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I-PWI)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以80例高级别胶质瘤及同期80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I-PW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肿瘤的发病位置及大小分布等比较无差异(P>0.05)。CBV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肿瘤强化区、肿瘤旁区域、瘤周水肿区rCBV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测正常组织rCBV值比较无差异(P>0.05)。肿瘤强化区rCBV值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52(95%CI:0.572-0.725)、45.00%、80.00%;肿瘤旁区域rCBV值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98(95%CI:0.976-1.000)、100.00%、98.75%;瘤周水肿区rCBV值诊断单发脑转移瘤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79(95%CI:0.819-0.925)、75.00%、91.25%。结论:MRI-PWI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及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较高,利用rCBV值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MR PWI鉴别诊断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内单发转移瘤患者18例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5例的MR PWI特征。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平扫、PWI及增强检查。分别测量瘤体、瘤周水肿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脑血容量(CBV)值,得出瘤体、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测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肿瘤瘤体及瘤周水肿区的相对峰值(rPH)、瘤体的信号强度恢复百分比(PS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区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周区rCBV大于单发脑转移瘤(P<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及瘤周区rPH均高于转移瘤组(P均<0.05);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PSR大于转移瘤(P<0.05)。结论 MR PWI可提供瘤体、瘤周区的血流灌注特征以及瘤体血脑屏障破坏情况,有助于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单发转移瘤(n=12)或高级别星形细胞瘤(n=22)的MR PW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PWI中,高级别胶质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强度恢复快速,而转移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回复缓慢且明显不足。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rCBV值无显著差异;但高级别胶质瘤瘤旁及瘤周rCBV值明显高于转移瘤。结论:MR灌注成像能显示肿瘤及瘤周区域血流灌注特性,对单发性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及相对ADC值在脑脓肿和脑囊型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病例的MRI常规平扫、增强及DWI检查的影像资料,并分别测量病灶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结果 21例脑脓肿与29例脑囊型转移瘤的MR平扫均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环形强化.而脑脓肿DWI呈高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0.63±0.15)×10-3mm2/s、(1.53±0.06)×10-3mm2/s、(1.70±0.21)×10-3mm2/ s、(0.74±0.18)×10-3mm2/s.囊型转移瘤DWI为低信号,坏死区、囊壁及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及相对ADC值分别为(2.07±0.31)×10-3mm2/s、(1.58±0.15)×10-3mm2/s、(1.62±0.16)10-3mm2/s、(2.29±0.25)×10-3mm2/s.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坏死区的平均ADC值、相对ADC值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而壁和周围水肿的平均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成像对脑脓肿和囊型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DWI在单发性脑转移瘤、脑胶质瘤和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单发性脑转移瘤、脑胶质瘤和脑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单发性颅内占位病变患者(脑胶质瘤18例、脑转移瘤8例、脑脓肿6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1WI增强及DWI扫描。分别测定病变实体部分、瘤内囊性部分、近瘤周水肿区及相应对侧脑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计算出相对ADC值(rADC值)。结果脑转移瘤组和脑胶质瘤组瘤内囊性部分的rADC值与脑脓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组和脑脓肿组近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与脑胶质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瘤周水肿区、瘤内囊性部分rADC值的测定,对脑转移瘤、脑胶质瘤和脑脓肿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高级胶质瘤、转移瘤 及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评价磁共振藻注加权成像(PWI)对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病人行PWI,绘制出灶周区和对侧对称区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两兴趣区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之比值Q。并计算病变自身的rCBV。结果: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QSRR分别为1.88、0.31、0.95,QrCBV为2.61、0.26、1.01,各组Q值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病变的灌注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WI在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rADC值测量在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高级胶质瘤与19例脑转移瘤,在术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分别测定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并计算其rADC值.结果高级胶质瘤瘤体的rADC值(1.27±0.17)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的rADC值(1.23±0.18)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高级胶质瘤远瘤周区的rADC值(2.37±0.34)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48±0.44)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10);但高级胶质瘤近瘤周区的rADC值(1.41±0.21)与单发脑转移瘤上述区域的rADC值(2.25±0.17)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测定高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瘤体及远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不大,测定二者近瘤周区的rADC值在二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瘤周水肿区扩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瘤周水肿区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幕上胶质瘤共28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Ⅱ级)10例,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18例。以瘤周1cm为界线,将胶质瘤瘤周水肿区划分为近瘤区及远瘤区,分别测量ADC值,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结果Ⅱ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74±0.25)与远瘤区rADC值(1.86±0.2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区rADC值(1.61±0.38)明显低于远瘤区rADC值(1.94±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Ⅱ级胶质瘤与Ⅲ~Ⅳ级胶质瘤的近瘤及远瘤区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瘤周水肿区rADC值能反映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渐变浸润现象,但在Ⅱ级与Ⅲ~Ⅳ级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不能作为瘤周区肿瘤细胞浸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MRDWI,分析影像特点并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结果40例肝脏占位病变DWI检出75处异常信号病灶。