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程国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86-688,69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陈彬  刘福平  张星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58-1258,128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为84例糖尿病患者佩带CGMS 72h后分析其血糖波动特点,其中40例使用CSII治疗(CGMS+CSII组),44例使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CSII治疗(SMBG+CSII)。结果 CGMS+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SMBG+CSI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住院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CGMS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72 h血糖并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7次指血血糖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结论 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4.
杜静  李华  臧宾宾 《中原医刊》2011,(12):20-22
目的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为试验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为对照组。结果CGMS与SMBG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能更好地反映T2DM患者血糖真实水平,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治疗的68例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和指端毛细血管监测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采用动态血糖系统监测和指端毛细血管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和CGMS监测组患者的血糖分布情况。结果:CGMS监测组的总高血糖次数和总低血糖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4.1~7.8mmol/L居多,占63.24%,低血糖以15:00-18:00时段发生频率最高,高血糖以午餐后最高。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与指端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结果呈显著相关,且易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时间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177;2.9)%、(7.5&#177;3.2)mmol/L、(3.2&#177;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177;4.1)%、(9.9&#177;3.0)mmol/L、(5.6&#177;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177;5.0)%、(11.6&#177;3.6)mmol/L和(5.5&#177;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种血糖监测方法在胰岛素泵 (CSII)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5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A组(动态血糖监测组)和B组(指尖自我血糖监测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后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PBG)、日内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情况,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头血糖值和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血糖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FBG、PBG、MB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GE显著低于B组(P<0.01);A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B组稍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探头血糖值和SMBG血糖值有极好的相关性(γ=0.94),A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44次,无症状性低血糖39次,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10次.结论:动态血糖监测CSII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优于SMBG,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1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l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l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联合CSII治疗,观察组采取CGMS联合CSII治疗,治疗后第4天观察2组患者各时段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段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CGMS联合CSII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延缓或阻止急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经济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无症状低血糖事件的重要意义。方法:将87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HbA1c<6.5%的T2DM患者随机分成CGMS组和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CGMS组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SMBG组每天监测8次毛细血糖,共3 d。比较两种监测方法对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检出率。结果:SMBG组患者监测3 d发现12例出现16次低血糖,其中4例无症状低血糖5次;CGMS监测72 h发现29例出现108次低血糖,其中23例无症状低血糖65次,以夜间多见,66.7%见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结论:CGMS在HbA1c<6.5%的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可作为监测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赟  孙睿  丁波 《重庆医学》2015,(36):5152-5154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确诊的 GDM 患者65例,均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随机分为 CGMS 组(n =34)和指血监测组(n =31)。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于餐前明显降低,餐后明显升高,波动幅度均较大,并均于睡前至早餐前血糖趋于稳定,波动幅度较小。两组患者均达相同强化血糖目标值,CGMS 组患者治疗期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监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 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结论应用 CGMS 监测 GDM 患者血糖变化,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趋势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CSⅡ)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56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指血糖监测组(A组,30例)和CGMS组(B组,26例),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CGMS组血糖控制较指血糖监测组所用时间短[(8.1±2.8)d vs(11.6±4.2)d,P<0.01],但两组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2型糖尿病能更快、更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划分为 GDM组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各61例,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GDM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最低血糖值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GDM组的血糖波动系数、持续高血糖时间比及持续低血糖时间比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结论: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动态血糖变化存在差异,为了掌握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波动情况,利用了 CGMS 技术监测,并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相对于多次指血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整中的优势.方法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其中30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每天下载的血糖图谱进行血糖精细调节,另外31例患者采用每天多次指端快速血糖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血糖调整目标为:凌晨2点及三餐前4.4~6.1 mmol/L,餐后血糖4.4~8.0 mmol/L,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结果 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多次指端血组患者,血糖漂移幅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多次指端血组.结论 CGMS能详细地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为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精细调节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岩  王镁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8):890-891,913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及血糖波动的规律。方法 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长短分成2组。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10~20年组患者发生低血糖次数多于0~10年组(〈0.05),其中两组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次数明显多于有症状者(〈0.01);早餐后2 h血糖高于午餐后2 h(〈0.05)、晚餐后2 h及空腹血糖(均0.01);血糖最大漂移幅度明显大于日内指尖监测血糖波动(〈0.01)。结论 CGMS系统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最大漂移幅度等情况,对指导临床确立个性化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动态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血糖波动情况,探讨血糖漂移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以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伴糖尿病肾病,30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考察日内不同时点血糖水平、不同时段血糖漂移、餐后血糖漂移(PPGE)、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和24 h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Pearson法分析患者HbA1c与血糖漂移的相关性,多元Logjstic回归分析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HbA1c与日内7个时点血糖水平、24 h MBG及3:00~6:00、19:00~20:00时段血糖漂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PPGE无明显相关(P>0.05);MAGE与13:00、19:00时点血糖水平和PPGE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3:00时段血糖漂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GMS能较详细地显示日内血糖波动情况.HbA1c能反映日内整体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波动主要归因于PPGE和夜间血糖漂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糖漂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