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在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PVC)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行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C患者357例,根据消融成功的心腔分为两组:左室流出道(LVOT)消融成功者(A组,n=139),右室流出道(RVOT)消融成功者(B组,n=218),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Ⅰ导联QRS波呈m型的例数、Ⅰ导联QRS波的振幅、靶点位置及靶点图电位特点。结果 (1)A组患者9例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B组患者30例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6.5%vs 13.8%,P0.05)。(2)两组患者Ⅰ导联QRS波振幅有显著差异[(0.38±0.13)mV vs(0.21±0.13)mV,P0.01];两组患者Ⅰ导联QRS波时程差异无显著性[(129.0±29.4)ms vs(145.6±26.0)ms,P0.05]。(3)A组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位于RCC前部,B组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位于RVOT左侧肺动脉瓣附近游离壁、间隔交界处的间隔侧,两者靶点解剖位置相距较近。(4)两组靶点图V波提前QRS波程度有显著差异[(31±12.3)ms vs(21±5.7)ms,P0.05]。结论流出道PVC的Ⅰ导联QRS波形态呈m型提示消融成功靶点位置在RCC前部,或RVOT左侧肺动脉瓣附近游离壁、间隔交界处的间隔侧,RVOT起源多于LVOT起源,且两者靶点解剖位置相距较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另选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V5导联最宽QRS波时限。比较两组的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QRS波时限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120 ms有112例,QRS波时限120 ms有98例,QRS波时限≤120 ms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呈明显正相关(r=0.815,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且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_(V2)/R_(V3)指数与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方法应用S_(V2)/R_(V3)指数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观察组)和应用传统的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S_(V2)/R_(V3)比值≤1.5mV提示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者124例(51.66%)和S_(V2)/R_(V3)比值1.5mV提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者116例(48.33%),p0.05。对照组中QRS波群时限≥0.12s,I、V_5、V_6导联QRS波群呈R型,V_1、V_2导联QRS波群呈r S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者122例(50.83%),QRS波在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V_1~V_6导联主波向下或Ⅱ、Ⅲ、a VF导联主波向下,V_1~V_6导联主波向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118例(49.16%),p0.05。两组中各3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终止室早或室速:观察组25例(80.00%),对照组15例(42.85%),p0.01。结论应用S_(V2)/R_(V3)比值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优于传统的QRS波时限或QRS波方向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对射频消融术的筛选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介入后心功能分级及再灌注与碎裂QRS波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心肌梗死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病人,根据入院时病人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QRS波形态分为碎裂QRS波组(48例)和无碎裂QRS波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情况、心肌梗死溶栓情况、灌注分级(TMP)情况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PCI治疗后,无碎裂QRS波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碎裂QRS波组,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低于碎裂QRS波组(P0.05);术后两组病人的LVEF及WMSI均有明显改善,但无碎裂QRS波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PCI治疗后,碎裂QRS波组中出现梗死范围增大和梗死情况加重的病人明显多于无碎裂QRS波组(P0.05);无碎裂QRS波组中TMP 2~3级的病人比例明显多于碎裂QRS波组(P0.05);无碎裂QRS波组病人PCI术后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碎裂QRS波组病人PCI术后的心功能水平并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PCI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心肌再灌注情况和心脏功能,缩小病人的心肌梗死灶,而无QRS波出现病人的改善更为显著。提示碎裂QRS波出现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灌注不良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老年严重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时限异常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将QRS波120 ms患者45例纳入A组,将QRS波在120~160 ms患者28例纳入B组,将QRS波160 ms患者20例纳入C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3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心肌阶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s)的极差(Ts-max-min)水平。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结果 3组性别、年龄、NYHA的功能分级、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QRS、Ts-max-min均明显大于B组、A组,B组QRS、Ts-max-min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Ts-max-min100 ms作为判定左室收缩失同步化标准,A组发生17例(37.78%),B组16例(57.14%),C组14例(70.00%),3组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呈正相关(r=0.274,P=0.008)。结论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密切相关,可将QRS波时限异常用于早期评价老年CHF患者是否发生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依据,为临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左侧气胸的心电图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致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和X线胸片资料。结果50例(100%)均呈R波逆递增,V1 ̄V6导联QRS波平均振幅呈V2>V3>V4>V5。左侧胸导联低电压39例(78%),而II、III、aVF导联QRS波振幅全部>0.5mV。