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筛查国人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的突变,并探讨其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关系。方法: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组(48例)和正常甘油三酯对照组(121例)的各扩增片段进行分析,电泳图谱异常者进行PCR产物测序。对于频率较高的多态性位点,引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利用PCR-RFLP进行鉴定。结果:在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中,检出2例内含子3受位剪接点上游6bp的C→T转换的突变杂合子,1例外显子5Pm^207→Leu突变杂合子,在全部样品中检出1例Ser^447→stop突变纯合子,50例Ser^447→stop杂合子。结论:天津地区人群中存在着LPL基因突变,除Ser^447→stop外,内含子3和外显子5的突变多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遗传易感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查国人(天津地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86例患者(血脂正常组278例,血脂异常组108例)的脂蛋白脂肪酶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对可疑突变的扩增样品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86例样本中,检出1例外显子3C562→T(Leu103→Leu)同义突变杂合子。结论:新LPL突变(C562→T)的发现,对进一步阐述LPL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查国人(天津地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86例患者(血脂正常组278例,血脂异常组108例)的脂蛋白脂肪酶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对可疑突变的扩增样品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86例样本中,检出1例外显子3 C^56→T(Leu^103→Leu)同义突变杂合子。结论:新LPL突变(C^56→T)的发现,对进一步阐述IJPL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检测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7号外显子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9例(2例曾直接测序证实7号外显子Arg145Trp突变),PCR扩增cTnI基因7号外显子,予PCR-SSCP检测突变,与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例Arg145Trp突变者均有异常条带,余未证实突变者未见阳性条带.结论 PCR-SSCP检测肥厚型心肌病cTnI基因Arg145Trp突变具有良好的检出性,可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求中国人群中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SerStop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2例ICVD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梗死76例)和105名非ICVD患者或健康人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ICVD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没有明显差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史等危险因素在ICVD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ICVD组和对照组的突变+突变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1和0.391。ICVD组的突变+突变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OR3.3,95%,CI1.1~7.8)。ICVD亚组间的分析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对照组之间突变+突变纯合子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差别,而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则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ICVD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Thr多态性与单纯性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酶基因中常见多态性位点Ser447-Thr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肥胖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拔术对51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组LPLSer447-Thr进行多态性分析,并测定血脂。结果 两面三刀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差异均无显著性,肥胖组与对照组CG或GG型携带者的血脂指标与CC型携带者的血脂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PL基因Ser447-Thr多态性与单纯性肥胖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环磷酰胺(CP)和塞替哌(TEPA)诱导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恶性转化株内BEAS-CP和BEAS-TE细胞p16和p15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结果 BEAS-CP细胞p15基因的外显子1和外显子2都出现了异常带型.BEAS-TE细胞p16基因的外显子1及外显子2a出现了异常带型和迁移率滞后现象;p15基因外显子1的2条单链带之间出现异常条带.DNA序列分析发现BEAS-CP细胞的p15基因外显子1的182位有C的插入,206位有G的插入;外显子2的第308位密码子有C→T(TCC→TTC)转换(Ser→Phe),第327位密码子有T→A(AAT→AAA)颠换(Asn→Lys).BEAS-TE细胞的p16基因外显子2a的第125位密码子有G→A(CGC→CAC)转换(Arg→His).结论 p15基因在CP诱导BEAS-2B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TEPA诱导BEAS-2B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可能涉及了p16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检测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基因7号外显子突变的可行性。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59例(2例曾直接测序证实7号外显子Arg145Trp突变),PCR扩增cTnI基因7号外显子,予PCR-SSCP检测突变,与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例Arg145Trp突变者均有异常条带,余未证实突变者未见阳性条带。结论PCR-SSCP检测肥厚型心肌病cTnI基因Arg145Trp突变具有良好的检出性,可作为大规模人群筛查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P53基因点突变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61例子宫颈癌基因组DNA的P53基因点突变进行检测,分析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形态性分析位点位于P53基因外显子5~8区段,在整个基因组DNA中有5例发生P53点突变,突变率为8.2%,其中4例P53点突变位于外显子7,且均为HPV阴性病例;另一例点突变位于外显子5并有HPV18感染。结果提示:HPV感染在大多数宫颈癌中发生,P53基因外显子5~8的突变,主要在HPV阴性的宫颈癌中发生,也偶可发生于HPV阳性宫颈癌,宫颈癌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P53基因功能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DHPLC筛查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DHPLC方法筛查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突变。