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5例四肢外伤后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25例外伤患者四肢MRI检查均有阳性诊断结果,并均诊断为局部骨挫伤,其中在膝关节周围有18例(72%)、在踝关节周围有4例(16%)、腕关节周围有2例(8%)、肘关节周围有1例(4%);25例患者四肢CT检查仅3例有局部异常密度表现(12%),但无一例能明确骨挫伤诊断;所有患者的四肢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表现.对于四肢外伤后影像学检查,MRI能够明确诊断骨挫伤,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中STR序列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影像学表现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进行X线、CT、MRI检查,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2例患者X线平片及CT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MRI有异常信号改变。结论M刚能较早显示隐性骨折或骨挫伤。患者外伤后×线平片或CT未见明显骨折,外伤部位不能承受重力,持续疼痛伴有软组织肿胀,应行ME/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t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对提高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海文  黄建松  袁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485-2485,2488
目的:探讨低场MRI中膝关节骨挫伤的影像表现及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具有典型外伤史,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膝关节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4例隐匿性膝关节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余下34例膝关节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4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膝关节骨挫伤但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诊断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评价X线、CT、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的56个外伤病例,进行影像表现分析研究。结果56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确骨折征象,而MRI检查显示有骨挫伤,表现为T1WI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病变区呈高信号,T1W1呈稍低信号,有膝关节骨挫伤的部分病例还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等表现。结论MRI能早期显示骨挫伤及隐性骨折,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或CT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并伴有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脂肪抑制技术STIR及化学位移脂肪成像(Chem—Sat)对显示骨挫伤的敏感性较高,能显示细微的骨髓水肿、充血及骨小梁的微骨折,对发现骨外伤的隐性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隐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MRI检查,1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及胸椎、腰椎。结果:本组2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10例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骨小梁结构较乱,周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25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1、短T2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MRI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行MRI检查应为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腕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例严重腕关节外伤患者,其中5例伴有腕管综合征,对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0例中,X线平片明确骨折20例25处(占74%),脱位7处,显示碎骨片5块,5例见骨端明显掌侧移位;全组显示腕部软组织轮廓肿胀。CT明确骨折20例34处(占100%),局部骨质密度增高12处,脱位10处,显示碎骨片17块,5例移位的骨端压迫正中神经走行区域;全组腕部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伴结构模糊,但损伤范围不能明确。MRI明确骨折20例31处(占91老),隐匿性骨折6处,骨挫伤14处,软骨损伤10处,脱位10处,对碎骨片显示不清;20例均见腕部软组织损伤肿胀,5例移位的骨端致腕管变形,相应区域正中神经受压;MRI信号在骨折、脱位、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和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均显示异常信号,于T2WI、STIR、PDWI上呈不同程度高信号,在T1WI上呈低信号,可较明确判断损伤范围。结论:X线平片对判断有无明显骨折起筛选作用;薄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可全面观察明显骨折细致情况,对软组织结构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显示欠佳,不能诊断骨挫伤及软骨损伤;MRI对明显骨折显示较好,对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及软组织损伤显示敏感性高,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对碎骨片显示不如CT;对正中神经损伤情况三种影像学检查仍为间接提示。  相似文献   