顺钟向转位38例(76%),胸导联QRS波振幅随呼吸周期性改变31例(62%),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与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胸导联R波逆递增是左侧气胸最重要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气胸的严重程度与胸导联QRS波振幅最大/最小的比值呈正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QRS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经心电图诊断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213例。根据QRS波时限,患者被分为CLBBB组(182例)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ICLBBB组,31例)。应用线性相关分析分析QRS波时限与LVEF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QRS波时限预测LVEF50%的最佳临界点。结果:与ICLBBB组比较,CLBBB组QRS波时限[(104.61±8.85)ms比(149.36±17.25)ms]显著升高,LVEF[(54.26±4.96)%比(45.22±12.57)%]显著降低,P均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CLBBB患者QRS波时限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预测LVEF50%的最佳临界点为151ms,曲线下面积为0.79(P=0.001),敏感性为68.1%,特异性为83.5%。结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QRS波时限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可以作为临床预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的一个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的改变。方法分析8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前、后以及1年后的心电图和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aVR导联QRS波群形态的变化。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前和无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q(Q)r型(89.2%),少数呈QS型(10.8%);下壁心肌梗死后及1年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86.21%),少数呈QS型(12.77%),极少数呈Qr型(1.02%)。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后心电图aVR导联QRS波群多呈r(sS)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为研究组,根据衰竭类型将患者分为收缩组(n=66)和舒张组(n=74),另选取同期非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检测所有入选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QRS波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收缩组QRS显著长于舒张组,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YHA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收缩组显著优于舒张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NT-pro BNP水平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较长,血浆NT-pro BNP水平较高,且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差异,QRS波时限及血浆NTpro BNP水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5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所伴发的不同形式的室房传导,其心电图共同特点是宽QRS心动过速之RR间期规整,P波呈逆向性,QRS波呈比例逆传P波,QRS波数/P波数≥1,RP间期固定(例1~3)或呈文氏型周期性改变(例4、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RS波时限对肺心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两家医院住院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52例,分为QRS波时限正常组(192例,QRS波时限≤120ms)、QRS波时限延长组(60例,QRS波时限120ms),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血清生化、心脏超声等结果及临床事件资料,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及心衰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QRS波延长组患者心衰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比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值均较QRS波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肺心病患者心衰加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临床可将其作为肺心病患者评估短期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PVS)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比150例(A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PVS及100例(B组)有心脏病的PVS心电图。结果 A组的QRS波大部分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型,光滑、无切迹,振幅≥20mm,时限<0.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且升降支不对称。结论 A组在心电图上存在许多有鉴别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碎裂QRS波群(f QRS)与多种心脏疾病患者的预后相关。然而,还未有f QRS与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LVNC)患者预后相关的研究。在不同研究中,LVNC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差异,且缺乏简单可行的用于评价预后的指标。本研究旨在评估f QRS用于评价LVN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LVNC患者。窄碎裂QRS波群(f-n QRS):在至少2个相邻心电图导联的R波或S波上出现1个或多个切迹,且QRS波群时限120 ms;宽碎裂QRS波群(f-w QRS):在至少2个相邻心电图导联的R波或S波上出现2个以上切迹,且QRS波群时限120 ms。结果 64例患者中,分别有24例(38%)患者的心电图呈现f-n QRS,7例(11%)呈现f-w QRS。在随访期间,13例患者死亡,7例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Kaplan-Meier分析表明:f-n QRS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f-n QRS组患者的生存率(P=0.005)。同样,f-w QRS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非f-w QRS组患者的生存率(P=0.02)。多因素分析表明:f-n QRS是预测LVNC患者全因死亡率的1个独立指标(HR:5.33;P=0.045)。结论 f-n QRS对于评价LVN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且可能提供1个有效方法用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的室上速患者371例,男157例,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AVNRT)组(n=213)和房室旁路作为逆传支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组(n=158)。统计分析两组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未部形态改变(假性r波或终未部切迹)情况。结果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组137例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64.3%,OAVRT组4例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FAVNRT组117例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54.9%,OAVRT组3例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发生率为1.