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片姜黄与姜黄同属姜科,名称相近,但品种不同,化学成分不一样,功效有差异。片姜黄系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根茎。姜黄系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两者均是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2.
姜黄等4种药材的鉴别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新文  李丽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I0001-I0001
姜黄、莪术、片姜黄、郁金4种药材均为来源于姜科植物的较常用中药,它们在原植物上很多互相关联之处,但亦有所区别。为了便于正确使用。特鉴别如下。1姜黄1.1来源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nma longL.的干燥根茎。1.2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 cm  相似文献   

3.
姜黄、郁金、莪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社利  安秀群 《陕西中医》2004,25(5):454-456
姜黄、郁金、莪术为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三者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基源相近,性状相似,很容易混淆。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多有相近之处。为了更好地反映3味药物的特点,现从其植物基源、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试作以比较。1 植物基源 姜黄、郁金、莪术的原植物基源非常相似,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最早曾以姜黄Curcumalonga L.的根茎作郁金入药。而姜黄、莪术不分,以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Val.、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C.Ling、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C.F.L iang的根茎入药。随着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片姜黄与姜黄、温莪术在性味、归经、功效上相类似,临床使用常易混淆。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三者之间在来源、加工、成分、功效上的区别作一比较。1来源性状片姜黄:系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venyujin Y.H.chen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常在冬季茎叶枯萎后采  相似文献   

5.
<正> 郁金、莪术、姜黄皆为姜科植物,但由于它们的产地不同,而入药的根茎部分不同,入药的名称不一。同时,由于它们的来源比较复杂,所以在入药关系上存在着容易混淆的情况。现将它们的来源及入药关系分述如下。郁金为姜科植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莪术C.zedoaria(Bergius) Roscoe,姜黄C.domestica Valeton及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 Lee et C.F.Liang的干燥块根,因其植物的来源不同而药材分别称为温郁金、绿丝郁金、白丝郁金、黄丝郁金与桂郁金(莪苓)。分别产于四川、浙江、广东、广西等地。现分述它们的来源与性状。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我市街头有药贩销售一种叫“西藏雪三七”的药材。对此有疑,取其检验,结果为经碱液处理过的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Ionga L.的干燥根茎,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余有幸随任继学教授临床,收获很多,特别是任继学教授妙用片姜黄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证,效如桴鼓,感叹不已,遂整理如下,不当之处,望同道斧正.片姜黄一药,乃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其药首摘于唐朝苏敬等主编的  相似文献   

8.
片姜黄一名最早始见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为片子姜黄 ,因其扁如干姜而得名。《中药志》:“片姜黄主产浙江的温州 ,瑞安。姜科植物姜黄称之为片姜黄。”又言“浙江所产的莪术为片姜黄 ,以及产自浙江的郁金称之为片姜黄。”《中药大辞典》称片姜黄是郁金的干燥切片。而《中国药典》则称片姜黄是莪术的纵切片。《唐本草》以前的书籍中没有姜黄的记载 ,宋朝苏颂著的《图经本草》曰 :“姜黄根磐屈黄色 ,类生姜而圆 ,有节。八月采根 ,切片暴干……”其记载姜黄的药用部位及加工方法与现在的浙江片姜黄类似。到了明朝 ,李时珍才对片姜黄有一明…  相似文献   

9.
仉瑜  张洪兵  郭虹  陈常青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21,52(15):4700-4710
姜黄首载于《新修本草》,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常见于活血止痛的方剂中,在中国、印度、泰国传统医学被广泛应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姜黄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的干燥根茎,主要含有姜黄素类与萜类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肿瘤与止痛等药理作用,但姜黄素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对姜黄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并预测姜黄素类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萜类成分芳姜黄酮、姜黄酮、姜黄烯、姜烯等为姜黄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以期为姜黄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莪术、郁金、姜黄、片姜黄4种药材功效相近,基原有交叉,药材名与植物名又有所重叠,因此关系比较混乱。现从释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对以上4味药材进行本草考证,为含这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姜黄、郁金、莪术均从唐代开始入药,唐宋时期同时以原植物性状和药材颜色两种标准划分姜黄属药材,以致明末以前一直以Curcuma longa的根茎为郁金,C.wenyujin或C.aromatica的根茎夹杂老姜Zingiber officinale为药材姜黄,药材莪术主流基原则为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的根茎。明清两代转用药材产地及性状来鉴别药材,又因战乱等因素导致交通不便,姜黄和郁金的基原及药用部位发生改变。药材郁金自清起基原转为蓬莪术C.phaeocaulis、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温郁金C.wenyujin和姜黄C.longa的块根。药材姜黄清代以后基原转为姜黄C.longa根茎。片姜黄或称片子姜黄,始载于《本草纲目》,基原为温郁金C.wenyujin等的根茎纵切片。药材郁金历代以川产为道地,清代扩大药源更改后逐步发展成川、广(桂)、温三大道地产区;姜黄主生江南,广南诸州及西番亦有,清代基原改变后,也以川产为佳;莪术在两广、江南、蜀川均有分布,历代温州为主流,后发展成著名的道地药材温莪术。经考证得知,民国以前本草郁金、姜黄两味药材未提及过需要蒸煮至透心,仅药材莪术需蒸熟使呈色黑而入血分。但解放后的著作及文献却明确指出3种姜黄属药材均需蒸煮,可能是为了便于干燥,以及经过高温蒸煮后不易蛀虫出发,然与古代有所出入。四味药材多生用,郁金、莪术可醋制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1.
干姜片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而片姜黄为同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的根茎纵切片。干姜片味辛性热。主温中祛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阳虚吐衄,下血。而片姜黄味苦,辛凉。  相似文献   

