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肠道T细胞淋巴瘤(ITCL)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肠上皮内T细胞的恶性肿瘤,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遇到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罕见的肠道复合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方法对1例肠道复合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周围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本例肠道复合性B与T细胞淋巴瘤在形态上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两种区域,免疫组化ClY20和CD3(+),分子遗传学上同时有IgH和TCR基因重排.结论 肠道复合性淋巴瘤罕见,诊断需结合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本文主要综述肠病型肠道T细胞淋巴瘤与不伴肠病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不同病变实体的病因学,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基因型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二者均以肠道溃疡形成为特点,瘤细胞多为中等至大细胞性,表达T细胞标记,TCR基因重排,但前者多见于欧美国家,中老年患者居多,以腹痛、贫血和肠梗阻为主要症状,预后较好,与麦胶病相关,瘤细胞源自黏膜上皮内CD8( )α/β细胞毒性T细胞。后者多见于亚洲国家,青壮年多见,以贫血,便血、B症状、肠穿孔为主要临床表现,预后差;与EB病毒高度相关,肿瘤前体细胞尚不确定。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其他病变实体尚需进一步定义。  相似文献   

4.
NK/T细胞淋巴瘤是中线面部最常见的淋巴结外原发的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多原发于鼻腔,故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肠道的少见[1],预后差,因此,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近年来发现的2例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结合国内外文献、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提高对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诊断的3例MEITL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归纳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镜下见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肠壁全层,肠黏膜糜烂伴溃疡形成,可见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细胞中等大小,核仁可见,细胞膜不规则,胞质淡染,可见核分裂象及核碎裂。免疫组化:3例均表达CD3、CD2、CD7、CD8、CD56、TIA-1,均不表达CD20、PAX-5、CD30、EBER、H3k36me,Ki-67增殖指数约70%,p53散在弱阳。结论 MEITL较为罕见,临床症状不特异,早期易漏诊,晚期易与其他恶性肿瘤混淆,大多为术后病理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6.
《诊断病理学杂志》1994,1(3):187-188
肠道原发性肠病相关的T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男性,22岁,学生。间断腹痛、腹泻4年。常于饮用生水后出现脐周及右下腹持续性钝痛,伴腹泻、大便呈糊状或黄色水样便,每日4~6次,每于精神紧张及疲劳后症状加重及反复出现,近半年大便带血丝。3次结肠镜检查见整个结肠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WHO统计年增长率7.5%,美国每年以3%~4%速度上升[1]。NK/T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极高的NHL,大部分来源于成熟的NK细胞,少部分来源于NK样T细胞,属于结外NHL的少见类型,多原发于鼻腔,称为鼻NK/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鼻以外的则称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2],且发生于结外的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原发肠道NK/T细胞淋巴瘤4例肠镜表现及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对原发肠道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儿童肠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误诊病例,以加强儿科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病变肠壁组织初次活检诊断为慢性肉芽肿炎性改变,11天后再次肠壁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活检诊断为小无裂型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重新复片发现,两次检材肠壁全层及肠系膜淋巴结见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中等大小、异型性明显,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坏死,炎性背景明显。瘤细胞cCD3、CD8、CD56、TIA-1和granzymeB(+),CD4和CD45RO(-),LMP(-),EBER(+);未检测到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最后确诊为肠道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结论儿童肠道NK/T细胞淋巴瘤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肿瘤本质易被炎性背景掩盖,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43例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及TIA-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及TIA-1的表达.方法观察24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ITCL)及19例肠道B细胞淋巴瘤(IBCL)的临床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抗体有UCHL-1、L26、CD3、KP-1、TIA-1等.结果ITCL男女之比为3.8:1,发病中位年龄为28.5岁;IBCL分别为2.2:1及50岁.ITCL病人发生便血及明显发热(65.2%,47.8%),明显高于IBCL(22.2%,0%).均未见确切乳糜泻病史.内镜、手术及大体观察,肠道多部位受累者ITCL明显多于IBCL(45.8%及15.8%).ITCL82.6%为大小、深浅不一、多少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溃疡,34.8%出现腹膜炎/肠穿孔;IBCL100%表现为肠壁肿块或增厚.除1例小细胞型外ITCL均表达TIA-1,IBCL不表达TIA-1.结论ITCL与IBCL不同的临床病理表现与瘤细胞是否表达TIA-1,可能与ITCL属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有关.  相似文献   

