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4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危险因素个数与血管病变支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性别、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肥胖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相对危险度的高低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性别、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史。结论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很好的策略。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应用PCI治疗的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操作体会,为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范泉  郭文怡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6,27(8):698-70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 收集9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2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IGT)组31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A1c,根据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结果: 冠心病合并T2DM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均较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IGT组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合并IGT组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6447, P《0.01),在剔除了其他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 结论: 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积分呈正相关. HbA1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 336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3组,即冠心病伴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970例、冠心病伴糖耐量异常组(异常组)781例和冠心病伴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8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HbA1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s=0.705,0.120;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A1c、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糖代谢情况的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 336例.根据糖代谢情况分为3组,即冠心病伴糖耐量正常组(正常组)970例、冠心病伴糖耐量异常组(异常组)781例和冠心病伴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85例.对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HbA1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相关性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年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s=0.705,0.120;P<0.0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A1c、FP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Hb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我院CHD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MA、Hcy水平,对比两组及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分析血清IMA、Hcy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支数关联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MA、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IMA、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清IMA、Hcy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血清IMA、Hcy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7、0.709,P均<0.001),血清IMA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614,P<0.001)。结论血清IMA、Hcy水平变化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密切,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评估病情提供客观性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石小燕 《中外医疗》2010,29(18):37-37
目的探讨单纯性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07例诊断为单纯性冠心病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检测、心电图(ECG)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比较分析HbAlc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结果 HbA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增高趋势;以CAG检查为"金标准",HbAlc和ECG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3%、46.15%、82.24%、84.44%、1.47和75.68%、72.72%、74.76%、86.15%、1.02。结论 HbAlc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单纯性冠心病病情发展的指标,结合临床及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徐光泽  陈治奎  林海燕 《浙江医学》2021,43(10):1037-104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65例,以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分为HbA1C≤7.0%组及HbA1C>7.0%两组.以肌...  相似文献   

9.
洪倩 《大家健康》2016,(12):90-9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时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观察组行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痛苦,使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宁  刘雅  彭春梅  王晓娟  杨文翔 《四川医学》2017,38(12):1392-139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2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尿酸水平,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以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为切点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四组:第1四分位数组(n=50),第2四分位数组(n=51),第3四分位数组(n=49),第4四分位数组(n=52),比较五组间一般资料及组间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五组间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HDL-C、血尿酸(UA)水平及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分位数组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第1四分位数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血UA仍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148,P=0.023)。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UA与Gensini评分密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UA为Gensini评分独立危险因素(β=0.159,P=0.037)。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北京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38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临床资料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高危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死亡情况.结果 ①术后随访3个月,384例PCI术后患者中有65例发生MACE,发生率为16.93%,其中主要MACE为心衰、心绞痛、心梗复发、再次PCI及心源性死亡;②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1.27±0.84)mmol/L vs(1.67±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72±0.33)mmol/L vs(2.11±0.24)mmol/L]、总胆固醇(TC)[(4.42±1.81)mmol/L vs(4.03±1.79)mmol/L]、甘油三酯(TG)[(1.79±0.63)mmol/L vs(1.52±0.46)m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82±0.78)mg/L vs(4.61±0.35)m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94±1.02)mmol/L vs(6.32±1.14)mmol/L],肌钙蛋白I(cTNI)[(0.06±0.01)mmol/L vs(0.18±0.05)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PCI支架安装个数及HDL-C、LDL-C、TC、TG、hs-CRP、HbAlc、cTNI是PCI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较多,能够直接影响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工作中应在PCI术前进行相关高危因素筛查,选择积极的控制措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11例冠心病患者作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并与用PTCA治疗的13例作了比较。结果:11例支架术均获成功,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由本前的93.8%±5.1%降至术后的5.6%±4.2%,而13例PTCA患者有2例因相关动脉闭塞作补救性支架植入,冠脉狭窄术前为94.1%±7.8%,术后为40.9%±8.9%,与支架术相比P<0.01。作者认为:冠脉支架术安全有效,并可作为PTCA术并发症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8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38例。术前及术后通过监测患者的高敏感肌钙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肌损伤的的危险因素。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PCI术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率分别为62.04%与68.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进行术前治疗、术前他汀治疗的时间、应用支架的长度及载脂蛋白A的水平均是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PCI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负荷量及长时间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载脂蛋白A的水平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应用支架的长度能增加冠心病患者行PCI手术围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成功PCI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40mg/d和80mg/d,观察三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血脂、心脏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阿托伐他汀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降脂效果更为明显(P<0.05和0.01);40mg/d组和80mg/d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较20mg/d组显著下降(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IC术后有明显的血脂降低作用,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疗效增加,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内科收治的22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及随访,观察组应用护理延伸服务,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评分(GQOL-74).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8.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5.6±14.2)分、(58.4±16.4)分、(57.1±16.4)分、(56.2±16.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2±12.9)分、(53.2±13.7)分、(51.5±13.3)分、(50.4±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应用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首次PCI治疗的74例未绝经和109例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括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冠脉病变特征,术后1年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分析影响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未绝经组患者的高血压病患病率(41.9% vs 72.5%)、吸烟率(0 vs 13.8%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40±0.86 vs 2.71±0.95mmol/L)、甘油三酯水平(1.40±0.74 vs 1.69±0.97mmol/L)及总胆固醇水平(3.88±1.02 vs 4.39±1.05mmol/L)均低于绝经组(P均<0.05)。未绝经组患者自身免疫病患病率(14.9% vs 1.8%)、左心室射血分数(62.4±4.9 vs 60.0±5.4 )均高于绝经组(P均<0.05)。未绝经组左前降支(83.8% vs 67.9%)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14.9% vs 4.6%)均高于绝经组(P均<0.05)。未绝经组PCI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高于绝经组[12.2%(9/74) vs 3.7%(4/10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绝经是女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个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35,95% CI 1.075~12.283,P=0.038)。结论 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和左主干受累较多见,且经PCI治疗后1年内MACE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循环二科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24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追踪观察,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7例、非出血组177例,比较两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OR值分别为1.527、1.908、2.246、1.803,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PCI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饮酒、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AC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75岁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6月间所有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115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且<75岁,294例),观察高龄组患者行PCI的临床特点及其住院期间和远期的预后.结果高龄组的平均年龄为(78.1±3.7)岁,显著高于老年组的(68.0±4.3)岁.平均随访时间为(964±254)d.与老年组相比,高龄组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构成比无明显增加(P值均>0.05),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构成比显著增加(P值均<0.05).高龄组在住院期间及远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多支血管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年龄≥75岁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远期临床预后较差,然而年龄≥75岁并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VEF低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才是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68例CAD患者临床资料,观察70岁以上CAD患者(老年组)行PCI的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70岁以下CAD患者(对照组)行PCI的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在老年CAD方面同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金荣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1+22-31,22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0月共11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随访结果。结果全部患者PCI成功率100%,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均完成12-36个月随访,2例患者复查了冠脉造影,随访期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0%、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为0%,无心源性死亡患者。结论对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PCI是安全有效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