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VR和aVL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对阵发性室上速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山东医药》2011,51(1):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158例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在入院当时、入院后24、72h安静状态下观察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预后良好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预后不良组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死亡组QTc间期呈进行性延长(P〈O.05)。在入院后72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QRS波时限、QTc间期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患者入院后BNP浓度呈进行性下降(P〈0.05)。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BNP浓度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分别与BNP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预后,QRS波时限及QTc间期与心功能相关,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伴碎裂宽QRS波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20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12导联心电图中是否出现碎裂宽QRS波,分为碎裂QRS波(fQRS)组、无fQRS组,比较fQRS组与无fQRS组的心电特征指标、心功能指标。再根据fQRS波群宽窄情况,将fQRS组分为窄fQRS组与宽fQRS组,比较窄fQRS组与宽fQRS组的心功能指标、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碎裂宽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心功能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心电特征指标方面,fQRS组患者的QRS时限、QTc间期均长于无fQRS组(P0.05)。f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无fQRS组(P0.05),其NT-proBNP水平高于无fQRS组(P0.05)。宽fQRS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窄fQRS组(P0.05),其NT-proBNP水平高于窄fQRS组(P0.05),其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高于窄fQRS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碎裂宽QRS波与急性心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预后呈负相关,其与急性心梗患者的NT-proBNP水平、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呈正相关。结论心电图中出现碎裂QRS波会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碎裂宽QRS波,其预后较差,临床上可将碎裂宽QRS波作为急性心梗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简称差传)的Lorenz-RR散点图(简称散点图)特征及差异。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颤伴室早的190例患者的散点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诊断为房颤伴差传的74例患者的散点图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散点图图形特征。结果 整体散点图特征,差传组全部74例均呈宽QRS波点集被完全覆盖的扇形;室早组共190例,其中有93例与差传组类似,有43例呈宽QRS波及其前点点集、房颤扇形各自分离的“三分布”特征,有54例呈宽QRS波点集近端插入到扇形区域内、远端与扇形区域分离的特征。局部散点图特征,差传组全部74例均呈宽QRS波点集沿房颤扇形边界区域分布的特征;室早组中与差传组有类似散点图的93例中,有59例仍与差传组表现类似,30例室早点集远离房颤扇形边界区域朝远端分布,4例室早点集散乱的广泛分布于减速区与等速线之间。结论 房颤伴差传时散点图为单纯的扇形;而房颤伴室早时散点图可呈室早点集与室早前点集与扇形分离的三分布图形(大约70%),亦可呈单纯扇形(大约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依据ST段是否抬高分为:STEMI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95例,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依据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表现分为:碎裂QRS波27例,病理性Q波32例,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50例,单纯ST段改变16例;对比在STEMI、NSTEMI患者中碎裂QRS及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碎裂QRS波者低于病理性Q波者,但碎裂QRS波者特异性高于病理性Q波者;碎裂QRS波并病理性Q波者敏感性皆高于碎裂QRS波者、病理性Q波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中,STEMI发生率为76.0%、NSTEMI发生率为24.0%;95例STEMI患者碎裂QRS波发生率为15.8%,低于病理性Q波的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患者30例中,碎裂QRS波者发生率为40.0%,高于病理性Q波者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诊断依据情况下,碎裂QRS波可作为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新指标,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的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探讨此种变化特点对康复指导的意义.方法 选取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根据本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将其分成QRS波≥120 ms组(32例)和QRS波<120 ms组(38例),再选取40名同一时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观察并比较各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并对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Dd、LVEF、LAD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差异(P<0.05);观察组中,QRS波≥120 ms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左房内径(LA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其QRS波振幅随着时限的延长逐渐降低,且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与其心功能的变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首先要详细掌握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的特点,并根据次特点为康复治疗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形态分为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合并碎裂QRS波三组,根据心肌梗死的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166例,出现碎裂QRS波105例,出现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87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和碎裂QRS波两者联合分别为83.0%、52.5%和43.5%;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0.0%、87.0%、99.0%。结论碎裂QRS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明显低于病理性Q波,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略低于病理性Q波,两者结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