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周VAS评分、术后1年伤椎后凸角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均可以减少VAS评分(P〈0.05),同时减少伤椎后凸角度(P〈0.05)。跨伤椎固定组与经伤椎固定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周2个时间点的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伤椎后凸角、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中失血低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但内固定断裂风险高于经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固定胸腰椎骨折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维持伤椎矫正度,但经伤椎固定技术的术后内固定失败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