12.
姜黄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植物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其性燥而温,味苦辛;具有通经止痛,破血行气之功效[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还具有抗炎、保肝利胆、抗癌、降血脂、抗菌等作用[2]。临床疗效依赖于药材的质量,评价姜黄的品质,通常以其有效成分总姜黄素和挥发油为衡量指标。现仅就影响姜黄有效成分的因素归纳总结如下。1 栽培土壤对姜黄品质的影响姜黄品质优劣是土壤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姜黄高产栽培中,除选择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改善姜黄生长的土壤条件,以促进姜黄生产的高产优质[3]…  相似文献   

13.
姜黄为较常用药,乃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 L.或郁金C.aromatica Salisb、温郁金C.wenyujinchenet Ling 的干燥根茎。温郁金根茎纵切片又称片姜黄。本品药性属寒属热,历代本草记载不一,或言其寒,或言其温,而1982年版《中药志》、1983年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1985年版《药典》及近年来的其他中药书籍多认定姜黄性“温”,然溯源姜黄及郁金的本草文献,可证姜黄当为“苦寒”之品。  相似文献   

14.
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姜黄[1]Curcuma longaL.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分布于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江西、台湾等地。可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本植物的块根(郁金)亦供药用。姜黄具有利胆、镇痛、杀菌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葡萄糖、果糖、脂肪油、淀粉、草酸盐等等。为探讨姜黄中的挥发油成分,我们对其根的部位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并用GC-MS进行了测定分析,从中鉴定出51个化合物。1材料及样品制备姜黄购于天津中药店(产于四川),以圆柱形、外皮有…  相似文献   

15.
郑召岭 《山西中医》2008,24(3):48-49
姜黄(curcuma)为姜科草本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其味辛、苦,性温,入肝脾二经,主要功用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也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最重要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的药用解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俭 《北京中医》1999,18(1):35-36
姜黄、片姜黄、莪术、郁金都是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在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有某些相似,又因产地、加工和药用部位不同及用药习惯的差异,所形成的商品名、处方名、别名很多,不少是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在学名上很多教材和文献与药典记载不同,颇...  相似文献   

17.
姜黄、郁金为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或郁金)的根茎及块根。根茎姜黄因形似姜,色黄而得名,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等功效,其性味辛、  相似文献   

18.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in longa L.的干燥根茎经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技术提取而得到的天然产物,是一类姜黄酚性色素类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姜黄素外,尚含有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和二去甲氧姜黄索(bisdemethoxycurcumin),3种姜黄素作为姜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抗氧化、抑制血小板凝聚和增强纤溶活性等药理作用。经过大量反复试验,我们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这一大类成分(也称有效部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种姜黄素中,又以姜黄素含量最高。占60%以上,故而,我们又建立了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能有效地检出提取物中的姜黄素并准确定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片姜黄因其治疗风寒湿痹疗效显著而为临床所常用。对于片姜黄的来源,中国药典记载数度变化,2015年版载原植物为温郁金;同时将姜黄的来源载为原植物姜黄。然据考证,在古代,无论从临床著作记载,或本草论述,片姜黄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二者在明清以前的本草记载中来源有多种,其中原植物姜黄和郁金(或温郁金)均是其来源之一;现代中国药典不能因古代记载的原植物温郁金为片姜黄的来源而将原植物姜黄排除于片姜黄的来源之外。将原植物姜黄作为片姜黄的来源之一符合古代临床应用片姜黄的实际。因此,建议中国药典将原植物姜黄和温郁金均作为片姜黄的来源,此对于正确应用古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姜黄及其易混品片姜黄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南燕  冯丽  孔增科 《中草药》1994,25(6):320-321
对姜黄及其易混品片姜黄的性状、组织显微、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特征进行了对比鉴别,可有效区别上述2种生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