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血压杂志》2002,10(4):336-339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血压及影响因素.方法监测327例1、2级高血压患者及64例正常者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血压反应,分析可能对其有影响的因素偶测血压、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血脂、病程、吸烟、饮酒及家族史等.结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者随运动量增加血压反应增高,高血压患者运动中、最大运动量及恢复期的血压反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2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组,运动中最高血压正常组为154±15 mmHg/81±10 mmHg, 1级高血压组为193±14 mmHg/96±7 mmHg, 2级高血压组为204±13 mmHg/102±7 mmHg.以运动高血压为标准,正常组有运动高血压4.68% , 1级高血压组有41.27% , 2级高血压组有75.76% , 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运动中最高收缩压与偶测SBP、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偶测DBP、低密度脂蛋白、体质指数、年龄、饮酒、性别有关;运动中最高舒张压与偶测SBP、胆固醇、偶测DBP、年龄、性别、饮酒、体质指数有关.结论各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血压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血压除与偶测血压密切相关外,其他相关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相似,本研究所得血压反应值可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杂志》2002,10(5):433-436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左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测量并分析63例1级高血压患者、200例2级高血压患者及89例正常对照者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血压指标,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以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200 mmHg和/或舒张压≥95 mmHg分为运动血压正常组和运动高血压组.结果 1、2级高血压患者运动高血压组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运动血压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级高血压组为93.50±17.37 比76.26±12.92,P<0.001;2级高血压组为106.30±30.61比85.42±19.33, 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偏回归系数B为1.127,方差分析F=173.386,P=0.000).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基础收缩压和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偏回归系数B=2.581;2.043,方差分析F=18.240,P=0.000);2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最大运动量时收缩压(偏回归系数B=1.799,方差分析F=150.341,P=0.000).结论高血压患者运动收缩压与左室重构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38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运动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运动时血压变化规律为动脉收缩压的增高与运动量的增加直接相关,运动达到高峰时收缩压不再升高甚至下降[1],正常人最高收缩压变化幅度可以很大,青年男性为(190±20)mmHg(1 mmHg=0.133 kPa),女性最高收缩压仅达或低于160 mmHg,与收缩压变化相反,动脉舒张压轻微下降或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凤  邹尔斌 《高血压杂志》2000,8(3):734-736
The  动态血压监测 (ABPM)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BPM在预测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方面有其独特优越性。本研究探讨高血压病人的 ABPM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 病例来源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铁四局医院、解放军 1 0 5医院接受 ABPM检查的 34 6例受试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 30 1例 ,身体健康者 2 3例。选择高血压病患者中近二周内未用降压药或从未治疗过者 1 0 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1 993年 WHO制定的高血压分期标准分为 I期组 2 5例为无靶器官损害 ,年龄 2 8~ 6 6 (5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检测后观察运动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为观察组,老年血压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测,观察运动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正常者相比,运动前收缩压显著增高,运动后升降幅度变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后运动后血压明显高于正常者,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血压变化指标检测对预后评估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与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运动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运动血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昼夜节律正常(杓型)组(n=182)和非正常(非杓型)组(n=105)。根据运动试验中最大运动量时血压过高反应及恢复期血压恢复缓慢分运动血压正常组(n=85)和非正常组(n=202)。各组间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非杓型组最大运动量时血压值均高于杓型组,运动血压异常组24h、白昼及夜间血压均值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结论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运动血压异常,运动血压异常者动态血压值参数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动负荷试验(ET)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以探讨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对早期诊断高血压的价值。方法:ET采用美国Marqene CaseⅡ及Del Mar 5400型活动平板仪,朋PM采用美国威龙(Quiet Trak)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患者均采用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同时行ABPM。结果: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185例[静息血压正常,运动峰值达(213.74±15.07)mmHg/(93.77±13.45)mmHg],其中117例行ABPM,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者42例(占35.89%)。结论:运动试验与ABPM结合能够提高早期高血压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出运动高血压,并结合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探讨其早期检出老年高血压的价值。方法:采用修正Bruce方案行症状限制性次极量运动试验,共检出45例老年运动高血压患者,并行ABPM检查。结果:45例老年患者静息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运动峰值血压高达(211.98±9.37)mmHg/(101.50±12.86)mmHg,其中ABMP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有14例;与ABMP正常者相比,前者ABMP各项参数均显著高于后者(P值均<0.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1)用放免法测定99例高血压患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有无尿微量白蛋白将高血压患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2)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无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升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结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 EH)患者动态血压 ( ABP)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和 ABP监测仪对 80例 EH患者和 40例健康人进行分析。结果 :1EH患者各期的左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 /左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 ( A/ E)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并随分期的增高而增高 ;2 EH患者 ABP均值的各参数与 A/ E值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 r=0 .2 6~0 .45 ,P <0 .0 5~ 0 .0 0 1) ,2 4h收缩期动态血压变异 ( ABPVs)和白昼 ABPVs与 A/ E值间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 r =0 .2 8和 0 .32 ,P <0 .0 1)。结论 :EH患者 ABP均值、ABPV与 A/ E值的改变均有相关性 ,但以 ABP均值的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功能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琦  邢华  王西凤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0):671-673