方法:提取3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后应用DHPLC方法分析11、13、15号外显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DHPLC技术分析有13例出现双峰,经测序后有1例突变为Gln849Lys,在15号外显子上;有3例患者有基因多态性:1例为Ser667Ser,在11号外显子上;2例为Leu746Leu,在13号外显子上。结论:DHPLC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基因突变筛查方法,RET基因的突变和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伊马替尼属靶向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临床用其甲磺酸盐。随着其广泛应用,耐药也迅速产生。伊马替尼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个基因、蛋白及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表达或改变。本文主要分析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其耐药机制的关系,为实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合理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15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2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并将脑梗死患者分为3种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CI)69例、心源性脑栓塞8例和腔隙性梗死38例。同时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脑梗死组ε4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ε4在ACI患者中频率较高,与腔隙性梗死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脑梗死患者中,ε2有升高HDL的作用,ε4有升高TG的作用。结论:ApoE ε4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的遗传易感因子。ApoE可能通过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而增加脑梗死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地高辛作为临床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经典药物,因其作用持久、价格低廉且不容易产生耐药现象,广泛地用于各种急慢性心功能不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等疾病的治疗。因地高辛的治疗浓度接近中毒浓度,如何在其狭窄的治疗窗内提高疗效,保证安全有效地应用地高辛,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对地高辛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可影响地高辛的药物代谢及作用,从而部分解释了患者对地高辛有效剂量的个体差异。本文就近年来涉及的地高辛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地高辛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与低α脂蛋白血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让庄  毛用敏 《天津医药》1997,25(7):391-395
采用分析基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96例冠心病患者和95例正常人载脂蛋白AI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这一基因变化与高密度脂蛋白的关系进行研究。冠心病组中P1P2基因型血浆HDL和apoAI水平明显低于P1P1型,P2等位基因与低α脂蛋白血症有较密切关系。携带P2等位基因同时伴有血浆HDL和apoAI水平低下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并有早发心肌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奥卡西平是癫痫部分性发作和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是卡马西平的一种10-酮类衍生物,其耐受性好且不良反应少。然而,临床研究表明奥卡西平在相同群体的不同个体和不同群体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遗传因素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奥卡西平代谢酶、转运体、药效靶蛋白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有关基因多态性的文献报道,进一步明确其对奥卡西平血药浓度、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FⅧ基因第22内含子中(CA)n(TC)n重复序列(CA-22)的多态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74名中国汉族人共109条X染色体FⅧ基因内微卫星序列CA-22的长度多态性。结果:中国汉族人群中该位点有4种等位片段,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520 2。应用该位点多态性对一血友病甲家系进行连锁分析,检出1名携带者。结论:该位点为血友病甲的高多态遗传标志之一,对血友病甲的携带者检出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人群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 677 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MTHFR基因C 677 T多态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125Ⅰ标记放免法测定血清叶酸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频率分布不同(P<0 05),对照组CC型、TC型、T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0%,28.0%,20.0%;冠心病组分别为26.0%,44.0%,30.0%.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0%,C等位基因频率为48.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的TT基因型者血浆Hcy浓度均明显高于CC和TC基因型者(P<0.05),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冠心病组Hcy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叶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17和-0.588,P<0.05).结论MTHFR基因C 677 T点突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MTHFR基因纯合突变是引起高Hcy血症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ein,GP)Ia基因807C/T多态性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应用Ⅰ型胶原诱导,观察33例正常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eific primers,PCR-SSP)方法对上述33例正常人进行血小板膜GPIa基因804C/T多态性检测.结果 33例正常人中未发现TT基因型;CC基因型正常人,体外胶原诱导下血小板达30%聚集率前的迟缓期较TC基因型显著延长(P<0.05),但二者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膜GPIa T807等位基因与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的迅速启动显著相关,可能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对哮喘患儿Ig E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73例哮喘患儿及56例健康儿童的IL-4和IL-13基因限制性长度片段,及不同基因型患儿Ig E的表达水平。结果:哮喘患儿IL-4基因-589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与健康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IL-13基因+1923位点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与健康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基因-589和IL-13基因+1923位点T等位基因患儿Ig E水平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患儿(P<0.01)。结论:哮喘患儿IL-13基因多态性与健康儿童不同,IL-4基因-589位点和IL-13基因+1923T等位基因是导致哮喘患儿Ig E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