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在修复下肢毁损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15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高明医院修复下肢毁损伤患者18例,使用VSD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结合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解剖特点设计皮瓣,将皮瓣的长度变成宽度使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切取皮瓣后与受区血管吻合修复缺损创面.结果 术后皮瓣供区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结论 VSD联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皮瓣可一次修复较大面积缺损,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 )与尸体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轴型皮瓣或预构组织皮瓣正确选择供血血管提供依据。方法(1)解剖组:选取12具尸体24侧下肢标本,精细解剖显露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血管。(2)IADSA组:筛选20例健康成人40侧下肢行IADSA并获取图像。对照观测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相关解剖数据。结果(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及外侧支起始点直径:解剖组外径分别为(3.79±0.67)、(2.46±0.36)mm ;IADSA组分别为(2.65±0.63)、(1.75±0.18)mm ,解剖组外径与IADS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剖组内径与IAD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无差异。(2)两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的横径与前后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内腔呈圆形。(3)男、女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外径及下行至外侧支起始点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较女性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长,直径粗。结论术前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IADSA检查对临床正确选择轴型皮瓣或预构组织皮瓣供血血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告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外伤性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12例。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2岁。致伤原因 :机器损伤 2例 ,压砸伤 3例 ,交通事故 9例 ;软组织缺损部位 :上肢 4例 ,下肢 10例 ,术中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整套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切取面积量大 16cm× 2 5cm ,最小为 8cm× 10cm。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移植的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 ,全部成活 ,创面得到修复。受区外形及功能良好 (仅有一例女性患者术后皮瓣臃肿做了二期修整术 ) ,供区直接缝合或经植皮后愈合 ,未出现供区肢体的功能障碍 ,疗效满意。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整套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 ,有血管蒂长、口径粗、血管解剖变异少 ,供区较隐蔽等优点 ,切取皮瓣手术中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较容易管理 ,且手术中患者一般不需变换体位 ,操作较方便 ,该皮瓣是修复外伤性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供区。缺点 需做显微解剖及显微血管吻合 ,手术操作较复杂 ;女性患者皮瓣可能呈臃肿需做二期手术修整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常见严重的创伤导致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伤情严重,修复难度大。笔者采用游离与带蒂转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各种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创面14例,创面均获得一期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1应用解剖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的肌皮动脉为蒂。旋股...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及胸脐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和外伤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方法:解剖游离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瘢痕切除后创面9例;沿胸脐设计皮瓣,逆行切取,皮瓣转移修复外伤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mo,前臂外形满意,皮肤质地柔软,弹性良好。结论:胸脐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创面,方法可靠,解剖容易,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9年8月-2015年6月,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部的一蒂多岛的分叶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44例,分析分叶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缺损修复中的优势及手术难点。 结果 42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缺损重建区的形态及其功能均令人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旋股外侧血管穿支,在复杂的头颈部软组织缺损重建中较其他单一的皮瓣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可靠的、多能的修复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4年8月-2015年9月,8例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在彻底清创后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塞胫骨死腔,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创面。结果  8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换药治疗愈合,其余7例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胫骨骨髓炎无复发,皮瓣色泽、质地好,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嵌合穿支皮瓣肌瓣血运好且与皮瓣仅以穿支血管相连拥有足够自由度,可以实现创面立体修复,是一种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有骨、肌腱等重要组织外露的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往往需要皮瓣或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当烧伤创面周围或远位供区同时存在烧伤创面时,修复更为困难。自2001年10月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对3例手、足及面部深度烧伤引起的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3例,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32岁。修复手、足及面部皮肤缺损各1例,皮瓣最大面积为21cm×14cm,平均为18cm×8cm。皮瓣含1支皮动脉者2例,含2支皮动脉者1例,3例均为肌皮动脉。皮瓣动脉吻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桡动脉…  相似文献   

9.