目的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应用诊所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38例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左室心肌质量、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4小时及白天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均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呈负相关(P值均<005),24小时、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舒张功能各参数之间无相关关系,诊所收缩压与年龄、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呈正相关(P<0.001及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诊所收缩压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P<0.01及0.05)。而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天及夜间平均舒张压则均与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是影响左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24小时平均舒张压与左室舒张功能无相关关系。夜间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造成心肌肥厚的原因。方法:将未予治疗的高血压患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脉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LHVI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性;2组的LHV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PV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损害的预测因子;而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血清电解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变化与血清电解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85例 EH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偶测血压和血清电解质检查 ,比较血压各参数与血清 K 、Na 、Na / K 比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H患者 2 4h平均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 ,日间平均 SBP、DBP,夜间平均 SBP、DBP与血清 K 浓度呈明显负相关 ;与 Na / K 比值呈明显正相关 (均 P <0 .0 1) ;偶测血压与血清 Na 、K 浓度和 Na /K 比值之间无相关性 (P >0 .0 5 ) ;2 4h、日间、夜间平均 SBP与血清 Na 浓度均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在EH患者中 ,血清 K 、Na / K 比值是全日血压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血压谷/峰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以动态血压观察氯沙坦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压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氯沙坦片组和苯那普利片组(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片50~100mg和苯那普利片10~20mg,晨服,1次/日,疗程16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氯沙坦片组,收缩压(SBP)由治疗前的168.2±16.3 mmHg降至138.3±17.2mmHg,舒张压(DBP)由治疗前的99.8±8.1mmHg降至治疗后的85.3±6.4mmHg,SBP、DBP谷/峰比值分别为0.73和0.68;苯那普利组;SBP由治疗前的169.4±16.7mmHg降至139.3±16mmHg,DBP由治疗前的98.7±9.2mmHg降至治疗后的84.6±6.3mmHg,SBP、DBP谷/峰比值分别为0.67、0.63,与治疗前比较,P均<0.01,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氯沙坦组无明显副作用,苯那普利组有6例出现咳嗽,2例咳嗽较剧烈,退出观察。结论:氯沙坦片能安全、有效、平稳地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其疗效与苯那普利疗效相似,但副作用明显少于后者,是高血压治疗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高血压(RVH)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差别.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51例RVH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51例EH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RVH组24 h、白天及夜间动态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值都比EH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尤以夜间收缩压升高明显;血压负荷增加明显,24 h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分别达到58.96%和35.98%,而EH组血压负荷均在20.00%左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为10.36%,血压曲线呈勺型(60.8%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而RVH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为5.39%,血压曲线呈非勺型(仅有27.50%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10%).结论 RVH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脉压和血压负荷明显增加,昼夜节律减弱.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24 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chang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and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The 24 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 with age and gender matched 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 (RVH, n=51)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n=51).Results The 24 h, daytime and night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DBP) and pulse pressures (PP) in RV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EH (all P<0.05), especially the nocturnal SBP (P<0.05). The SBP and DBP loads in RVH were 58.96% and 35.98% respectively, while blood pressure loads were around 20.00% in EH (P<0.05). In patients with RVH, The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 was 5.39%, and only 27.50% patients were dippers, while the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 was 10.36% and 60.8% patients were dippers in EH.Conclusion RVH patients have higher dynamic BP, PP, BP loads and blunted diurnal rhythm compared to those with EH.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经动态血压监测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4 h平均脉压(24 h PP)分为3个组:24 h 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32例;24 h PP>60-75 mmHg组,48例;24 h PP>75 mmHg组,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①3个亚组IL-6、TNF-α、IFN-γ、sIL-2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24 h PP增加,IL-6、TNF-α、sIL-2R逐渐升高,IFN-γ逐渐降低。②24 h PP、白昼(d)平均脉压(dPP)、夜间(n)平均脉压(nPP)与IL-6、TNF-α、sIL-2R正相关(P<0.01),与IFN-γ负相关(P<0.01),且均以nPP相关性最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sIL-2R与24 h PP、nPP直线相关(24 h PP:R=0.413,F=7.012,P<0.01;nPP:R=0.502,F=7.425,P< 0.01)。结论:高动态脉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可能参与高动态脉压形成和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