7.
高场磁共振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骨挫伤患者X线平片、CT及高场强(1、5T)MRl检查资料,并比较各常用MRI序列的信号强度和特点。结果本组35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CT检查亦无明显骨折征象,仅见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高场强MRl检查,SE序列T1WI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地图状及长条状低信号,T2W1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12例)、等信号(6例)、低信号(17例);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PDW—FS)序列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和关节腔积液。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l是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在高场MRI检查的各常用序列中,PDW—FS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挫伤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踝关节骨挫伤分别行X线和MRI检查,并观察其表现。结果40例患者X线可诊断7例明显骨折,MRI可诊断出全部40例骨挫伤及骨折,部分合并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结论X线平片为踝关节外伤的最基本检查,但MRI能早期明确显示踝关节骨挫伤和部位,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椎体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颈、胸、腰椎体陈旧性骨折病例,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共检出16个椎体骨折,X线平片、CT及MRI检出率相同;X线平片明确诊断8例(67%);CT明确诊断10例(83%);MRI明确诊断12例(100%)。结论 脊柱创伤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初检手段,CT对椎体陈旧性骨折定性诊断价值高,MRI可明确诊断。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膝关节军事训练性骨挫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7例X线或CT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军事训练性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根据骨挫伤的分布及其损伤机制,将81例确诊为膝关节骨挫伤的患者分为轴移型损伤、仪表盘型损伤、过伸型损伤、夹击型损伤及髌骨外侧脱位等五型。【结果】骨挫伤的MRI表现为片状地图样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PDWI上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PDWI或T2WI脂肪抑制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81例MRI确诊为骨挫伤的患者中轴移性损伤32例,仪表盘式损伤18例,过伸型损伤11例,夹击式损伤13例,髌骨外侧脱位7例。【结论】MRI能够准确显示膝关节军事训练性骨挫伤的部位、范围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通过对骨挫伤进行分类,可以推断其损伤机制,并且能够为推测其附属结构损伤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非骨折性损伤磁共振成像分析及其临床康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分析探讨膝关节骨挫伤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康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或亚急性膝关节非骨折性损伤患者MRI检查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康复价值。结果 43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中,34例伴有交叉韧带损伤,9例不伴有交叉韧带损伤。股骨、胫骨前部挫伤数目93处,占总挫伤数目的59.62%,前交叉韧带损伤46处,占交叉韧带损伤总数的68.66%。MRI检查结果均表现为长T2信号。结论 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如果临床表现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且X线检查为非骨折性损伤时,应行MRI检查以免漏诊骨挫伤及交叉韧带损伤而延误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和MRI的显示率分别为71%、32%、63%,CT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显示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椎体骨髓挫伤(83%)比螺旋CT(68%)具有优势。结论 X线平片是急性脊柱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D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MRI对于脊髓损伤的改变和骨挫伤的显示良好。  相似文献   

14.
许正纪  范泛  康银平 《安徽医学》2011,32(5):653-654
目的 提高低场强MRI骨髓挫伤的诊断.方法 分析62例X线平片或CT扫描未见异常表现的骨髓挫伤患者低场强MRI征象.结果 62例共有74处骨髓挫伤的病灶,T1WI发现52处病灶(70.2%),T2WI发现36处病灶(48.6%),STIR序列全部病灶显示(100%).结论 低场强MRI选择SE序列与STIR序列组合检查...  相似文献   

15.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旺  刘小禾 《四川医学》2010,31(1):101-102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评价它们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2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22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0cm,平均0.77cm,其周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22例X线平片仅17例显示瘤巢,19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2%(17/22)和100%(19/19),6例MRI检查者仅4例可作出正确诊断。结论瘤巢是骨样骨瘤的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诊断骨样骨瘤最准确的方法,单凭X线或MRI的表现可能因未显示瘤巢误诊、漏诊,需结合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一组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3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CT及MRI检查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别对临床早期、中期及晚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男性37例,女性6例,所有患者血尿酸盐均增高。早期患者5例,均为单关节受累,4例为跖趾关节,1例为膝关节;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例X线平片阴性;3例x线平片、4例CT检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2例MRI显示骨髓水肿。18例为中期患者,3例为单关节受累,15例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18例,关节积液15例;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骨髓水肿存在。晚期病例20例均为多关节受累,穿凿或不规则状骨质破坏20例,痛风石形成20例,关节腔积液5例。初次就诊误诊、漏诊6例,包括早期患者4例,中期2例,均为单关节受累患者。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的软组织肿胀、穿凿样骨质破坏、痛风石形成;误诊漏诊主要是早期、单关节受累的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稍肿胀及骨髓水肿,MRI能对痛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9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CR、CT及MRI表现。结果:X线发现42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发现53例表现异常,59例患者MRI表现均有异常,检出病例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X线和CT的主要表现为:局部骨质硬化、侵蚀或囊性变、关节面欠光滑和毛刺感。MRI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增强扫描可显示滑膜、关节软骨及关节韧带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髋关节病变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髋关节病变患者给予CT扫描,对其三维重建成像给予分析,观察患者病变立体形态与周围结构关系,跟常规X线结果实行对比。结果 X线检查的患者,漏诊误诊率为61.66%,其中骨折漏诊20例、结核漏诊10例、关节内骨碎片误诊19例、关节内骨碎片漏诊25例;CT扫描,漏诊误诊率为16.67%,其中骨折漏诊8例、结核漏诊5例、关节内骨碎片误诊4例、关节内骨碎片漏诊3例。两种检查方式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X线有限的髋关节病变显示,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更直观地将病变以立体形态显示出来,可明确地显示复杂骨折粉碎的程度与移位,可作为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的影像学指导。且相对于X线检查,CT检查对髋关节病变患者诊断更为精准,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