逆行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02/2008-02期间应用指固有动脉远侧指间关节终末背侧支为蒂切取中节指背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20例,其中示指9例,中指7例,环指4例,皮瓣面积1.0cm×1.5cm~1.6cm×2.7cm,供皮瓣区皮片移植.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mo~1a,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肤色正常.两点辨别觉6~8mm,患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血供可靠,成功率高,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欣  陈宏  魏鹏  徐吉海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0):727-727
目的研究以拇指桡掌侧动脉大鱼际返支为蒂的大鱼际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用大鱼际逆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采用以拇指桡掌侧动脉大鱼际返支为主要血供来源,以拇背筋膜蒂为主要回流途径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皮瓣面积最大3.5cm×2.8cm,最小2.0cm×1.5cm。结果55例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6个月,外形美观,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有一定恢复。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质地良好,对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设计,以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为轴心,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11例11块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供区植皮区瘢痕较大,但下肢功能不受影响。结论该皮瓣解剖容易,方法可靠,可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及阔筋膜,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游离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2.
膝周围的外伤性、慢性感染性疾患病灶清除后无法直接缝合及较大面积挛缩疤痕切除后的骨外露创口,常常需采用转移皮瓣修复。自1991年5月至1995年11月,我科分别采用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隐动脉、腓动脉、腓浅动脉、腓肠内侧动脉的5种皮瓣肌皮瓣治疗膝周围软组织缺损15例,全部皮瓣均Ⅰ期愈合,6例骨髓炎患者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效果满意,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上外侧动脉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大腿外侧正中为轴心线,股骨外上髁上约4cm处为中心,在髌骨外侧缘向近端延长线、股二头肌后缘、髌骨上缘区域内,根据受区需要设计和切取膝上外侧动脉为蒂的骨皮瓣.选择与受区动脉顺行或逆行端侧或端端吻合.修复前臂、手、小腿、足部外伤后骨缺损、局限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15例,骨瓣面积7.2cm×4cm~3cm×1cm;皮瓣面积12cm×6cm~3cm×3cm.结果 15例游离移植骨皮瓣均成活,创面未再发感染,3~4个月骨瓣与受区骨骼愈合.修复后伤肢外观满意.结论 膝上外侧动脉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肢体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解剖5具新鲜成年国人尸体,观察和测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血穿支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走行、出筋膜后轴向及源血管外径,并对其进行定位.结果 本组10侧标本中,共有44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平均每侧(4.4±1.8)支;其中,肌皮穿支30支(68.2%),肌间隔穿支14支(31.8%).最粗穿支蒂长平均为(10.86±1.18)cm(8.29~14.44 cm),距髂前上棘与膑骨外上端中点平均距离为(3.25±0.69)cm,主要位于该点外上部.源动脉主要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蒂动、静脉外径平均为(3.16±0.59)、(3.08±0.20)mm.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位置较为恒定,穿支皮瓣制作方便,其管径及蒂长均适宜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足部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1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以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最大面积14cm×25cm,肌皮瓣最大10cm×18cm。结果10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部分存活。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实用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前外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伤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及内固定物外露8例。结果:8例共移植16个皮瓣,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23.0 cm,移植面积7.0 cm×10.0 cm~17.0 cm×25.0 cm;皮瓣携带的穿支数3支2例,2支5例,1支1例,单个穿支最大切取面积12.0cm×20.0 cm;血管蒂长5.5~14.5cm,16个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可携带股外侧肌形成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因此类手术精细,时间较长,故围手术期护理对于皮瓣成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35 cm×15 cm,最小30 cm×12 cm.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平均10个月,患足外观及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其中外伤7例,烧伤3例,血管瘤1例;同侧转移8例,对侧转移3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136cm2,最小30cm2.结果:11例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出现皮瓣起水疱、破溃、等并发症.随访1a,供、受瓣区均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畸形,足内侧感觉恢复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创伤小,切取方便,不损伤下肢主要动脉,不遗留明显下肢畸形,是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回顾我院运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选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获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人48例(48块皮瓣)。软组织缺损面积12cm×5cm~26cm×16cm,皮瓣面积13cm×6cm~27cm×17cm。术后随访3~48个月,对皮瓣的外形、血液循环和感觉进行观测。结果本组48块皮瓣,完全成活47例;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吻合股外侧皮神经36例,其中30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未吻合皮神经12例中4例恢复保护性感觉,2例手部皮瓣出现烫伤后溃疡经换药后疤痕愈合。吻合皮神经组与未吻合皮神经组相比较,保护性感觉的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远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以来,作者利用膝外上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之间的吻合,切取以膝外上动脉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4例,均取得成功。本文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应用解剖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