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东  陈乃富  陈乃东  韩邦兴 《中国药房》2013,(45):4284-4286
目的:筛选和优化地拉罗司分散片的处方。方法:以崩解时限和30min累积溶出度为考察指标,以稀释剂微晶纤维素(MCC)和乳糖用量、崩解剂交联聚维酮(PVPP)内加质量比、助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为因素,以L(3。)正交试验表对试验方案进行设计,对地拉罗司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进行处方验证。结果:优化处方为MCC用量为12.5%、乳糖用量为27.5%、PVPP添加比例为18%(内加)、SDS用量为1.0%;验证试验中地拉罗司分散片在120S内完全崩解,平均30min累积溶出度为86.O%,与普通片相比具有较大优势。结论:按该处方制备的地拉罗司分散片溶出度、崩解时限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崩解时间、硬度和片质量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和优化,用转篮法考察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分散片的优化处方是12%PVPP—XL-10和6%L-HPC作为联合崩解剂,10%MCC为填充荆,2%微粉硅胶和2%硬脂酸镁为润滑剂,0.5%CMC-Na为助悬剂,所制得的分散片在30min时,其释放量达85%。结论:该分散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溶出速度明显快于物理混合物片和普通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杨梅素分散片的处方,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考察。方法:首先以片剂外观和崩解时间为指标,初步筛选片剂基本处方,然后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分散片的外观、体外溶出度及混悬性为指标,以综合评分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杨梅素分散片和普通片在不同时间内的溶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优化后的处方制得的分散片外观光洁。溶出度测定显示杨梅素分散片在15min和45min的溶出度分别达82.36%和93.14%,而杨梅素普通片在15min的累积溶出度仅为67.68%。结论:本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杨梅素分散片与普通片相比,分散片起始溶出快,可较快地发挥药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晓晨  赵文明 《中国药房》2013,(41):3906-3909
目的:筛选阿替洛尔分散片处方。方法:制备阿替洛尔分散片并考察其质量,以微晶纤维素(MCC)、羧甲基纤维素钠(CMS—Na)、硬脂酸镁的用量和乙醇的质量浓度为考察因素,以阿替洛尔分散片30min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筛选处方,验证处方并比较市售普通片和自制分散片45min内的体外累积溶出度。结果:成功制备了阿替洛尔分散片,质量符合分散片的要求。最佳分散片处方为45.0%MCC、7.0%CMS.Na、1.00%硬脂酸镁、40%乙醇溶液,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处方设计合理。以最优处方制备的阿替洛尔分散片在30min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为91.78%,分散片的体外累积溶出度[(93.4±0.9)%]高于市售普通片[(89.0±1.2)%]。结论:研制的阿替洛尔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5.
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分散片的研制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香  黎莉 《海峡药学》2010,22(7):72-75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颗粒流动性以及分散片的外观光洁度、崩解时限为综合指标,选择L9(3^4)进行正交试验筛选出甲苯磺酸妥舒沙星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同时对制备工艺中原辅料微粉化、崩解剂的加入方法、硬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确定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分散片脆碎度、分散均匀性、溶出度均符合要求。结论本分散片制备工艺合理。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量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李剑惠 《中国药业》2006,15(12):33-34
目的 研制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并考察其体外溶出特性。方法 对处方中粘合剂、填充剂、崩解剂及其用量进行筛选,比较分散片及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 以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粘合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为填充剂,10%速崩王为崩解剂,采用内外加法制得的双氯芬酸钾分散片,在1min内完全崩解。结论 采用优化处方制备的双氯芬酸钾分散片的体外溶出特性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7.
侯娟  王静  张妮妮  谷亚茜 《中国药房》2013,(45):4270-4272
目的:制备瑞舒伐他汀钙口腔崩解片,优化其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瑞舒伐他汀钙口腔崩解片;以5min溶出度和崩解时限为指标,以交联聚维酮(PVPP)质量百分比(A)、甜味剂总质量比(B)、甘露醇.乳糖质量比(c)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再进行验证试验考察最优处方制备的崩解片的5min溶出度和崩解时限,并考察其30rain内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优化后A为12%,B为4%,C为1:2;验证试验结果显示5min溶出度为97.9%,崩解时限为32.28S,30min内累积溶出百分率平均为105.93%。结论:该制剂制备简单、处方合理,崩解和溶出均较快。  相似文献   