10.
鼻腔及结肠NK—T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2 5岁。因咽痛、进行性消瘦 6个月 ,腹痛半天入院。 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部疼痛不适 ,吞咽时明显 ,继之溃烂伴畏寒、发热、颈痛 2个月。查体 :咽后壁溃烂 ,咽后柱肿胀 ,坏死物附着 ,左鼻下甲溃烂 ,表面不平。先后3次院外活检均诊断为咽部溃疡、坏死。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半天 ,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腹痛 ,从右下腹开始迅速扩散至全腹 ,呈持续性胀痛。查体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全腹肌紧张 ,明显压痛、反跳痛 ,肝脾扪不清 ,肝浊音界消失 ,移浊征( ) ,肠鸣音消失 ,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浑浊脓性液体。临床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6例中,男∶女=1.17∶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42.3%),病变部位以肠道为主(73.1%)。患者3年生存率为15.4%,生存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首发症状、病变直径、LDH升高与否、临床分期因素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预后不良的疾病,其预后与年龄、首发症状、病变直径、LDH升高与否、临床分期因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康喜荣  高俊茶  甄承恩 《临床荟萃》2006,21(20):1484-1485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PITCL)临床少见,且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过程凶险,预后差,致使临床医师对其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常被误诊或漏诊。对我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2004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4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及CT对肠道淋巴瘤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的主要特点如下,(1)肿块型,肠壁局限性增厚凸向肠腔形成大于3cm肿块;(2)结节型,肠壁不均匀增厚,形成多个结节;(3)浸润型,肠壁广泛增厚,肠腔变窄;(4)所有病例除肠道病灶外,同时伴有腹腔或腹膜后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或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块,增强扫描肿块和肿大淋巴结为轻度强化。结论:CT可较好地显示肠道淋巴瘤以及肠外淋巴结受累情况,对肠道淋巴瘤的分型和分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3例发生在儿童的NK/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儿童NK/T细胞淋巴瘤中男女之比2∶1,分别累及咽部、鼻翼和鼻腔.其中1例发病前有蚊咬超敏反应,1例病程中伴发皮疹.肿瘤组织呈弥漫性分布,细胞小到中等大,小细胞胞质稀少,核略不规则,染色质致密;中等大细胞核染色质呈点状或颗粒状,有多个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凋亡小体常见.肿瘤组织围绕血管生长并浸润血管壁,周围小血管常发生透明变性.瘤细胞间及坏死灶附近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原位杂交EBV均(+);免疫组化CD56、perforin、GranB、CD45RO和CD43(+);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蚊咬超敏者皮损组织学上呈现炎性改变,原位杂交淋巴细胞约10% EBV(+),CD56(-).结论 儿童NK/T细胞淋巴瘤是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在发病前或病程中可出现蚊咬超敏反应或皮肤非特异性炎性皮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淋巴结副皮质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淡染或透明,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细粉尘样,血管增生,呈分枝状,血管内皮肿胀。免疫组化瘤细胞示:LCA(+)、CD3(+)、CD4(+)、CD(5+)、CD10(+)、CD30(R-S样细胞+)、Bcl-2(+)、CXCL13(+)、CD21(滤泡树突细胞+)、CD35(+)、CD43(+)、EBV(+)、Ki67(约30%阳性)。结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早期难以诊断,需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霍奇金淋巴瘤和滤泡增生样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相鉴别;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等综合手段;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期,但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个体差异大,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具有成熟T淋巴细胞标志,从细胞形态和临床经过可分为低恶及高恶两大类,根据Suchi分类,低恶的可分为6种亚型,高恶的分为3种亚型。本文综述各型淋巴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济南人民医院确诊的136例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EBER原位杂交等资料.共获取136例肿瘤样本,根据肿瘤部位分为十二指肠23例,回盲部63例,其他小肠29例,直肠...  相似文献   

18.
贾万钧  郭艳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67-1268
鼻NK/T细胞淋巴瘤是一个独立临床病理亚型,其与EB病毒高度相关。肿瘤常有噬血管性,多伴有血管破坏和坏死。该瘤称为NK/T而不是NK细胞淋巴瘤,是大多数病例是NK细胞肿瘤,即EBV(+),CD56(+),少数病例具有EBV(+)、CD56(-)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发生在鼻部的肿瘤,表现鼻衄、鼻阻,皮肤和皮下组织是鼻NK/T细泡淋巴瘤常见的侵犯部位。作者收集5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研究,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1岁,因发现左颈部包块3周入院.颈部+胸部CT平扫+增强+三维检查提示:左侧锁骨上窝、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瘤.全腹螺旋CT平扫+增强+三维示:①右心膈角、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瘤.②下腹部局部小肠管壁增厚、管腔扩张,考虑淋巴瘤,可能侵犯膀胱.患者拒绝在我院接受治疗,转至上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方法,对1例原发性肺外周T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75岁。咳嗽10天伴乏力、盗汗。影像学检查示右肺巨大占位。全身检查无其他部位淋巴瘤或白血病证据。支气管镜黏膜活检发现,支气管黏膜有较多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异型淋巴细胞LCA、CD3、CD45RO(+),CD5、CD4、CD8、CD10、TDT、CD56、granzymeB和TIA-1(-);B细胞标记CD20、PAX-5和髓系标记MPO也呈(-)。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示T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外周T细胞淋巴瘤。因患者右肺病变弥漫,临床分期IV期,予减量CHOP方案化疗3次,但最终因肺部感染难以控制于发病后2.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肺外周T细胞淋巴瘤罕见,在出现其他疾病难以解释的肺部实性占位伴全身症状时应考虑该病,需要与肺原发或转移性癌、其他类型的原发或继发淋巴瘤及肺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