信号特征与病变结构、成分有关。但无一定特异性。病变的ADC值均值为:肝细胞癌(1.25±0.30)×10^-3mm^2/s,肝转移癌(1.12±0.52)×10^-3mm^2/s,肝血管瘤(2.27±0.49)×10^-3mm^2/s,肝囊肿(3.05±0.59)×10^-3mm^2/s,肝脓肿(1.91±0.46)×10^-3mm^2/s,各种病变间ADC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病变检出率不低于常规MRI,但各种病变间信号强度无明显特异性。ADC值测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影像特点、ADC值与病理分级的关系及ADC值对判断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7年12月18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囊变区的平均ADC值(均取4~6个区域,取平均值),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囊变区的AD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脑膜瘤各亚型间的肿瘤实质、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囊变区与瘤周水肿平均ADC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区分肿瘤实质、囊变区及瘤周水肿,但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甄别需结合常规MRI与增强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85例脑肿瘤以及5例炎性病变瘤周水肿区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探讨瘤周水肿的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脑肿瘤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WI检查,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全部数据经过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各区域的瘤间差异用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均以-x±s表示,P<0.05为显著性意义。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ADC值存在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低于远侧(P<0.05),且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与瘤体接近(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体与近、远侧瘤周水肿的ADC均不能区分(P>0.05);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高于远侧(P<0.05)。结论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可用于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脑膜瘤及炎性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瘤周水肿区ADC值可用于胶质瘤分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CIS)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病灶分型与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急性CIS患者461例,分别进行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韩国改良TOAST(M-TOAST)分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CIS的DWI影像学病灶分型与M-TOAST分型相关(rs=-1.87,P=0.000)。其中21例大穿通支梗死(x2=6.189,P=0.013)、6例小穿通支梗死(x2=102.869,P=0.000)、33例幕下单发梗死(x2=4.420,P=0.036)、21例前循环散发梗死(x2=11.376,P=0.001)、13例后循环散发梗死(x2=7.937,P=0.005)、29例单侧前循环多发梗死(x2=10.725,P=0.001)、21例后循环多发梗死(x2=67.984,P=0.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有关,11例皮质-皮质下单发梗死(x2=27.285,P=0.000)、6例双侧前循环多发梗死(x2=5.292,P=0.021)、9例后循环多发梗死(x2=4.478,P=0.034)、5例双侧前-后循环多发梗死(x2=7.979,P=0.005)与心源性栓塞有关,120例小的穿通支梗死(x2=268.027,P=0.000)与小血管病变有关。结论:急性CIS发病初期可能可以通过病灶的DWI病灶分型推测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磁体内置BODY线圈与全脊柱相控阵线圈获取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图像对中轴骨转移瘤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 WB - DWI)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本院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并辅助检查(包括X光平片及常规CT、MRI)诊断中轴骨转移患者39例,其中采用磁体内置BODY线圈行磁共振全身弥散扫描患者16例(实验A组),采用全脊柱相控阵线圈行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患者23例(实验B组);所有患者在3个月之后至少一次全脊柱MRI随访扫描(包括STIR序列扫描).比较实验A组和B组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图像的阳性率、病灶数目及所能现实的骨转移灶的最小直径,并进一步分析两组图像对病灶显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实验A组和B组显示骨转移灶阳性率均为100%;实验A组显示病灶的数目、最小直径不如实验B组;实验A组和B组对骨转移灶显示的敏感性分别为87.14%和91.31%,特异性分别为90.36%和89.07%.结论:体部正交线圈获取的WB - DWI图像虽然空间分辨率和信号分辨率较局部体表相控阵线圈低,但对骨转移灶显示能力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且具有大范围全身扫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诊断中推广使用;但临床应用该序列诊断时对可疑区域应采用局部线圈,如全脊柱相控阵线圈,加扫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成像,以提高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小病灶的显示能力.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的价值. 方法患者28人,良性8人,恶性20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DWI采用两组序列(分别为扩散敏感系数b=0,1000s/mm2,和b=30,300,1100s/mm2),并计算ADC值. 结果在b=1000-0s/mm2 时,正常腺体的ADC值[(1.75±0.54)×10-3mm2/s]与良性肿物的ADC值[(1.53±0.34)×10-3mm2/s]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腺体与恶性肿物的ADC值[(1.22±0.28)×10-3mm2/s]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物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300,30s/mm2 时,三者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1100,300s/mm2 时,良恶性肿物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1.35×10-3mm2/s,即<1.35为恶性,>1.35为良性,诊断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75.0%. 结论 DWI图像(尽量选择TE时间与肿瘤的T2相近的序列)有助于检出病变,可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一.大b值差的ADC值能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钆布醇20 min延迟增强扫描检测脑转移瘤病灶的价值。方法:分析27例因原发肿瘤怀疑脑转移而行MRI钆布醇增强即时扫描和20 min延迟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次增强扫描所显示的病灶数目、病灶检出率与病灶最大直径的关系、病灶与周围脑组织的对比、病灶与对侧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结果:27例怀疑脑转移患者中,14例两次增强扫描发现脑转移灶。20 min延时扫描比即时增强多检出了13个病灶,多检出的病灶直径均小于1 cm,其中10个小于5 mm。两次增强扫描病灶与周围脑组织的对比、病灶与对侧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钆布醇延迟增强扫描能检测更多脑转移灶,尤其是小转移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 对 5 9例志愿者及 47例肝硬化病人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肝脏ADC值。DWI序列A的b值分别为 3 0、3 0 0、110 0s/mm2 ;序列B分别为 1.6和 5 5s/mm2 。序列A分别用b1和b3 (ADC1)及b2 和b3 (ADC2 )计算ADC值 ,序列B用b1和b2 (ADC3 )计算。结果 ChildB、C级肝硬化平均ADC3 明显低于正常肝脏 ,平均ADC1低于正常肝脏 ,平均ADC2 与正常肝脏无差别。结论 肝硬化ADC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为肝实质内血流灌注的减少而非纤维化限制了水分子的热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