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卵巢早衰的前期阶段,对于育龄期妇女,维持卵巢的正常排卵,及时阻止卵泡的过度消耗,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进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意义。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从五脏来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以期为本病的防治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卵巢功能反映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妊娠率。夏桂成教授诊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性不孕症,辨证以肾阴偏虚,癸水不足为主,病及心、肝、脾,治疗以补肾调周为法,兼以宁心、清肝、健脾,在此类患者的诊治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指卵巢内可募集卵泡的数量减少,卵母细胞的质量下降.中医药对于该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王佩娟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以补肾为大法,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贯穿诊疗之中,辨证施治,颇有成效.整理了王佩娟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经验,并介绍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定义、病机及临床案例,为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40-34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导致女性生殖能力减弱和体内性激素缺乏,进一步发展为卵巢衰竭。补肾活血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具有确切的疗效。现将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病机制,以及补肾活血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运用马大正教授的经验方葛根黑苏汤、调冲汤、九味调经汤治疗中医辨证为肾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继发性闭经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见第8版《妇产科学》~([1])继发性闭经的诊断;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闭经"、"不孕"肾虚证的辨证标准。1.2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继发性闭经(肾虚型)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医体质的调查,探讨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和特点,为疾病的干预和转归寻找判断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68例确诊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分析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以阴虚质较多见,其次是气郁质、血瘀质。结论:根据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主要为阴虚体质的特点及形成规律,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从改善阴虚体质等方面着手,对预防及早期干预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提供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许小凤  谈勇 《环球中医药》2010,3(5):325-327
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治疗优势、研究展望四个部分阐述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中医证治路径。其中肾虚血瘀是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主要病机,而肝、心、脾三脏的功能失调是在肾虚的基础之上出现的病理改变;临床辨证可分为主证型和兼证型,其中主证型包括肾虚证、血瘀证,兼证型包括肝阳上亢、心肾失济、脾肾阳虚三证;治疗以补肾填精、活血调经为主,临证可结合肝、心、脾三脏的功能失调,予以平肝、清心、健脾之法。中医药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干预具有多系统、多环节的整体调节作用,临床需制订出规范化的中医证治路径,发挥中医药安全、有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卵巢储备功能直接反映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和生育潜能。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是指由于卵巢产生卵子能力减弱,卵泡细胞质量下降,而导致女性月经失调、生育能力下降及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降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临床表现为月经初潮后到40岁前出现月经紊乱、月经稀发、经量减少渐至闭经,以及生育能力减退。引起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病因相当复杂,尚不明确,初步认为与心理因素、环境污染、感染因素、月经不规律史、初潮早、生活习惯不良、遗传及手术史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现象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今生殖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正>卵巢储备[1]是指人类女性卵巢皮质内含有的原始卵泡。卵巢储备功能下降[2]是指卵巢内存留的可募集卵泡数目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延长,闭经以及生育力下降。研究表明[3]若无干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在1~6年发展为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临床医学中常采用激  相似文献   

10.
心藏神,亦称"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全身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强调以心为主导的五脏整体观。"脑主神明"并不与"心藏神"理论相悖,只有心不断将血液供给到脑,脑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脏功能与精神意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心血管疾病可引起或加重抑郁症,抑郁也可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故宜从心论治。古代医家应用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无不从心论治,疗效显著,亦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现代临床治疗。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并强调"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中医治疗抑郁症有独到优势,从整体来调节各个系统,处方灵活、治法多变,通过辨证施治可稳定、快速的改善症状,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整体观念的五辨论治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前,中医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只有立足于整体观念,凝练出中医思维的特质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优势。"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过程,五辨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与精髓而提升出的中医临床思维,其包括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人论治、辨机论治,熟练掌握五辨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对现代病证结合论治方法的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目前病证结合论治方法整理归纳为:西医诊病,中医治证;中医疾病的病证结合论治;用中医理论辨西医疾病之基本病机论治;西医疾病分期论治;专病专方治疗;专病专药治疗;中西医药联合治疗。并对每种形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文霞 《河南中医》2011,31(5):483-48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应区分脂肪肝的病因,对其进行分级判断,可行肝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纤维化分期情况.治疗方面,可分别给予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纠正心理认识、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础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的病因治疗;结合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辨病治疗和不同证型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陈列红 《山西中医》2000,16(4):8-10
在辨证论治总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证候、病因、病位的复杂性,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单层辨治法、复层辨治法、多途施治法3个层次,探讨了实施中医辨证施治的分层多途施治途径,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临床治疗学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四维辨治论     
跳出辨证论治,寻找辨治新思路与新出路。重温经典发现,《黄帝内经》并存辨病、审因、对症、因天、因地、因人治疗六大辨治模式。三因治疗凸显"天人相应"特色概称辨证论治,与辨病、审因、对症治疗相辅相成、互联互补,四维一体构成完整辨治体系。走出"唯辨证论治论",激发四维辨治活力,是全面传承大医学思维之必然,是提升临床能力之必然,也是开创医学新未来之必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对乳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都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按辩证对症给予穴位推拿。结果:治疗组28例患者中痊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1月后复诊有效率96%;对照组28例中痊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月后复诊有效率89%,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O.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乳癣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89-291,313
赵玲教授根据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发展特点将其病程分为甲亢期和甲减期,并将甲亢期分为风热外袭、痰瘀互结型,肝火旺盛、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和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型四型;将甲减期分为气阴两虚和脾肾亏虚两型,分期结合分型辨证论治,同时配合中医药外敷法,内治外治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眩晕证治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引起眩晕的常见疾病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低血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感冒及耳源性眩晕等。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浊中阻、风邪外袭、气血亏虚、瘀血阻络等。西医识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用药既要对证 ,也要对病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与饮食生活习惯、行为意识关系密切的终身性疾病,MS的"防"更胜于"治"。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与现代医学共识的"三级预防"思想在宏观层面上有共同之处,以治未病的思想指导MS防治的全过程,针对MS的各个阶段病机特点,实施积极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及治疗,对于阻止或延缓M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如何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MS防治的全过程做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病因多为肝、脾、肾虚损,风、湿、寒、痰、瘀等实邪阻滞经络。多数医者认为本病迁延难愈,且易复发,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经方、针灸推拿及综合疗法,对此病疗效显著。现总结近几年来临床对本病的有效疗法,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