8.
托西酸舒他西林分散片的处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倩 《中南药学》2009,7(6):432-435
目的筛选托西酸舒他西林分散片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填充剂微晶纤维素(MCC)和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和润湿时间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结果筛选的托西酸舒他西林分散片最佳处方为PVPP、MCC、SDS用量分别为5%、30%、2%,所制制剂约在42S内崩解完全,药物在15min内基本溶出。结论经筛选的处方工艺合理可行,制备的托西酸舒他西林分散片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9.
阿奇霉素分散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优选工艺条件,并以崩解时限、硬度、外观作为考核指标。结果 最佳制备工艺是:微晶纤维素17.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4.0%,乳糖4.0%,乙醇制粒(用量9.0%),75℃干燥2h,压片。结论 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卡莫氟分散片制备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溶出度、硬度、脆碎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对卡莫氟分散片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按制备工艺制得的卡莫氟分散片,可在3min内完全崩解。结论:优选制备工艺制得的卡莫氟分散片,分散均匀度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要求,溶出度明显优于普通片剂。  相似文献   

11.
薛梅  扶玲  李楚云  郭林 《中国药房》2007,18(16):1241-1243
目的:优选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对处方中选用的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2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羧甲基淀粉钠5.5%和聚乙烯吡咯烷酮8%。所制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15min时溶出度明显高于普通片。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质量可靠,崩解时限短,体外释放度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2.
黄芩苷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宋群亮  张平  夏源  孙旭群  夏泉 《中国药房》2007,18(15):1144-1146
目的:制备黄芩苷分散片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黄芩苷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和溶出度。结果:优化处方为交联聚维酮40%、羧甲基淀粉钠6%和预胶化淀粉2%;按优化处方制备的黄芩苷分散片在3min内完全崩解,15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本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制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  相似文献   

13.
葛根芩连分散片的制备和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葛根芩连分散片并对其处方进行优化,考察葛根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分散均匀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分散片的处方进行筛选;采用HPLC法以葛根素为指标,对其体外溶出进行考察.结果: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葛根芩连分散片分散均匀性符合药典规定,混悬性较好,体外溶出较普通片快.结论:本法研制的葛根芩连分散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间、溶出度和混悬系数为评价指标,对辅料用量进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设计。结果与结论:处方最优工艺参数:乳糖占44.78%,微晶纤维素占25.75%,交联聚维酮占5.53%。该工艺下样品的崩解时间、溶出度和混悬系数等各指标参数达到较理想结果,符合分散片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袁悦  李英  李三鸣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70-1472,1475
目的:制备替米沙坦分散片,建立替米沙坦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间为指标,以羧甲淀粉钠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葡甲胺的用量为3个因素,分别设计3个水平优化分散片的处方,采用桨法对自制的分散片与进口普通片进行了溶出度测定,比较研究二者的溶出度Weibull分布参数。结果:替米沙坦分散片工艺简单,在1min内全部崩解,溶出速率明显优于进口普通片,符合分散片的各项质量指标。结论:用优化处方制备的替米沙坦分散片体外溶出特性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辅料相容性研究和崩解时间为指标筛选崩解剂的种类和用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优化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初步稳定性考查,认证处方组成的合理性.结果 相容性试验表明:乳糖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具有配伍禁忌;优化处方组成:主药苯磺酸左氨氯地平3.47 mg,微晶纤维素(MCC)70 mg,磷酸氢钙30 mg,淀粉30 mg,崩解剂交取聚乙烯吡轿咯烷酮(PVPP 8%),矫味剂阿斯巴甜5 mg.2.5%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水溶液制粒,硬脂酸镁1%.采用内外加崩解剂(内加4%,外加4%),片剂崩解效果最好.最佳崩解时间<85 s,10 min溶出百分率明显高于普通片(P<0.05),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和室温留样6个月制剂质量稳定,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稳定,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普通片,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健松  王羚郦 《中南药学》2009,7(11):813-816
目的制备头孢泊肟酯分散片并建立其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以可压性、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溶出度为主要评价指标确定最终最佳处方;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ΧC溶出度测定第一法,以0.05 mol.L^-1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在第30 min取样,264 nm波长处测定其溶出度。结果最终处方为头孢泊肟酯43.3%,羧甲基淀粉钠21.7%,微晶纤维素10%,羟丙基纤维素10%,交联聚维酮4.33%,十二烷基硫酸钠0.67%,微粉硅胶5%,阿斯巴甜3.33%,桔子香精1.67%。头孢泊肟酯溶出度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6.25-31.25μg.mL-1(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0.5%(n=9),6批样品30 min溶出度均&gt;85%。与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生产的头孢泊肟酯片相比,分散片前30 min的溶出速度快于普通片剂。结论头孢泊肟酯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三清降糖分散片并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填充剂、崩解剂类型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优选处方所制分散片黄芩苷含量和溶出度。结果:优化处方为30%微晶纤维素、20%预胶化淀粉作为填充剂,6%交联聚维酮作为崩解剂,2%微粉硅胶作为润滑剂。按优化处方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的三清降糖分散片3 min内分散均匀,15 min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按优选处方制得的三清降糖分散片,遇水崩解迅速、分散均匀性好,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